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剧本杀”比“密室逃脱”更快乐?


玩家|“剧本杀”比“密室逃脱”更快乐?
文章图片

年轻人似乎越来越喜欢在游戏中扮演角色 图/视觉中国
□唐义诚
“密室逃脱”只是在一个密闭环境中被动地寻找出路 , 而在“剧本杀”等同类游戏中 , 玩家却可以更安全、尽情地释放“说谎”本能 , 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 , 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 并与其他各位玩家各种互动 , 从而获得社交快感 , 并能引发“自居效应” , 获得“人格”成长 。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有调查显示 , 在中国消费者偏好的线下潮流娱乐方式里 , “剧本杀”已经排到前三 , 仅次于看电影和运动健身 。 它的受众还都是中坚人群 , 26-40岁的消费者占了77% 。
无论线下体验店还是手机APP , “剧本杀”如今已成为颇受年轻人青睐的休闲方式 。 这一娱乐形式何以风靡全国?它的强大魅力来自于哪里?或许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番 。
触及人性——释放“谎言”快乐
剧本杀与我们熟悉的所有“杀”类游戏(如狼人杀、三国杀等)一样 , 充斥着谎言和套路 。 你要赢 , 你就得编得出一套像样的谎言 。
在多人互动情况下 , 光靠自己吹牛、说谎也是没有用的 , 你还要做到能逼真地说谎并且成功圆谎 。 正是“谎言”元素 , 让这类游戏变得更吸引人了 。 为什么?因为“谎言”是人性的底层元素 , 具有进化上的意义 。
早在远古时代 , 人类生存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 , 自然环境和群体社交环境都极其残酷 , 要生存似乎就不得不使用说谎这个技能 。 英国圣安卓大学的灵长类动物学家理查德·拜恩曾发现 , 某些猴子和猩猩完全可以为了自身利益而互相欺骗 。 比如说 , 有的猴子会假装对美食缺乏兴致 , 以误导其他猴子 , 这样它就可以乘其不备将食物偷走 。
人也是一样 。 不光是成年人 , 连小孩子都是撒谎的高手 。 曾获“菠萝科学奖”心理学奖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 , 曾对1200名2-17岁的儿童以及少年进行研究 , 发现2%的两岁幼儿已经学会说谎 , 50%的三岁孩童“不老实” , 四岁孩童会骗人的比例更是将近90% 。 年纪越大 , 说谎的比例就越高 。 到了12岁 , 几乎每个儿童都会说谎 , 甚至得出“早撒谎的孩子更聪明”的结论 。
由此可见 , “剧本杀”等互动游戏之所以极速风靡 , 是因为可以让人类的“谎言”本能得到充分释放 。 这游戏触及了人性的底层动力 , 从而让玩家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尽情体验“说谎”乐趣 。
社交神器——邂逅“趣缘群体”
剧本杀还带社交属性 。
因为“剧本杀”可以使陌生的人很快就熟络起来 。 在社会学领域 , 有个概念叫作“趣缘群体” 。 顾名思义 , 就是指因同样的兴趣爱好聚集到一起的人 。 “剧本杀”提供了一种虚拟的人际场域 , 不论什么身份 , 一旦进入到这场游戏中 , 那就意味着要在同一个时空中经历一段故事 , 即使是“拼车”玩的陌生人 , 也会被迅速代入团体氛围中 , 互相熟络起来 , 这对于增进关系很有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