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气|滴滴造车,哪来的底气?


底气|滴滴造车,哪来的底气?
文章图片

《撩车》是创业邦旗下的汽车栏目 , 我们将以全新的内容形式 , 带你“撩”动全球汽车产业的新机会 。
作者丨王贺
【底气|滴滴造车,哪来的底气?】编辑丨子钺
2018年4月24日 , 一个平淡无奇的上午 , 在国贸万豪酒店的宴会厅里 , 中国汽车圈一半的掌舵人在此齐聚 。
他们当中 , 既有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等传统车企大佬 , 也有蔚来创始人李斌、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等造车新势力风云人物 。 然而 , 那一天的主角 , 却是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 。
“洪流是线下的钢铁制造洪流 , 也是线上的信息汇聚洪流 。 ”滴滴出行宣布组建“洪流联盟” , 程维在发布会现场解释了“洪流”之意 。
不过 , 引起众多掌舵人们注意的并不是这句话 , 而是程维对于滴滴不造车的表态 。
“滴滴在未来整个产业里面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 , 滴滴不造车 , 滴滴也不谋求成为未来最大的汽车运营商 。 滴滴不会去拥有一千万甚至五千万或者更多的汽车 , 滴滴的核心能力就是服务好用户 , 服务好车主 , 在大数据和技术上面不断投入和突破 。 ”
尽管不造车的诺言已经许下 , 但近年来多个造车相关计划的推进 , 反而让滴滴与造车渐行渐近 。

底气|滴滴造车,哪来的底气?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滴滴出行
2019年11月 , 滴滴与比亚迪合资成立了美好出行(杭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6月 , 滴滴子公司滴滴自动驾驶宣布与北汽合作;2020年11月 , 滴滴出行举办“滴滴开放日” , 正式发布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 。
进入2021年 , 苹果、富士康、百度、小米等科技巨头纷纷官宣造车的热潮下 , 滴滴也毫无悬念地“被官宣”造车 。
近日 ,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 , 滴滴开始启动造车项目 , 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 。 他也是滴滴与比亚迪联名发布的定制网约车D1的首席产品官 , 目前团队已经开始从车厂挖人 。 不过《晚点 LatePost》尚未获悉滴滴造车的具体形式和路径 。
创业邦就此向滴滴官方求证 , 对方表示不予置评 。
从官宣不造车到“被官宣”造车 , 滴滴如何利用出行大数据和巨大的网约车市场体量组成的“护城河” , 把造车的梦想照进现实 , 成为了业内最大的悬念 。

底气|滴滴造车,哪来的底气?
文章图片

滴滴造车背后
在业内人士看来 , 滴滴造车背后的原因来自于网约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新能源板块的高估值以及充沛的现金流等四方面 。
“滴滴造车的背景 , 一是现在网约车业务出现了下滑 , 最近两年 , 行业出现了很多像曹操出行、享道出行等新的竞争对手 , 滴滴的市场份额在下降 。 ”独立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在接受创业邦采访时表示 。
2018年下半年 , 因为一场“意外” , 滴滴顺风车业务因此停摆 。 在滴滴缺席的10个月里 , 嘀嗒、哈啰、高德、钉钉、曹操等多个出行品牌争相入局顺风车市场 , 抢占滴滴留下的市场空白 。
极光大数据显示 , 2018年6月-12月 , 滴滴出行DAU(日活跃用户数量)领跑网约车行业 , 不过其数据有所下降 。 2018年8月 , 滴滴出行迎来用户活跃度的峰值 , DAU超过1600万 。 此后 , 受事故多发、政策趋严等影响 , 滴滴出行数据持续下降 , 12月DAU均值为1105.7万 。
从2018年底到2019年 , T3出行、享道出行、东风出行、欧了约车、和行约车、耀出行、有鹏出行、如祺出行、旗妙出行等超9家主机厂背景的网约车企业也相继进入市场 , 进一步蚕食了滴滴的市场份额 。

底气|滴滴造车,哪来的底气?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滴滴出行
根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发布的数据 , 2021年1月 , 该平台共收到订单信息 7.3 亿单 。 具体到各个平台来看 , 月订单数超过100万的平台有9个 。 其中 , 滴滴出行的订单约为5.5亿单 , 占比75%左右 。 与巅峰时期90%以上的市场份额相比 , 下滑明显 。
而有着车企背景的T3出行、曹操出行、享道出行等 , 订单量和份额则呈现出向上的趋势 。 以T3出行为例 , 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运营以来 , 一年半的时间 , 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全行业第二、B2C平台第一的位置 。
“第二 , 滴滴想上市获得高估值的话 , 必须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 ”张翔表示 。
2021年1月初 , 有消息称滴滴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在港交所完成上市 , 目标估值超过600亿美元 。 随后又有消息传出 , 滴滴更倾向于选择在纽约进行IPO , 估值也从600亿美元变成了至少1000亿美元 。
另外 , 疫情以来 , 滴滴网约车业务下滑明显 。 尽管滴滴网约车在全国交通行业整体恢复程度相对较好 , 已经基本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 , 但速度仍然有限 。 对此 , 滴滴必须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 汽车业务则是重中之重 。
此前 , 汽车业务已开始成为滴滴新的业务增长点 。 在一次给潜在投资者的报告中 , 滴滴预计 , 到2022年包括汽车租赁和二手车买卖在内的汽车服务产业将为滴滴带来2290亿元的年收入 , 相当于330亿美元 。 而加油和汽车维保服务将分别为滴滴带来1640亿和390亿元的年收入 。
张翔告诉创业邦 , 滴滴造车的第三个原因 , 是最近一两年新能源板块十分火热 , 特斯拉股价翻了7倍 , 蔚来股价翻了17倍 。
“第四 , 滴滴现在的估值很高 , 有充沛的现金流 , 也具备造车的条件 。 ”
CB Insights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8月 , 滴滴出行估值560亿美元 , 在全球488家独角兽公司中排名第二 。
2020年5月 , 柳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滴滴核心业务(网约车)已经盈利或者小幅盈利 。
基于上述四点原因 , 滴滴造车既是意料之内 , 也是情理之中 。 在传统车企、合资品牌、造车新势力三足鼎立 , 科技巨头纷纷跨界造车的当下 , 滴滴显然已经做好了造车的准备 。

底气|滴滴造车,哪来的底气?
文章图片

缘何亲自“下场”
在众多官宣造车的科技巨头中 , 滴滴似乎是最特别的那一个 。
“作为中国最大的网约车公司 , 滴滴每年有很多的新车采购需求 , 跟别的互联网公司不一样 , 可以每年采购自己造的车 , 这就不愁车卖不出去 , 这是它的优势 。 ” 张翔告诉创业邦 。
对于滴滴而言 , 造车与自身业务关联性极强 。 D1的推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车辆 , 不仅减少了采购车辆的成本 , 而且提高了服务的一致性 , 可以最大化的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可以对司机进行统一的管控 , 方便自己的管理和运营;还可以获得大量的、有效的出行信息数据 。
换言之 , D1的推出不仅让滴滴形成了设计-生产-服务的商业闭环 , 同时还可以掌握更多的出行数据 。
张翔认为 , 相比之下 , 百度造车的实质是通过与车企的合作来扩大其生态圈 , 把智能设备上的生态系统拓展到汽车行业 , 以增加用户数和品牌影响力 , 发展新的商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 以保持在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地位 , 这是百度的核心商业模式 。
小米造车的优势在于其完善的智能生态链 , 通过造车可以把这些智能生态链打通 , 如智能手机、智能空调 , 以及其它的智能家居等 。
因此 , 滴滴造车更加贴合于用户的代步需求 , 也更容易落地 。 而小米、百度则更加侧重生态圈和生态链的拓展 。

底气|滴滴造车,哪来的底气?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滴滴出行
此前 , 比亚迪与滴滴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美好出行(杭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双方共同完成D1的研发、设计、销售等 。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持股65% , 北京小桔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持股35% 。
在张翔看来 , 在滴滴跟比亚迪成立的合资公司中 , 滴滴更多的是扮演参与者的角色 , 但是这次造车将占有更多主导权 , 可能要主导新车的设计、研发 , 甚至销量 , 这是此次滴滴造车最大的不同 。
巧合的是 , 在百度、小米与车企的合作中 , 两大科技巨头也选择了亲自“下场” , 而各自背后更深层的原因 , 却又不尽相同 。
“百度亲自下场造车 , 估计和华为亲自出马做云计算一样 , 都是合作伙伴不给力 , 推动难度大 , 进展不理想 , 又不想错过历史机遇 。 ”达睿咨询创始人、首席分析师马继华对创业邦表示 。
“只有38米的舞台 , 华为整整走了4年 。 ”2015年 , 华为高调宣布进入公有云市场 , 时任华为企业云服务总裁的杨瑞凯曾表示 。
2017年 , 任正非签发华为名为《关于Cloud BU组织变动的通知》的文件 , 宣布对其公司内部组织架构进行重大调整 , 将云业务Cloud BU迁移至华为集团下 , 升级为该公司一级部门 。 这是华为有史以来第一次与运营商“唱对台戏” 。
有时 , 试错比“错过”更重要 , 华为在云计算领域的主动放弃和“不作为” , 让其与云计算运营商擦肩而过 , 背后透露着无奈与辛酸 。
而近年来 , 百度与车企合作的遭遇与华为如出一辙 。
2017年3月 , 百度给予蔚来1亿美元投资 , 但已在腾讯重仓蔚来之后 。 此后 , 小鹏和理想曾找到百度投资 , 但百度当时正力推Apollo计划 , 在自动驾驶系统和竞业条款等方面与小鹏、理想未能达成一致 。
最终 , 百度投资了相对传统的威马汽车 。 直到2021年3月 , 威马联手百度Apollo平台研发打造的威马W6才姗姗来迟 。
与百度相比 , 滴滴亲自“下场”的原因则与业务协同相关 。
在张翔看来 , 滴滴造车跟网约车业务会形成相辅相成的作用 , 通过造车可以扩大滴滴整个集团的规模和知名度 。 另外 , 也可以给它本身的网约车业务提供体验非常好的车辆 。
“滴滴造车可能是面向网约车市场量身定做的一款车 , 这款车能给乘客提供良好的体验 , 性价比非常高 。 此外 , 滴滴可能是全球首个造车的网约车公司 , 这样一来 , 可以获取很多商业机会 。 ”张翔说 。
写在最后
“D1的发布 , 是共享的里程碑 。 我们希望它只是一个起点 , 但是它有机会一点一点的 , 让我们的出行服务变得更好 。 ”
如程维所说 , 2015年冬天 , 北京的那场雪 , 让他坚定了创办滴滴出行的初心 。 而D1的发布 , 或许是滴滴造车的起点 。
上市前的滴滴 , 还会给资本市场带来哪些新故事 , 我们拭目以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