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御米花的功效与作用禁忌_野御米花禁忌人群与注意事项

万粒匀圆剖罂子,作汤和蜜味尤宜 。
中年强饭却丹石,安用咄嗟成淖靡 。
一《煎罂粟汤》 。宋·谢荙
物种基源
野御米花,为罂粟科罂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罂粟的花蕾,又名山大烟、野大烟、山罂粟等 。
提到罂粟,人们的第一感觉也许是害怕 。的确,罂粟就是大名鼎鼎的毒品“鸦片”的来源,长期吸食鸦片会导致慢性中毒,严重危害身体,甚至最终送命 。所以,我国对罂粟的种植严加控制,除药用科研外,一律禁植 。
虽然它是毒品罂粟的近亲,但它体内含有的有毒物质十分有限,不在毒品范畴内 。
【野御米花的功效与作用禁忌_野御米花禁忌人群与注意事项】
野罂粟花朵十分娇媚动人,株高20~60厘米,主根圆柱形,根茎比较短,上面密盖有麦秆色、覆瓦状排列的残枯叶鞘,叶全部基生,卵形至披针叶形,长3~8厘米,羽状浅裂、深裂或全裂,裂片2~4对,全缘或再次羽状浅裂或深裂,花葶一至数支,圆柱形,直立,花单生于花葶先端;花瓣4片,淡黄色、黄色或橙黄色;花茎5~7厘米,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陕西、宁夏、新疆等省区,生于海拔1000~2500米的林下、林缘、山坡草地 。
生物成分
据测定,野御米花含黏质液多糖、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及微量元素钙、铁、磷;粘质液中含可碱那碎因可待因等物质 。
作用功效
1.性味归经
野御米花,味酸、涩,性平;归肺、肾经 。
2.医学经典
《神农本草经》:“敛肺,涩肠,止痛 。”
3.中医辨证
野御米花,有镇痛、止咳、止泻之功能,对肺虚久咳不止、胸腹筋骨各种疼痛、久痢常泄不止、固精等症状可作辅助食疗 。
4.现代研究
野御米花有止咳、镇痛、健脑等功效,对慢性胃炎、细菌性痢疾、慢性肠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有辅助康复效果 。
食用注意与禁忌人群
野御米花具酸涩收敛,故咳嗽及泻痢初期忌服食 。
传说故事
一、“罂粟”的由来
相传,从前在鼓山坳里,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村里有一个英俊的少年,排行第三,人们都叫他三郎 。三郎自幼和一个叫英淑的姑娘很要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很合得来 。三郎弹得一手好琴,英淑姑娘长得聪明伶俐,特别喜欢听琴,只要一听三郎的琴声,就如醉如痴 。她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三郎和英淑私订了终身,英淑非三郎不嫁,三郎非英淑不娶 。
一天,媒人到英淑家来提亲,说的是邻村一户有钱的富家子弟 。英淑的父亲贪图钱财,一口应允下来,英淑姑娘知道后誓死不从,媒人跑得挺急,三天两头到家催问,英淑的父母看管挺严,相逼又紧 。眼看婚期临近,在一个漆黑的夜里,英淑趁家人不备,在院里树上搭绳上吊死了 。英淑的父亲后悔莫及,只好把短命女儿葬在一块山地上 。
三郎闻听英淑的死讯,心里难过极了 。他趴在英淑的墓前捶胸顿足,直哭得死去活来 。泪眼蒙眬间,忽然看到新坟上破土冒出一枝花来,红花绿叶,水灵水灵的,粉嘟嘟的花朵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三郎小心翼翼地把这枝花挖了下来,带回家中,栽在花盆里,放在书房内,每天晚上闭门不出,对花弹琴,寄托对英淑的思念之情 。天长日久,每晚如此 。有天夜里,三郎的琴声一响,只见英淑姑娘从花朵上走下来,书房里立刻充满了欢声笑语 。夜深人静,英淑和三郎还在亲热着,互相倾吐着生离死别的情思 。
日子长了,三郎的两个嫂子犯了疑:三郎未婚,屋子里哪来的女子声音 。一天晚上,两个嫂子听到书房里又响起琴声,就悄悄地站在窗户下,用唾沫湿破窗户纸,往里偷看 。只见从花朵上走下来一位美貌的女子,身着粉红色的轻纱,黑发轻挽,鲜嫩的脸像花瓣,扑闪闪的双眼皮含着一颗亮晶晶的黑眼珠儿,别提多俊俏啦,她和三郎亲热得有说有笑 。两个嫂子以为是三郎着了魔,妖怪缠住了三郎 。
没过几天,三郎的姥爷七十寿辰,三郎离家前去拜寿,但又放心不下屋里那朵花 。待三郎走后,两个嫂子火急火燎地跑到三郎的书房,翻箱倒柜胡乱折腾,把那花搬了出来,她们把花撕得枝离叶碎,落花满地,嘴里还骂道:“叫你作精作怪,叫你再缠男人!”
三郎拜完寿,心里惦念着英淑姑娘,就急急忙忙赶回家来 。推开屋门一看,不禁呆了,只见满屋花瓣七零八落,三郎跪在地上,边流泪,边用唾沫把花叶花瓣一片片粘好,说也怪,那花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三郎又高兴地把琴弹起来,但不管琴弹得怎样好听,英淑姑娘的影子再也不出现了,只见花蕊里结出一个圆球形状的小果实 。据传,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罂粟” 。
二“御米”的由来
在唐武德元年三月,李世民为了统一中国,马不停蹄地又去攻打西秦薛举,不幸在战场负伤,被当地一位老人所救 。老人把一把比米还小的东西放在锅里,炒熟了递给秦王说:“请将军服用此物,可治伤痛 。”秦王依言服下,一觉醒来,伤口果然不痛,并已结痂 。李世民做了皇帝后,率众赶至深山面谢老人,当他来到当年养伤的草屋时,只见门上挂了一把锁,还贴着一首顺口溜:“黎民罂粟子,罂粟子黎民,愿君永不志,江山牢又稳 。”李世民对草屋深深地鞠了一躬 。事隔不久,朝廷传下圣谕,封罂粟子为“御米” 。后来,人们又把它的壳叫“御米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