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咳喘医案案例

1.丁某 , 男 , 11岁 。2010年8月2日初诊:感冒5天 , 咳喘 , 有痰 , 胸部憋得慌 , 打喷嚏 , 流鼻水 , 足凉 , 多梦 , 身体消瘦 , 面色晦暗 。素有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 , 每年都要发作几次 , 发则要打滴流几天方能缓解 。此属外感风寒 , 内有痰饮 , 肺失宣降 , 小青龙汤加附子为对证之方:

附子25 g , 干姜15 g , 生半夏25 g , 茯神20 g , 细辛10 g , 麻黄10 g , 五味子10 g , 白芍20 g , 桂枝20 g , 白芷10 g , 肉桂10 g , 厚朴10 g , 杏仁15 g , 炙甘草10 g 。7剂 。常规煎药 , 每次服75 mL , 4 h 饮1次 。
复诊:感冒、咳喘均愈 , 以上方为基础调理 , 有时加入红参、麦芽、砂仁 , 服药2个月效果显著 , 鼻炎、哮喘、荨麻疹均未发作 。偶发感冒 , 服上方几剂即愈 。1年下来 , 气色转佳 , 个头迅速长高 , 上学4年 , “头一回一天假没请” 。
【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咳喘医案案例】按:小儿咳喘是儿科最容易误治的病症之一 , 主要指认寒为热 , 滥用苦寒凉药 。
此案外寒里饮 , 肺气失宣而致咳嗽、喘促、痰多 , 这种局面十分常见 。小青龙汤加附子解表化痰 , 助以温阳 , 疗效确切 。奈何俗医一见小儿咳喘 , 即谓肺热 , 但知养阴清肺 , 市面上的止咳成药也几乎清一色是按肺热设计 , 服之凉胃伤脾 , 致使咳喘缠绵不愈 , 严重者导致体质下降 , 万密斋曾云:“邪气未除正气伤 , 可怜嫩草不耐霜 。”从一定意义上说 , 此证反复应用抗生素 , 与用寒凉润药同义 。《幼幼集成》指出:“凡咳嗽初起 , 切不可误用寒凉及滋阴之药 , 闭其肺窍 , 为害不小 。”确为医界箴言 。
2.陈某 , 女 , 5岁 。2010年5月4日初诊:咳嗽 , 发烧2天 , 体温37.8℃左右 。
流鼻涕色清 , 咽痒 , 有汗 , 大便似干 , 此情此景 , 屡治屡犯 。舌胖润略赤 , 脉浮滑尺弱 。此亦外寒里饮 , 肺气失宣而致咳喘 , 小青龙汤加附子主之:
麻黄10 g , 桂枝10 g , 白芍10 g , 炙甘草10 g , 细辛5 g , 生半夏25 g , 五味子10 g , 紫苏10 g , 防风10 g , 炮姜15 g , 附子20 g 。5剂 。如常法煎药 , 每次服50 mL , 日3次 , 饭后服 。
服药第3天半夜突然咳嗽加剧 , 急以电话询问 , 告以当是正邪交争之象 , 再观察 。
不久 , 呕出一捧稀黏涎 , 随即咳止热退 。
3.广东弟子张某儿子 , 2岁(因与我有关 , 故录之) 。因肺炎高烧入院 , 经治疗后烧退 , 咳减 , 大便日3~4行 , 带药出院调理 。出院第一天 , 服用抗生素后便泻加剧 , 至次晨 , 日夜达20余次 , 皆为水状及不消化食物 , 时伴呕吐 。中药先用藿香正气汤 , 继用四逆汤、参苓白术散均未收效 。第二天下午见小儿神情疲惫 , 无汗 , 时有咳嗽 , 并闻及喉中痰鸣 , 背部可触及痰鸣振动 , 舌淡苔薄白 , 脉浮略带紧象 。
因思此证当是外寒内饮为患 , 不应见泻止泻 , 宜散寒除饮 , 拟小青龙汤原方:麻黄5 g , 桂枝10 g , 炙甘草10 g , 半夏30 g , 白芍10 g , 细辛5 g , 北五味3 g , 干姜5 g 。煎成60 mL , 当晚8时服20 mL后 , 熟睡一夜 , 大便仅泻1次 , 次晨大便成形 , 咳嗽大减 , 喉中痰鸣消失 。一箭双雕 , 妙不可言 。
按:张某平时治咳常以小青龙汤加北杏、川贝、紫菀、白前等品 , 适逢此前一天与我交流 , 谈及“经方运用当以原方为好 , 加减不宜太多”观点 , 并特别举了小青龙汤为例 。受此启发 , 此次专用小青龙汤原方 , 不意效果反而比加味后要好 。
仲景组方严谨 , 每加减一味药 , 都有加减的道理 。某些研究伤寒的人 , 动曰“师其法不泥其方” , 说是用经方 , 常在原方后加一大堆药 , 或者随意加减 , 早已失却经方原意 , 根本不明白仲景的用药心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