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算法歧视正悄悄影响税收?】【新闻回放】11月10日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 , 剑指平台经济的垄断行为 , 引起广泛关注 。 该征求意见稿指出 , “大数据杀熟”属于事实差别待遇 , 并且明确要求不得将消费者交易历史、个体偏好和消费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作为平台实施差别定价的借口 。
近日 , 在中国税务杂志社主办的一场有关大数据与税收征管深度融合的研讨会上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指出 , 算法歧视会对经济带来直接影响 , 进而影响税收 。 基于此 , 陈金桥提醒 , 有必要警惕算法歧视的影响 , “防患于未然” 。
什么是算法歧视?一般认为 , 算法歧视指人工智能算法在收集、分类、生成和解释数据时 , 产生的与人类相同的偏见与歧视 , 主要表现是年龄歧视、性别歧视、消费歧视、就业歧视以及种族歧视等 。 这种歧视可能是由算法的复杂性导致的 , 也可能是数据本身不透明导致的 , 还可能是算法的设计者植入的 。 正如腾讯研究院法律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曹建峰所言 , 算法歧视是一种“看不见的不正义” 。
常见的算法歧视 , 就是动态差异化定价机制 , 即“大数据杀熟”——同一个商品 , 不同的消费者打开同样的网站 , 显示的却是不同的商品价格 , 而且往往越是老用户、对价格越不敏感的用户 , 显示的价格越高 。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情形 , 就是因为不同的消费者 , 已经在以往的消费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暴露了自己的消费能力、职业、喜好和购买经历等关键信息——消费者偏好消费哪一价位的商品 , 算法通过深度学习都会“很懂你” 。
商品的价格会影响企业利润 , 进而影响税收 。 算法歧视让消费变得“千人千面” , 也让同样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极具个性化 , 这对其公允价值的判断带来挑战 。 对于常见的线上交易而言 , 由于商家和平台会按照实现的利润或增值总额来纳税 , 很少会聚焦单个商品的价格 。 因此 , 即便存在算法歧视 , 对税收的影响十分有限 。 但是 , 如果需要根据公允价值来判断某项交易的计税基础 , 这种挑战就会显现出来 。
中汇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孙洋说 , 在税收领域 , 公允价值是一个非常基础而关键的概念 。 在一些特定情形下 , 需要根据公允价值来确定计税基础 。 比如 , 某个商品的试验样品需要做视同销售处理的情况下 , 就需要根据其公允价值来确定应纳税额 。 在没有算法歧视的情况下 , 同期同类商品的价格差异较小 , 公允价值不难确定 。 但是 , 随着算法歧视带来的“同货不同价”现象越来越多 , 且价格差异较大的情况下 , 势必会给公允价值的判断带来难题:线上的交易价格要不要参考?参考哪个价格更“公允”?在算法歧视下 , 由于商品或服务价格的个性化 , 判定公允价值的难度明显加大 , 很可能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有针对性的、能够得到广泛共识的公允价值判断方法 。 “不过 , 目前算法歧视对公允价值判断带来的挑战还不明显 。 ”孙洋说 。
算法歧视给税收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 笔者通过查阅中国知网有关算法歧视的论文 , 发现多数论文作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担忧:算法带有强烈的技术属性 , 是高新技术的产物 , 其设计、训练、迭代过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 因此 , 好的算法大多会被实力雄厚的企业所掌控 , 而这些企业会利用自己掌握的算法来识别和打击竞争对手 , 尤其是实力较弱的竞争对手 , 从而很容易加速行业垄断 。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 平台利用算法歧视会蚕食消费者剩余价值 , 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 进而更有实力去巩固其垄断地位 。 换句话说 , 算法会加速行业垄断 , 而垄断又会强化算法 。 正因为如此 , 不少专家和媒体指出 , 在某些领域已经出现了“大树底下不长草”的苗头 , 很值得警惕 。
笔者发现 , 无论是中国知网可查询到的论文 , 还是相关媒体的报道 , 都建议加大对算法歧视的监管 。 但是 , 行业垄断给税收带来的最直接影响 , 恰恰是增加了税收监管难度 。 可以设想 , 当行业交易数据都集中在少数几个公司甚至某一个公司时 , 一些激进的税收筹划也可能变得更隐蔽 , 税务机关的监管会面临更大挑战 。 11月10日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 , 剑指平台经济通过算法歧视进行差异化定价的行为——这至少说明 , 算法歧视已经纳入了政府的监管视野 。 这也同时提醒我们 , 很有必要持续关注和评估算法歧视对税收的潜在影响 , 并准备好应对之策 。
(作者单位:中国税务报社 , 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张剀 于兆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推荐阅读
- 人物|女车主状告特斯拉名誉侵权案开庭 当事人:曾遭到歧视和智商侮辱
- 产品|字节入局音乐流媒体,“算法推荐”会带来新“鲶鱼效应”吗?
- 技术|中电兴发:公司的多种数据算法技术处于业界领先水平并得到大量商用
- 方面|梁正:算法治理应关注技术使用过程及产生的影响
- 经济|崔鹏:对算法监管需秉持友好理念
- 数据|陈昌凤:应在善用算法的同时警惕数据主义
- 模式|首个基于时序平移的视频迁移攻击算法,复旦大学研究入选AAAI 2022
- 隐私|戴思源:提升公众专用智能素养 可建立算法技术信任
- 算法|曾毅:企业算法伦理与应用要做到知行合一
- 算法|李伦:算法伦理是企业数字责任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