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不止差两字,再用时,可得走心了
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可防治多种作物病害,但是两者又有不同,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
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的区别:
一、活性: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肟菌酯=醚菌酯
二、杀菌谱: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醚菌酯
三、内吸性: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吡唑醚菌酯
四、速效性:吡唑醚菌酯>嘧菌酯
五、抗紫外线能力: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吡唑醚菌酯
六、熏蒸活性: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都有,而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没有
七、作物安全性:吡唑醚菌酯>嘧菌酯
八、对水生动物的毒性: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醚菌酯>嘧菌酯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或多或少都有植物健康作用,而吡唑醚菌酯的植物健康作用尤为突出 。此外,因吡唑醚菌酯没有内吸输导作用,透叶能力也很弱,使得施药后药物滞留于施药部位,保护性和植物健康作用更为突出 。
与吡唑醚菌酯不同,嘧菌酯不仅能透叶,且能在植物木质部上行输导 。这一特点使其在作物根茎部病害上的药效明显优于吡唑醚菌酯 。如沟施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立枯丝核菌)上,阿米西达一枝独秀,而吡唑醚菌酯则无能为力 。由于引起作物纹枯病和立枯病的立枯丝核菌,在自然条件下,不仅不产生有性孢子,而且无性孢子也很少见到,故以杀孢子见长的吡唑醚菌酯对其效果较差,而内吸性较强的嘧菌酯不仅能杀灭孢子,而且能进入作物体内杀死菌丝,效果较高 。立枯病的发病部位是介于种子(种薯)与土表之间的茎基部,种子(种薯)处理后内吸性强的嘧菌酯通过上行输导经过发病部位,效果好 。吡唑醚菌酯因没有内吸性,无法通过发病部位,故效果差 。纹枯病和立枯病的防治效果上,嘧菌酯的效果不仅高于吡唑醚菌酯,而且高于其它同类药物 。其它根茎部病害如西瓜蔓枯病等同样道理 。
有无内吸性直接影响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不同作物上的表现 。田间作业时能很好地喷施均匀的,吡唑醚菌酯的表现较好 。难以喷施均匀的,嘧菌酯因其有内吸性,可弥补这一点,效果表现较高 。
熏蒸活性对于某些特种病害如白粉病具有意义,特别在温室等设施栽培的小气候条件下,有利于具有熏蒸作用的发挥,故醚菌酯、啶氧菌酯的药效要好于其他品种 。
水稻病害的药效,纹枯病: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吡唑醚菌酯 。稻瘟病:
【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不止差两字,再用时,可得走心了】 吡唑醚菌酯>肟菌酯>醚菌酯>嘧菌酯 。
果菜炭疽病,甲氧基丙烯酸酯都有较好的效果,吡唑醚菌酯的效果要更高一些 。
尽管甲氧基丙烯酸酯对植物真菌四个纲都有效,但对某些病害和病原菌的效果较差,如菌核病、灰霉病及各种镰刀菌病害 。对致病疫霉导致的晚疫病,药效一般,远不如对霜霉病的药效 。尽管氰烯菌酯在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上取得了登记,实际上是采用了特别高的剂量 。如凯润的小包装是8ml/15L水,阿米西达是10ml/15L水,而氰烯菌酯(劲护)是100ml/15L水 。这三种药剂都是25%的含量 。一旦对镰刀菌高效的其它药物专利期满,氰烯菌酯在小麦赤霉病上将面临强劲的竞争 。近年来某些上升为重点的病害,如柑橘黑点病,黄瓜靶斑病,花生白绢病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没有表现出好的效果 。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的区别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
推荐阅读
- 菠萝蜜能多吃吗 你知道吗
- 不运动、不节食,如何快速瘦下来?
- 黄酒、白酒、葡萄酒饮用的适宜温度
- 黄酒酒曲如何辨别好坏
- 如何选购黄酒
- 漠河四日深度游、漠河四日游超全攻略、四天怎么玩遍漠河
- word表格怎么算平均值
- 男人的爱情底线有多深
- 芋头应该怎样施肥?芋头施肥技术!
- 麻油、菜油治开水烫伤不可取(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