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 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 。产于我国中部各省 。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
【处方用名】艾叶、生艾叶、陈艾叶、艾绒、蕲艾 。
【饮片特征及鉴别】艾叶呈皱缩破碎叶片,有短柄,正面灰绿色,有稀疏的短绵毛及白色腺点,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 。质柔软 。气清香,味苦 。醋艾炭:呈乌黑色细末及细条状叶柄 。
【性味归经与功能】本品味苦、辛,性温 。归肝、脾、肾经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
【用法用量】3~10g,水煎服或外用适量 。
【药理作用】艾叶含有挥发油,内含桉叶素、B-石竹烯、松油烯醇、芳樟醇、蛔蒿醇、樟脑、龙脑等 。艾叶油、B-石竹烯及松油烯4 醇对豚鼠有镇咳及明显的平喘作用,对小鼠有祛痰作用 。艾叶油在体外对白色葡萄球菌、甲链球菌、奈瑟氏菌、肺炎球菌及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抑制作用 。此外,艾叶油对豚鼠尚有抗过敏性休克的作用 。
【临床应用及配伍经验】1.崩漏本品能温经止血暖宫,常伍阿胶、地黄等,如配入大部分凉血止血药中,亦可用于血热出血,以防其寒凉太过而留瘀 。
2.月经不调、痛经、宫冷不孕、胎漏下血、胎动不安本品能温经散寒,调经止痛,又能止血安胎 。治痛经、月经不调、宫冷不孕,常伍香附、当归、肉桂 。治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常伍川断、桑寄生等 。
【单味药方】1.治细菌性痢疾,艾叶500g制成20%艾叶煎剂,每天服4次,每次40ml 。(浙江医学,1960,(3):142)2.治慢性支气管炎,艾叶500g(或鲜品1000g),洗净切碎,放入4000ml水中浸泡4~6h,煎煮,过滤得3000ml,加入适量防腐剂 。每日服3次,每次30~60ml 。(《中药大辞典》)3.治小儿阴缩症,酒、水各半两炒艾叶100g热敷会阴及阴囊 。(新中医,1990,(3):17)4.治寻常疣、扁平疣,新鲜艾叶揉出汁,在疣表面摩擦至皮肤微热,每日2次 。(山东中医杂志,1983,(6):38)5.治新生儿硬肿症,艾叶150g,水煎液温浴患处,每日2次 。(《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6.治荨麻疹,取生艾叶10g,加白酒100g,共煎至50g左右 。顿服,每天1次,连服3天 。(浙江中医杂志,1990,(6):254) 。
【常用药对】1.艾叶配香附艾叶芳香辛温,散寒除湿,温经暖宫,调经止痛 。炒炭温经止血 。香附辛苦平,行气开郁,调经止痛 。艾叶能除沉寒痼冷,香附擅长理气开郁 。两药配用,温行并举,温经散寒,调经止痛 。治疗肝郁夹寒,月经不调,少腹冷痛,宫冷不孕,带下,心腹疼痛 。
2.艾叶炭配炮干姜艾叶炭芳香温热,善治虚寒性出血,尤宜于崩漏、胎漏下血;炮干姜苦涩而温,能温经止血,善治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 。两药相合,相须为用,温经止血之力倍增 。治疗寒湿所致赤白痢、腹痛及妇人下血等症 。
3.艾叶配黄连疫邪自口中人阴明,胃肠为热毒攻冲,上噤口不能食,下痢而不止,故宜急治之 。艾叶散气分之秽浊,温胃中之气滞,黄连清阳明之热邪,解肠胃之疫毒 。二药合用,疫邪自去,痢止而能食矣 。治疗瘟疫噤口下痢者 。
4.艾叶配煅牡蛎艾叶温经散寒,调经止血;煅牡蛎潜阳敛阴,收涩止血 。二药合用,一温一涩,相辅相成,且艾叶尚有活血之力,使牡蛎收涩土血而不致留瘀 。治疗月水不止,众药不应者 。
【名方应用】1.四生丸(《妇人大全良方》):本方生艾叶温而不热,且有止血和血作用,配伍侧柏叶凉血止血,生地黄清热凉血,并能养阴生津,荷叶既能止血,又能散瘀滞,使止血而不留瘀,诸药合用,共起凉血止血作用,使热清血宁,则吐血、衄血可止 。方名四生亦是取其四药生用之意 。
2.胶艾汤(《金匮要略》):本方艾叶温经止血;阿胶补血止血;二药均为调经安胎,治崩止漏的要药,配伍四物汤补血调经,并能活血调经,以防出血日久留瘀,甘草调和诸药,加人清酒助药力运行,亦防出血日久留瘀之意 。汪昂曰:“此足太阴厥阴药也 。四物以养其血,阿胶以益其阴,艾叶以补其阳,和以甘草,行以酒势 。使血能循经养胎,则无漏下之患矣 。”
3.艾附暖宫丸(《仁斋直指附遗》):本品生用能温通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 。正如《本草纲目》云:“艾叶温中,逐冷,除湿 。”以艾叶暖宫温经止血,配以吴茱萸、官桂温经散寒,通利血脉;生地、白芍、当归、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黄芪、续断益气健脾,补益冲任二脉,香附调经止血,全方暖宫温经,养血活血,以治妇人子宫虚冷,经脉不调诸症 。
4.白带丸(《良朋汇集》):本方用艾叶苦辛性温,温经散寒,燥湿止带,伍香附、阿胶、八珍汤以助其调补多经气血,伍苍术、白石脂、黄柏、椿根皮、地榆以助其祛湿止带 。傅青主说:“夫带下俱是湿症 。…加之以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不浸,热气之通,安得不成为带下之病哉?”白带丸中香附、川芎兼疏肝气;黄柏、地榆、椿根皮兼清湿热,四物汤兼补脾胃,寒热虚实同治,标本兼顾之方 。
5.艾姜汤(《世医得效方》):《药性论》称艾叶“止崩血,安胎,止腹痛 。苦酒作煎,治癣,止赤白痢 。”用干艾叶(炒焦存性)120g,川白姜(炮)30g 。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30丸,温米饮下 。主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 。
【艾叶的配伍应用与禁忌】6.雷火针灸法(《针灸大成》):用于“治闪挫诸骨痛,及寒湿气痛而畏刺者” 。艾叶做为灸法中的主要药料,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痛等作用 。《名医别录》曰:艾叶“灸百病” 。雷火针灸以艾叶伍沉香、木香、乳香、麝香、羌活、干姜、穿山甲等,以增强其祛风散寒,通络,穿透止痛等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