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人们常常忽略统一中原的晋武帝?
简单来说,晋武帝是唯一一位把自己国家搞垮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 。
文章插图
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他好像做到了这点,在他手上,西晋灭吴,结束了战火烽飞的三国乱世,还有了十年的太康之治 。但晋武帝对身后事的安排完全失控,导致在他死后十余年,天下又重新陷入分裂,且长达三百年 。
从施政作为看,晋武帝绝不算一个好皇帝;从为人行事看,他又绝不算一个坏皇帝,《晋书》称他“宇量弘厚,明达好谋,容纳直言,未尝失色于人 。”综合起来,他应该是一个有好人品质却没干好本职工作的皇帝 。
我们知道晋武帝是西晋的开国皇帝,一个开国皇帝需要做什么呢?那就是肇基为业,吸取前朝教训,破除前朝积弊,建立保证王朝长治久安的制度规范 。
文章插图
做这些事,需要魄力和能力,晋武帝有能力,却少了些魄力,这使得他表现得更像一位守成之主 。
什么是守成之主?
顾名思义,就是遵守成法的君主 。成法由开国君主制订,到开国君主逝去后,新的问题出现,成法解决不了,后来者就要上手 。由于君主能力和可观环境的不同,结果也不一样,有些君主能做到控制和延缓,是为守成之主,有些君主根本控制不住,那就是守不了成,幸运的能把锅甩给下一代,不幸的就亡国了 。
也就是说,守成之主的年代是矛盾不断积累的年代,他们只是没有遇到矛盾爆发而已 。
文章插图
晋武帝虽然是西晋建立者,但他却是司马氏三代基业的继承者,从守成的角度看,他可以打满分,怎么说也灭了吴国不是 。可作为晋朝第一任皇帝,他没有给晋朝确立沿用万世的制度,而是直接延续了曹魏的制度,甚至往不好的方向上面改了改,比如分封制 。
其他网友观点在大家看来,开国之君一般都是雄才大略的明智之君,虽然中国历史上大部分开国之君确实是如此,但是开国之君之中总有不确定因素 。
而从秦朝开始的九个大一统皇朝之中,晋武帝司马炎的知名度堪称是最低的 。有些人说是因为晋朝的国祚很短,但是秦朝、隋朝大一统时间也很短,为什么人们能够记得始皇帝和隋文帝杨坚呢?今天就来聊一聊司马炎为何如此容易被人遗忘:
文章插图
要说晋武帝司马炎的一生最大的功绩,自然是他统一中原这一项成就,无论现在的人怎么样批评他的过失,但是统一中原确确实实是他无可磨灭的功绩 。
但是他统一中原不是自己一点一点拼搏起来的,而是自他的爷爷司马懿开始,再从他大伯司马师到其父亲司马昭都已经为他打好基础了 。
首先是司马懿,他在“高平陵政变”之中联合朝中的元老重臣,利用他们一举诛杀曹爽,使得司马氏一跃成为曹魏政坛实际的掌控者,很多人都说司马懿是曹魏的“忠臣”,的确他除了诛杀曹爽之外没有僭越的举动,可是不想想他杀曹爽之时都已经垂垂老矣了,他只要替后代铺好路打下基础,剩下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做就好了,何必留下一个骂名呢?
接着是司马师,司马懿去世以后,他的大儿子司马师成功的接过了司马懿的班,虽然当时在朝廷之中司马家族势力庞大,但是朝廷内部忠心于曹氏家族的人也还有,妄图推翻司马家族的统治的人也不在其数 。因此司马师掌控朝政之时,其为司马家族做的就是巩固司马家族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曹魏的力量 。
因此当他知道曹芳联合夏侯玄、李丰妄图颠覆司马家族的影响力之时,他毫不犹豫的杀了年亲时的至交好友同时也是他大舅子的夏侯玄 。但是司马师这一举动却引起了当时的淮南之地的毌丘俭、文钦二人的不满,淮南之地是曹魏抗击东吴的最前线,他们二人又是那里的军事长官手握重兵 。为了进一步消除忠心于曹家的军事力量,司马师亲征淮南,平定了“淮南二判”,毌丘俭被杀,文钦逃亡东吴,但是他也因为此次亲征而丢了性命,为了司马家族的大业考虑他临终前没有传给司马攸,而是传位给弟弟司马昭 。
文章插图
接着来讲讲司马昭,哥哥死后,他接过了父兄的大旗,继续维护和巩固司马家的统治,司马昭在为司马家统一天下的过程之中也是不可磨灭的:
进一步削弱忠心于曹魏的势力,成功平定了“淮南三叛”,使得曹魏在军事上政治上再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 。灭亡蜀汉,为司马家篡位提供了良好的声望,并利用蜀汉的地理和资源,休养生息发展军备,待时机成熟之后再灭东吴 。可惜司马昭在公元265年就病死了,否则西晋的开国君主轮不到司马炎来做 。从上述可以看出,司马炎的父亲、大伯以及他的爷爷都为司马家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只不过是靠着父辈的余荫方才能够成就大业,如果他的父亲没有帮他灭蜀汉,他真的能够统一中原吗?
要知道灭吴之事上,司马炎犹豫了很久,羊祜没死前认为灭吴计划可以实施了,他没有采纳羊祜的计划,后来杜预等人认为灭吴时机已到,他又拖延了一年 。从灭吴之事上可以看出,司马炎缺乏一种魄力,也容易被身外事务左右 。
文章插图
大多数开国之君或出身贫寒,或经历过打天下的艰辛,或经历过各种明争暗斗,所以在打天下之后加倍的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天下,因此很多人在统一之后也还是保存一贯的优良品格 。
司马炎没有上述任何一种条件,他自幼出身富贵,父亲大伯已经为他披荆斩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所以在统一之后他没有那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念,在统一之前他便不知道节俭,统一之后更是大肆的铺张浪费,生活极其奢侈 。
文章插图
但是问题在于,他自己铺张浪费的同时却还要底下的官员崇尚节俭,他自己没有那种以身作则的态度,却要手底下员工这样做那样做,你觉得这样大家能心服吗?因此虽然司马炎三令五申,但是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所以西晋朝堂从开国之初就是乌烟瘴气的,这也为以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
传位不正,托孤不正,“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一个更大的乱世很多的开国君王在立储一事上其实都犯过错误 。就拿“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来说吧,秦始皇在立储一事上虽然属意扶苏却迟迟不肯立为太子,在他生命的尽头想要立扶苏之时,却被赵高别有用心的利用了李斯,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而汉武帝晚年的“巫蛊案”也是加剧了汉王朝的动乱;唐太宗也是如此,在李承乾、李泰还有李治到底谁当皇帝的问题上也是犹豫不决 。
文章插图
为什么很多开明的君王在大事上可以力排众议,却总是在立储之事上犹豫呢?我想有两个原因:
嫡子或许不是自己喜欢的,或者总是跟自己对着干,所以想立自己喜欢的儿子当继承人,这是私心 。接下去的继承人将要承担的是整个天下,他们究竟能不能让国家继续平稳的维持下去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这是公心 。但是上述君王虽然总是在立储之事上犹犹豫豫,但是有一点他们的儿子都是正常人 。古代立储是一件很严苛的事,要知道有些继承人身体有一些毛病都不能被立为继承人,比如有些人有点瘸啦,身体上有隐疾就被淘汰了,为何会如此?因为天子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国家的颜面 。如果有点瑕疵,让底下的那些藩国如何看待所谓的宗主国 。虽然这很大程度上淘汰了一些真正有才华的皇子,但是皇家就是如此的不近人情 。
文章插图
撇开秦始皇不谈,汉武帝和唐太宗等人后来的继承人还是很好的承接了先人的功业,李治首先本身也有才华,但是汉昭帝继位之时还有一个小孩子,却为何能够开创“昭宣盛世”呢?
汉昭帝虽然年龄小,本身也是聪慧的英主,若非英年早逝,大汉也会走向另一个高峰 。汉武帝脱骨恰到好处,为汉昭帝打造了一个很好的施政平台 。所以从上述可以看出,很多的雄才大略的开国君主虽然在立储一事上犹犹豫豫,但是他们自身也知道自己的儿子有几斤几两,并且为了能够保证朝政的平稳运行,完成权利的交接也为他们立下了很多的托孤大臣 。首先是以防权臣做大,另外也是让托孤大臣之间也是起到一个相互制约的一个状态,以防一个托孤大臣趁机坐大影响当权者的统治地位 。
文章插图
但是司马炎却在立储和托孤两件事上都犯了很严重的错误:
明知道司马衷不适合当皇帝,却迟迟不肯另立继承人,就因为司马衷无力理政,才有了西晋之后的一系列动乱,才有了杨骏乱政、贾南风干政、八王之乱乃至以后的永嘉之难,这些都是立储不当造成的 。立储一事上他犯了糊涂,他在托孤一事之上也犯了严重的错误,本来给司马衷打造一个良好的班底也能保持朝政的良好运行 。当时朝廷之中诸如张华、卫瓘还有诸多有见识有担当的正直大臣 。但是他偏偏托孤给杨骏,托孤给杨骏就算了,还让他一个人独揽大权,这不就是让人家往“权臣”之路上走吗 。杨骏此人没能力,没担当,但是司马炎恰巧看中了他这一点,因为他认为这种人没野心,容易被司马衷控制 。但是他高看了司马衷,小看了杨骏,就是杨骏的倒行逆施才引起了贾南风的嫉恨,才引起了司马氏诸王的倒行逆施,所以这一切的源头就是杨骏此人 。文章插图
所以综上所述,司马炎在众多的开国君主之中实在是堪称不上雄才大略和英明神武,虽然他一统天下的确是大功一件,可是他死后的一切动乱也是与他有关 。
在笔者看来,司马炎并非容易被人遗忘,而是提到西晋的这段历史之时却是痛心疾首 。东西两晋晋承接三国,下承南北朝,这一段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真的是堪称一段屈辱史,人民的生命得不到保障,日日夜夜担惊受怕 。这一切的源头都是西晋的当政者所造的孽,因为对其痛心疾首,所以闭口不谈,因为闭口不谈,所以造成了司马炎经常容易被人遗忘的假象 。
文章插图
任何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受人瞩目的 。但是司马炎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 。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存在感比其余几个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要低的很多 。
在大部分人心里,开国的皇帝应该是文治武略样样精通 。改朝换代,如果领导人物没有一定的政治手段,没有谋略,怎么可能从前朝获得那个人人都想做的宝座 。
司马炎虽说是开国皇帝,但是他的爷爷,伯父,父亲为他打好了江山,只不过他们没有称帝 。司马炎是踩着两代人的肩膀,登上了开国皇帝这个宝座 。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吧 。毕竟作为开国皇帝,还是有些政绩的 。
司马炎,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 。字安世,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 。
文章插图
公元265年,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 。
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结束了自东汉末年近百年的分裂动荡局面,为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做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
统一全国后,他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并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 。太康年间,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
我们重点交流司马炎为什么在历史上存在感不高?
大抵有三个原因 。
一、“前人种树,后人着凉 。”他这个开国皇帝当的太容易 。【为何人们常常忽略统一中原的晋武帝?】爷爷司马懿在曹魏政权下韬光养晦,隐忍负重 。在曹芳当政时,司马师为了巩固司马家族的势力可是说是步步为营,费尽心机 。为了铲除异己,铺平替代曹氏政权的道路,司马师先是废掉对他不满的曹芳 。逼着他废黜皇后 。因为皇后父亲反对司马师的专权 。忠于曹魏王朝的力量,多次被司马懿父子剿杀 。
比如司马家族通过三次扬州战役,血洗反对派,止住了内争 。然后又拥立新皇帝曹髦 。曹髦发动政变想杀掉司马师,后来被司马师手下刺死,死时仅仅20岁 。司马昭紧接着又立了一个皇帝曹奂,曹奂他肯定是个傀儡 。政权已经牢牢掌握在司马家族手里 。
父亲司马昭死后,司马炎要做的工作很简单,就是逼迫曹奂把王位禅让给他 。
如果没有爷爷,父亲两辈人的铺垫,凭司马炎的能力,这个西晋未必是他的 。
文章插图
西晋名将羊祜苦心经营荆州,志在灭吴 。多次进谏司马炎攻打 。司马炎都是把他的建议搁置在一旁 。张华、杜预、王濬这些伐吴派一再上书求战 。司马炎才下定伐吴的决心 。
文章插图
虽然后来统一中原,对历史作出了贡献 。从这件事上并不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皇帝 。
国家经历漫长分裂后重新统一,恰恰需要一个安邦治国的守成之君,司马炎就适应了现实的要求 。并不能说明他有多少治国的能力 。
三、他最大的错误,就是在选择继承人上,优柔寡断,一次错误的选择,招致了后来三百年的战乱 。司马炎这个人耳根子太软,没有主见 。杨皇后和司马炎的感情非常深,司马炎几乎对其言听计从,只要是杨皇后坚持的事情,司马炎基本上都会听从杨皇后的 。杨皇后强烈反对立其他皇子,自己的宠臣贾充因为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司马衷,也是千方百计让司马衷登上皇位 。
他能不知道儿子是个白痴?
归根到底司马炎没有胆识和魄力 。
想想那些雄才大略的皇帝,比如唐太宗能废掉谋反的太子,而康熙也能两度废立太子,为了选择一位合格的继承人可谓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最终都成功的选择了接班人,所以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而司马炎呢?晚年逃避矛盾,沉迷酒色之中,奢侈腐化,得过且过!
最大的错误就是选择了一个傻瓜做为他的继承人——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傻瓜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后来导致皇后贾南风专政,八王之乱,从而造成了五胡乱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三百年的动荡,三百年来中原大地充满着血腥的杀戮、残酷的统治,黎明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文明几乎毁于一旦!这一切的罪过都来自司马炎!
我是历史逸事,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知识分享,关系关注点赞 。关于司马炎,你怎么看?欢迎交流 。
推荐阅读
- 调味品乱用 危害多多(调味品)
- 高血压可以吃芒果吗?
- 芥末油能减肥吗
- 清肝明目的茶有哪些
- 徐锦江骑单车逃跑 巨型宝宝又搞事小绵羊为何要逃跑
- 为什么人们要采用窖藏贮存白酒
- 窖藏酒是什么
- 最能打动双鱼男的情话
- 印度被提为发达国家,却为何发生了女子被活活饿死在车站的事情?
- 洋酒蒸馏酒为何后劲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