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柴胡茵陈蒿汤/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瘅热病医案

孙×× , 男 , 55岁 , 1992年4月21日初诊 。

【刘渡舟柴胡茵陈蒿汤/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瘅热病医案】三年前 , 洗浴之后汗出为多 , 吃了两个橘子 , 突感胸腹之中灼热不堪 。从此不能吃面食及鸡鸭鱼肉等荤菜 , 甚则也不能饮热水 。如有触犯 , 则胸腹之中顿发灼热 , 令人烦扰为苦 , 必须饮进冷水则得安 。虽属数九隆冬 , 只能饮凉水而不能饮热水 。去医院检查 , 各项指标未见异常 , 多方医治无效 , 专程从东北来京请刘老诊治 。经询问 , 患者素日口干咽燥、腹胀、小便短黄、大便干、数日一行 。视其舌质红绛、苔白腻 , 切其脉弦而滑 。据脉证特点 , 辨为“瘅热”之病 。《金匮》则谓“谷疸” , 乃脾胃湿热蕴郁 , 影响肝胆疏通代谢之能为病 。治法:清热利湿 , 以通六腑 , 疏利肝胆 , 以助疏泄 。疏方:柴胡茵陈蒿汤 。
柴胡15g、黄芩10g、茵陈15g 。栀子10g、大黄4g 。
服药七剂 , 自觉胃中舒适 , 大便所下秽浊为多 , 腹中胀满减半 。口渴欲饮冷水、舌红、苔白腻、脉滑数等症未去 。此乃湿热交蒸之邪 , 仍未驱尽 。转方用芳香化浊 , 苦寒清热之法:
佩兰12g、黄芩10g、黄连10g、黄柏10g、栀子10g 。
连服七剂 , 口渴饮冷已解 , 舌脉恢复正常 , 胃开能食 , 食后不作胸腹灼热和烦闷 , 瘅病从此而愈 。
[按语]本案为“瘅热病” , 为脾胃素有湿热 , 因饮食不节而发 。脾湿胃热 , 湿热交蒸 , 导致肝胆疏泄不利 , 今儿又影响脾胃的升降纳运 , 使木土同病 , 湿热并存 。瘅 , 通“疸” , 说明湿热郁蒸日久 , 小便不利 , 可发为黄疸 。《内经》对此病早有论述 。《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肝传之脾 , 病名曰脾风 , 发瘅 , 腹中热、烦心出黄” 。本案见症 , 与《内经》所言较为符合 。其病与脾土关系最为密切 , 因脾脉入腹属脾络胃 , 上膈挟咽 , 连舌本散舌下 , 其支者 , 又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故湿热困脾 , 则见胸腹灼热、心烦、口干、腹胀、小便短黄、舌苔白腻等症 。这也就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所说的:“谷疸之为病 , 寒热不食 , 食则头眩、心胸不安 , 久久发黄为谷疸” 。“心胸不安”即是对胸中烦热一类症状的描述 。食后能助长脾胃湿热之气而加重了这些症状 , 故使人“不食” , 或不敢饮食 。“谷疸”当用茵陈蒿汤治疗 , 刘老结合本案有咽干、脉弦等肝胆气机郁滞之症 , 加了柴胡、黄芩 , 取小柴胡汤之意 。方用柴胡、黄芩调达肝胆气机;茵陈蒿汤清热利湿 , 苦寒以泻下 , 使湿热之邪尽从二便而去 。刘老的第二方用的是黄连解毒汤加佩兰 , 颇有巧妙之处 。以黄连解毒汤清泻火热 , 火去则湿孤;加佩兰以芳香醒脾化湿 , 而除陈腐 。《内经》即对湿热困脾的“脾瘅病”而有“治之以兰 , 除陈气”之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