健康饮食要讲究五味(营养常识)


所谓五味 , 是指酸、苦、甘、辛、咸 。中医认为 , 味道不同 , 作用也不同 。
比如:
酸生肝
酸:中医讲“酸生肝” 。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 , 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 , 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 , 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 。以酸味为主的乌梅、山萸肉、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 , 均富含维生素C , 可防癌、抗衰老 , 防治动脉硬化 。
苦生心
苦:古有良药苦口之说 。中医认为“苦生心” , “苦味入心” 。能泄、能燥、能坚阴 。泄有通泄、降泄、清泄之意 。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 。像桔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如苦瓜 , 常吃能治疗水肿病 。
甜入脾
甜:中医认为 , 甜入脾 。食甜可补养气血 , 补充热量 , 解除疲劳 , 调胃解毒、和缓、解痉挛等作用 , 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 。
咸入肾
咸:为五味之冠 , 百吃不厌 。中医认为“咸入肾” , 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 。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宜喝适量淡盐水 , 以保持正常代谢 。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 , 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 。
辣入肺
辣:中医认为 , 辣入肺 。有发汗、理气之功效 。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 , 均是以辣为主的食物 , 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 。经常食用 , 可预防风寒感冒 。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
味和利健康
因此 , 我们在选择食物时 , 必须五味调和 , 这样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若五味过偏 , 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就已明确指出:“谨和五味 , 骨正筋柔 , 气血以流 , 腠理以密 , 如是则骨气以精 , 谨道如法 , 长有天命 。”说明五味调和得当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
味和三要点
要做到五味调和 , 一要浓淡适宜 。二要注意各种味道的搭配 。酸、苦、甘、辛、咸的辅佐 , 配伍得宜 , 则饮食具有各种不同特色 。三是在进食时 , 要做到味不可偏亢 , 偏亢太过 , 容易伤及五脏 , 于健康不利 。
味过的害处
《素问·痹论》认为远古时期 , 人们任意择食 , 导致“饮食自倍 , 肠胃乃伤” 。《黄帝内经》中指出:“多食咸 , 则脉凝位而变色;多食苦 , 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 , 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 , 则内胝而唇揭;多食甘 。则骨痛而发落 , 此五味之所伤也 。”即咸味的东西吃多了 , 会使流行在血脉中的血瘀滞 , 甚至改变颜色;苦味的东西吃多了 , 可使皮肤枯槁、毛发脱落;辣味的食品吃多了 , 会引起筋脉拘挛、爪甲干枯不荣;酸的东西吃多了 , 会使肌肉失去光泽、变粗变硬 , 甚至口唇翻起;多吃甜味食品 , 能使骨胳疼痛、头发脱落 。以上都是因五味失和而影响机体健康的情况 , 从反面强调了五味调和的重要性 。
五味宜五脏
《素问·脏气法时论》对五味与五脏的相宜食物提出:
【健康饮食要讲究五味(营养常识)】肝色青 , 宜食甘 , 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 , 宜食酸 , 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 , 宜食苦 , 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 , 宜食咸 , 大豆、栗皆咸;肾色黑 , 宜食辛 , 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