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2月21日电 (张燕征)近日 ,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中国科学院学部-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了“伦理立场、算法设计与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 。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部长、教授李伦在研讨会上以工业化时代向数字化时代的转型为背景 , 结合互联网企业的算法治理案例 , 切入企业的数字责任问题 , 呼吁社会有效保障用户的自主性 , 将算法伦理嵌入企业社会责任契约 , 实现算法治理范式从自我约束向社会约束的转型 。
李伦表示 , 随着企业的数字化升级 , 企业的社会责任也要随之升级 , 应履行企业的数字责任 , 而算法伦理是企业数字责任的核心 。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 , 对员工、股东承担责任 , 同时对消费者、社区、环境等承担责任 , 平衡经济利益和其他社会利益 。 步入数字时代后 , 企业运营的方式和环境发生变化 , 有学者提出企业应该通过对社会、经济、技术、环境负责任的方式使用数据和数字技术 , 即企业数字责任 。
“很显然 , 企业数字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在数字时代发展的结果 , 已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 ”李伦称 , 有学者把企业数字责任分为社会、经济、技术、环境四个方面 。 其中 , 社会的主体是人 , 企业应该保护雇员、消费者的数据隐私;经济方面 , 企业面对就业、数据权利、知识产权等问题 。
李伦认为 , 数字时代企业的基本运转方式日益围绕数据和算法展开 , 从这个意义来讲 , 算法伦理应当成为企业数字责任的核心 。 算法伦理的基本原则包括算法透明、算法公正、算法平等、算法包容、算法低碳、算法自主等 。
在李伦看来 , 算法包容是指技术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要对所有人群开放 , 保证技术普惠 , 解决社会的数字鸿沟问题;算法低碳是指在数字时代 , 通过大数据、算法等AI技术改造传统的能源企业 , 解决环境问题 , 确保数字社会可持续发展;企业对于个人数据和隐私保护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 算法自主就是要保障用户和员工的自主权 。
不过 , 要让算法伦理能够得到落实 , 还应该有一种制约机制 。 “这里所讲的机制就是将算法嵌入到企业社会责任契约之中 , 由自我约束变成社会约束 , 这是企业社会责任本身的发展逻辑 。 上世纪80年代 ,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兴起 , 90年代 , 从自我约束、内部约束变成他律和社会约束 。 ”李伦表示 , 沿着这样的思路 , 应将算法伦理嵌入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契约中 , 形成全球化的相互制约 , 使企业数字责任从自我约束变成社会约束 。 目前 , 中国对于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做了相应规定 , 关键在于完善和落实这些规定 。
推荐阅读
- 产品|字节入局音乐流媒体,“算法推荐”会带来新“鲶鱼效应”吗?
- 技术|中电兴发:公司的多种数据算法技术处于业界领先水平并得到大量商用
- 方面|梁正:算法治理应关注技术使用过程及产生的影响
- 经济|崔鹏:对算法监管需秉持友好理念
- 数据|陈昌凤:应在善用算法的同时警惕数据主义
- 模式|首个基于时序平移的视频迁移攻击算法,复旦大学研究入选AAAI 2022
- 隐私|戴思源:提升公众专用智能素养 可建立算法技术信任
- 算法|曾毅:企业算法伦理与应用要做到知行合一
- 起点|陈玲:将算法治理的“可接受公平”框架落到实处
- 医疗|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应用与伦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