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若烹小鲜,什么意思?

老子《道德经》中的第六十章有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 。”
“大国”,人人知道,那“小鲜”是指什么呢?(一种解释)认为“小鲜”是指“小鱼”,似乎也有点道理 。是的,小鱼是鲜味食品,在制作过程中是要格外小心的 。油汁下锅后,若久不翻身,贴锅一面就会被熏糊而不能再食用 。翻身勤了,搅动力过大,会导致鱼身粉碎,没有整体感效应 。
(另一种解释)认为是所有食材中最嫩的部分 。食材鲜嫩的,你为了保持其色不变,熟后味道香而脆的话,就必须轻松翻抄、慢慢至熟 。其目的是防止损伤焦糊,确保原汁原味、增加口感度 。
相比较而言,两种解释都有理,但是图俱表象,未涉及到内涵 。那其本意是什么呢?“小鲜”中的“鲜”,应该是指食品的美味新鲜可口,而不是具体的“鱼”类或“嫩”度 。
【治大国若烹小鲜,什么意思?】“小鲜”虽是泛指,但它不能越界,因为有“烹”饪在前,只能是食材类物质,包括肉食、蔬菜、瓜果类等等 。
“小鲜”到底是指什么呢?不是食材本身,而是一种品质的保证,即“非多可少,味感香鲜 。”
既然“小鲜”是指味道,那么“治大国若烹小鲜”又是什么意思呢?多数人认为“小鲜”是由火候决定的,只说对了一部分,而其更重要的核心关键是烹饪技能 。
技能差异,决定味道好坏 。国家管理或治理能力就视如烹饪一般,好的管理方式就能引领社会发展 。当然,在某些程度上也与烹饪莱肴的火候有关联性,实施方案要适时、适度,不冒进、不落伍 。
“治大国若烹小鲜”,说明“治大国”并非无规律可循,也有可针对性的参照物“若烹小鲜” 。明智的选择就是掌握火候、拿捏分寸,适时适势提出应对措施,确保不闹腾、不折腾,平稳而有效地发展 。
其他网友观点开题语出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章 。
众所周知,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
道家的主要思想之一,是“清静无为” 。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这正是“清静无为”的体现之一 。
详解治大国若烹小鲜 。
一、释词
治,治理 。
大国,“国”,当为诸侯国;还不是今天所谓大一统“国家”的概念 。
治大国,就是治理大国 。
若,如同,像 。
烹,烹饪 。
小鲜,小鱼 。
二、释句
治理大国,就像烹饪小鱼一样 。
三、解析
治理大国,就像烹饪小鱼一样:
烹调小鱼时,不能翻动;如果翻动的话,小鱼就会烂碎 。
治理大国时,不可扰动民众;扰动民众的话,其国就会乱掉 。也就是说,治理大国,当以“无为”为主导思想,“有为(并非“有所作为”,而是“穷折腾”)”,就会伤及民众,危及其国 。
四、引证
1、韩非子解老篇:
“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故曰:‘治大国者苦烹小鲜 。’”
2、马其昶曰:
“诗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 。’义出老子 。”
其他网友观点
治大国若烹小鲜,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这个说法早在商代的伊尹就有负鼎说汤的故事 。在《吕氏春秋?本味》篇和《史记?殷本记》里,伊尹用烹调比喻不能光说不练,要当场制作,“美味”才能出现,以此说明一个国家要治理到尽善尽美,必须要有一个的方法 。到了春秋时期老子将这个理论发扬光大,总结出“治大国若烹小鲜” 。
治大国若烹小鲜,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老子得出结论,和烹饪一样,治理国家就要调整好不同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不同人的利害关系,使他们在国家政权下和谐相处 。就像掌握好原料搭配、火候、调料投放时间、用量、方法等,发挥各种佐料的长处,一道美食才会出现,国家才会得到有效治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