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肿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概述】
妊娠中、晚期孕妇肢体,面目肿胀者,称为子肿,也称妊娠肿胀 。本病若治疗不及时,病情发展又伴以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等子痫前驱症状,则子痫可随时发生,故应及早控制病情以免危证发生 。若妊娠7~8月只是下肢浮肿,无其它不适,化验检查无异常,可不治疗产后自消 。
【辨证治疗】
1.脾虚湿困
临床表现:妊娠数月,四肢面目浮肿,或遍及全身,肤色淡黄或就白·皮薄而光亮 。精神倦息,胸闷气短,少语懒言,四肢不温,口淡无味,纳少便溏,舌淡、菩薄腻或薄白边有齿痕,脉缓滑无力 。
立法:健脾行水 。
主方:白术散(《全生指迷方》),加砂仁 。
加减:肿胀者·加木防己、炒桑皮、五加皮、冬瓜皮 。
2.肾阳虚衰:
临床表现:孕后数月面浮肢肿,下肢尤甚,按之没指,心悸气短,下肢逆冷.腰疫乏力,头晕耳鸣,舌淡、苔白润或边尖齿痕,脉沉细无力或沉迟,立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
主方:真武汤(《伤寒论》).此方中附子有毒·为妊娠禁忌药,用量不可过重,应久煎以减少毒性 。肾阳虚不甚可更换为桂枝,通阳化气行水 。加减:肿甚可配合五皮饮利水消肿;心悸气短,加事苈子、大枣、炙远志、柏子仁:头晕耳鸣,目眩,加天麻,钩藤、石决明、煅龙牡;腰痛,加杜仲,续断、菟丝子 。
3.气滞湿阻
临床表现:妊娠三四月后,先脚肿渐至腿,皮色不变,随按随起,行步艰辛,胸膈喘闷,头晕胀痛,纳少,舌苔黄腻,脉弦滑 。
立法:理气行滞,健脾化湿 。
主方:天仙藤散(《校注妇人良方》)合四苓散(《丹溪心法》) 。
【子肿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如减:湿聚成痰,加远志、莱菔子.冬瓜仁;气郁湿滯久而化热,伴心烦口苦,苔黄腻,加栀子、黄芩、桑叶 。
【其它疗法】
1.针灸
体针:针法治妊娠肿胀(包括子肿,子满),取穴;腎俞、脾俞、命门、阴凌泉、足三里,均用泻法 。
灸法:用艾条重灸水分穴 。
2.便方
黑豆100克+大蒜、红糖各30克,大蒜切成薄片 。砂锅加1000毫升水,煮沸后倒入黑豆、大蒜、红糖,文火烧至黑豆熟透即可食 。治妊娠水肿,一般服5~7次有效 。
【文献参考】
1.妊妇有至5个月,肢体倦息,饮食无味,先两足肿,渐至遍身头面俱肿,人以为湿气使然也,谁知是脾肺气虚平!治法当补其牌之血与肺之气,不必祛湿,而湿自无不去之理 。(《博青主女科?)2.子肿病属于脾阳虚弱者+在发作前每有出现预兆现象 。凡是妊娠后有身体怕冷、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脾胃虚弱症候,必须重视及时治疗,服用香砂六君丸等温补脾胃药,每可阻止疾病的发展,使以后不发生水肿症状 。(朱小南妇科经验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12月,第一版)3.妊娠肿胀的治疗大法,以健脾渗湿为主,佐以顺气安胎为辅 。治疗本病健脾滲湿并用,顺气安胎兼顾,但滲湿顺气与安胎是有矛盾的,必须加以注意 。健脾渗湿重用白术,顺气安胎首选砂仁 。在用滲湿顺气药时均重用参,芪升阳益气,以防胎气下陷 。(《何子淮女科经验集》浙江科技出版社,1982年9月,第一版) 。
【调护、禁忌】
1.子肿常是伴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先驱症状,故应重视孕期保健宣传教育,定期做产前检查(查血压、尿蛋白、体重).及时有效地控制子肿的发生与发展,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
2.减轻工作或在家休息,重度浮肿应住院治疗 。
3.给予低盐饮食 。
【西医诊断参考】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参见子晕 。
推荐阅读
- 14岁太胖怎么办?14岁太胖如何减肥?
-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有哪些?急性肾功能不全怎样治疗?
- 宝宝三岁前需要做哪些体检?婴幼儿体检的时间和项目
- 近视是怎么样形成的?孩子好好的为什么会近视?
- 临产的症状有哪些?孕妇临产应该注意什么?
- 烧开的水面上的浮渣是什么?热水上的浮渣可以喝吗?
- 怎样预防老花眼?老花眼要怎么预防?
- 生二胎对女人身体的影响?生二胎对女人身体有哪些影响?
- 男人应该怎么排毒?男人排毒的方法有哪些?
- 男人养肾的方法有哪些?男人怎么做才能养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