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治胆道蛔虫症配方
【原方配方组成】乌梅480克,细辛180克,干姜300克,黄连480克,当归120克,附子180克,蜀椒120克,桂枝180克,人参180克,黄柏180克 。
【用法】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打匀,烘干或晒干,研成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日1~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
胆道蛔虫症是由于肠道蛔虫所引起,为临床急腹症之一,是肠蛔虫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发病以儿童和青壮年为多见 。蛔虫窜人胆道多由于发热、腹泻、胃酸分泌低、饥饿及妊娠等因素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蛔虫的寄生环境发生变化而引起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牛的右上腹“钻顶样”剧烈绞痛,星阵发性,因疼痛难忍,病人常坐卧不安,捧腹屈膝,甚则面色苍白,周身汗出,手足发凉,多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吐出蛔虫 。一般疼痛时间较短,部分病人疼痛可完全消失 。但也有少数病人因蛔虫堵塞,而出现发热、黄疸,严重的还出现胆道出血、胆道穿孔等并发症 。
胆道蛔虫症证属中医的“蝈厥”等范畴 。病机为蛔虫内扰,气机郁滞 。
(1)根据《江苏中医》1965,(5):10,沈澄等报道:用乌梅汤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症152例,疗效满意 。处方:①寒热错杂
型:乌梅、蜀椒、细辛、桂枝、于姜、附子、黄连、人参、当归 。②虚寒型:乌梅、细辛、川椒、桂枝、干姜、附子、黄连、人参、焦白术、当归、艾叶、生姜 。③热型:乌梅、细辛、川椒、桂枝、黄连、黄柏、川楝子、延胡索、郁金、槟榔、使君子、枳壳 。④食积气滞型:乌梅、细辛、川椒、桂枝、黄连、黄柏、槟榔、枳壳、砂仁、鸡内金、麦芽、厚朴、陈皮、生姜 。水煎2次,每日1剂,分服或顿服 。病重者日服2剂 。
(2)根据《浙江中医杂志》1985,(9):399,徐之昂报道:用乌梅皂刺汤治疗24例胆道蛔虫症 。处方:乌梅15克,皂角刺15克,细辛3克,川椒3克,制附子6克,黄连6克,桂枝5克,当归10克,党参10克 。水煎服,重症可日服2剂,痛止后加使君子、榧子驱虫,5天后未见蛔虫排出者,加左旋咪唑 。一般1~2剂控制症状,3~5剂自觉症状及体征消失,并排出蛔虫 。
(3)根据《浙江中医杂志》1984,(1):14,易文思报道:用加减乌梅汤治疗155例胆道蛔虫症,其中,痊愈149例,好转5例,无效1例 。处方:鸟梅30克,川楝子15克,槟榔15克,花椒10克,细辛9克,于姜9克,附子6克,桂枝6克 。合并蛔虫性肠梗阻,配杀虫丹(香葱60~90克,茶油30~60毫升,拌绞取汁,和药顿服,小儿分次服,以通为度);痛连两胁者,加瓜蒌、青皮、木蝴蝶;脘痛而冷者,加草蔻、香附、高良姜;心下懊恼者,重用山栀子;虚者,加党参、当归、白芍;妊娠者,去附子、肉桂,加香附、高良姜 。急性期24小时内2~3剂水煎服乌梅不少于30克 。最少服2剂,最多服14剂见效 。
(4)根据《四川中医》1985,(3):46,林代敏报道:用乌梅汤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症47例,疗效满意 。处方:乌梅30克,细辛6克,党参15克,桂枝10克,附子(火煨)12克,川椒9克,干姜9克,黄连9克,黄柏10克,川楝子15克,延胡索12
克,大黄10克(后下),枳实12克 。加减:体壮者,重用大黄、枳实;呕吐者,加半夏,重用干姜;发热者,先去桂枝、附子、干姜,重用黄连、黄柏;痛甚者,重用乌梅、延胡索、川楝子 。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服 。
(5)根据《河北中医》1984,(3):38,梁昌银报道:用乌梅丸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症113例,疗效显著 。处方:乌梅30克,苦楝根皮18克,使君子15克,槟榔15克 。加减:偏寒者,酌加干姜、附子、细辛;偏热者,酌加大黄、枳实、黄连 。水煎服,每日1剂,分4次服 。一般用1~3剂见效 。
(6)根据《江苏中医》1965,(5):6,李秀庭等报道:用乌梅汤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症4例,均痊愈 。处方:乌梅9克,细辛3克,川椒3~6克,桂枝6~9克,黄连6~9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寒热错杂型,加干姜、附子、黄柏、人参、当归、艾叶、生姜;实热型,加黄柏、川楝子、延胡索、郁金、槟榔、使君子仁、枳壳;食积气滞型,加黄柏、槟榔、枳壳、砂仁、鸡内金、麦芽、厚朴、陈皮、生姜 。
(7)根据《青海医药杂志》1988,(6):53,杨发荣报道:用乌梅汤治疗胆道蛔虫症42例,其中,3剂药内缓解者14例,5剂药内缓解者26例,10剂药内缓解者2例 。处方:乌梅9克,附子6克,细辛4克,干姜5克,黄柏6克,桂枝6克,黄连5克,椒目3克,党参15克,苦楝根皮10克,当归8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无寒证者,去桂、附;正气未虚者,去参、归;腹痛,胁痛者,酌加姜黄、泽兰、木香、川楝子;便秘者,加槟榔、枳实、生大黄;虫多者,加使君子、苦楝皮 。
(8)根据《新中医》1990,(2):20,李仁等报道:用乌梅汤加减治疗1例胆道蛔虫症并胆总管扩张患者 。处方:乌梅25克,半夏10克,川椒10克,干姜10克,桂枝10克,枳实15克,黄连15克,木香15克,甘草15克,大黄15克,郁金15克,延胡索15克,金钱草25克,槟榔25克,白芍25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1剂药后腹痛大减,稍有腹满,上方去川椒、桂枝,加厚朴20克煎汁服下,第七次会诊,除脘腹微痛不适外,余症皆除 。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
(9)根据《中医杂志》1985,(10):687,殷慕道等报道:用乌梅丸治愈胆道蛔虫症3例 。处方:乌梅300枚,细辛180克,干姜300克,黄连480克,当归120克,附子(去皮)180克,蜀椒120克,桂枝(去皮)180克,人参180克,黄柏180克 。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下2500克米,饭熟,捣成泥,与诸药末加蜜共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日服3次,连服3~8天 。
(10)根据《广西中医药》1981,(3):47,李振贤报道:用乌梅丸加味治疗胆道蚁虫症31例 。处方:乌梅120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附子6克,干姜6克,细辛3克,桂枝10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川椒6克,槟榔30克,使君子15克,苦楝根皮15克,榧子15克,木香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病情需要可每日2剂,儿童酌减 。
(11)根据《福建中医药》1963,8(1):24,郑亦资等报道: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乌梅丸治愈胆道蛔虫症6例 。处方:干瓜蒌15克,薤白9克,半夏9克,苦酒1杯,乌梅丸9克 。每日1剂,煎2次分服 。苦酒1杯送服乌梅丸 。服药最少2剂,最多6剂 。
(12)根据《广西中医药》1981,(3):47,李振贤报道:用乌梅汤加味治疗胆道蛔虫症31例,其中,30例服药1~3剂,症状缓解,1例因药量不足而无效 。处方:乌梅120克,川黄连10克,黄柏10克,桂枝10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广木香10克,附子6克,干姜6克,川椒6克,细辛3克,槟榔30克,使君子15克,苦楝根皮15克,榧子15克 。每日1~2剂,水煎服,2次分服 。小儿用量减半 。
【乌梅丸治胆道蛔虫症配方】
推荐阅读
- 泻青丸治带状疱疹配方
- 泻青丸治鼻窦炎配方
- 泻青丸治病毒性角膜溃疡配方
- 泻青丸治高血压配方
- 泻青丸治小儿发热配方
- 清海丸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配方
- 乌梅丸的配方及功效作用
- 汤 六味地黄丸治色素膜炎配方
- 汤 六味地黄丸治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配方
- 汤 六味地黄丸治青光眼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