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泻要方的标准配方与用量

【方剂出处】元·《丹溪心法》
【痛泻要方的标准配方与用量】本方又名"白术芍药散".
【标准配方】白术炒,二两(90g)芍药炒,二两(60g)陈皮一两五钱(45g)防风一两(30g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作用与功效】功效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主治脾虚肝郁之痛泻,症见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腹泻及小儿腹泻等病症.
1.肠易激综合征给治疗组采用中药痛泻要方辨证加味治疗,对大便黏液多者加苍术、红藤;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全瓜蒌;大便不爽者加大腹皮槟榔;失眠多梦者加夜交藤、合欢皮;恶心泛酸者加吴茱萸、黄连;阴虚口干者加石斛、麦门冬;气虚神疲者加党参、黄芪.对照组采用口服西沙必利,腹泻者加服易蒙停.近期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89.1%.以复发率为远期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1年后复发率25.0%,对照组复发率62.5%,差异显著.(《浙江中医杂志》2001年第5期2.慢性结肠炎对治疗组采用痛泻要方加味马齿苋、白及、木香、焦山楂、升麻、甘草,水煎服;对照组用补脾益肠丸治疗.结果: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2%,对照组总有效率8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新中医》2001年第8期)3.溃疡性结肠炎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加味痛泻要方观察组与敛溃愈疡汤对照组2组,观察组采用痛泻要方加味薏苡仁、炒白术姜黄治疗.结果:显加味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表现在能有效减轻患者症状发作的程度,控制发作的次数,且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肠道病理改变,减轻患者的肠道黏膜粗糙欠泽现象,优于对照组.(《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4.慢性腹泻对收治的30例患者采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水样便加车前子茯苓;粥样便加苍术;脓血便加白头翁、黄芩、黄连;里急后重者加槟榔、木香;腹痛重者加延胡索、香附或重用白芍;胸腹胀满者加山楂;腹泻日久,脾肾虚寒,大便滑脱不禁加党参甘草、肉桂、罂粟壳、诃子,水煎服.结果:总有效率93.0%.(《广西中医药》2004年第5期)对治疗组采用痛泻要方为基本方加味治疗,对伴纳呆患者加神曲;伴胁腹胀痛者加香附、玄胡索;脘腹冷疼者加吴茱萸;大便有白冻者白芍用量加大;大便带红赤者加金银花、地榆.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或头孢氨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58.3%(《中医研究》2001年第3期)
5.小儿腹泻对232例病例采用痛泻要方加味泽泻、诃子、乌梅为主方.风寒型加藿香、干姜;湿热型加葛根、滑石、黄芩;脾虚型加党参、山药、扁豆;水泻加车前子、茯苓;久泻加炮姜、丁香、肉蔻;伴有脱水者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结果:总有效率100%(《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8年第9期)
【按语】痛泻之成因颇多,本方证由上虚木乘肝脾不和,脾受肝制,运化失常听致.故方中重用白术补脾燥湿以治土虚;白芍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陈皮理气燥湿,健脾和胃;防风散肝郁,舒脾气,且为脾经引经药,其性升浮,能胜湿止泻,故兼具佐使之用.四味相合,使脾健肝舒,气机调畅,痛泻自止.全方具有补缓之中寓有疏散的配伍特点.
痛泻要方组方严密,功效专一,主治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常用于治疗各种腹泻及其他疾病,临床以肠鸣腹痛、腹必痛泻、泄后痛缓脉左弦右缓为辨证要点.
其他尚有运用痛泻要方治疗红霉素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痛泻要方加味治疗风寒风热、痰湿犯肺、肺火犯肺型咳嗽;加味山楂、甘草水煎,治疗慢性胆囊炎;加味珍珠、泽泻治疗耳源性眩晕以及甲亢性腹泻等的治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