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怖症起于青少年期

一篇题为《视线恐怖症 缠了她17年》的报道见报后 , 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很多读者打来了咨询电话 , 有的表示自己也有同样的病症 , 有的讲述了自己社交时的心理困惑、还有的家长察觉到孩子有一些心理问题甚为忧心 。其实 , 这些都是社交恐惧的一种表现 , 对此 , 第四军医大学心理学教研室施旺红教授认为 , 面对心理疾患 , 最重要的是敢于正视它 , 然后积极地进行治疗调节 , 这样才能让心灵重获阳光 。
■溺爱孩子也会导致不良心理产生
患者表现:自闭 自卑 怕见人
病例介绍:王女士的儿子今年20岁 , 正读大二 , 但性格内向、自尊心特强、处事谨小慎微 。以前 , 大家都夸他是个乖孩子 。现在 , 他总以为别人时刻都在注意他、评价他 , 担心自己会出什么差错 , 让人瞧不起 , 而且还很自卑 , 经常自责 。父母想跟其沟通 , 他表现得又很自闭 , 不愿与家长交流 。一次 , 亲戚说他跟女孩一样 , 怎么不爱说话 。此后 , 他见人就躲闪 , 有人与他聊天 , 他就面红耳赤、语无伦次 , 最后发展成见人就害怕 。
【社交恐怖症起于青少年期】专家解析:社交恐怖症通常起病于青少年期 , 男女都可能出现 。青少年渴望友谊 , 希望广交朋友 , 但有些青少年一到具体交往时 , 如找人交谈、或者别人与自己打交道 , 就会出现恐惧反应 。表现为不敢见人 , 遇生人面红耳赤 , 神经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 , 这就是社交恐怖症 。它往往会泛化 , 严重者拒绝与任何人发生社交关系 , 把自己孤立起来 , 会给日常工作学习造成极大障碍 。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佛洛伊德也强调 , 童年对于人心理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过分关注和溺爱孩子 , 也会造成孩子不良心理的形成 。因此 , 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 关乎着他们的未来 。而作为家长 , 应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 并积极针对他们出现的心理疾患给予开导或排遣 , 必要时还要走进心理门诊 , 配合医生的治疗 。
■释放压力学会交友和沟通
患者表现:疑心 自卑 不敢和陌生人说话
病例介绍:刘先生今年快40岁了 , 因小的时候其父母经常吵架 , 所以他自小总感觉街坊邻居都在嘲笑他 , 于是非常自卑 , 也没有好朋友 。现在的他 , 尽管已人到中年 , 但仍不敢与陌生人说话 。多年来 , 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毛病” , 却一直突破不了自己的这个心理障碍 。另外 , 他感觉自己从来都是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人 , 可是总觉得别人会误解自己 , 因此身边始终没有一个能真正谈心的朋友 。
专家解析:刘先生的表现是比较典型的社交恐怖症 , 而这一阴影又是在其幼年时埋下的 , 时间较久 , 治疗也更不易 。社交恐怖症患者总是担心会在别人面前出丑 , 在参加任何社交聚会之前 , 他们都会感到极度焦虑 , 还会想象自己如何在别人面前出丑 。当他们真的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 , 他们会感到更加不自然 , 甚至说不出一句话 。当聚会结束以后 , 他们会一遍一遍地在脑子里重温所有尴尬的镜头 , 回顾自己的行为或想象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正确 。
在现代的处世态度上 ,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几乎成了社交领域中不成文的信条——这虽然与现在社会信任危机的存在有关 , 但从心理学角度解释 , 要敢于和陌生人说话 , 广交朋友 , 才是对人心理健康有益的举动 。因此 , 为了我们的心理健康 , 从小就应广交朋友 , 待交往深入后彼此还可以袒露心声 , 这也是释放心理压力的最好途径 。
■成长途中男人哭吧不是罪
患者表现:忧郁 伤感 时常想哭
病例介绍:今年35岁的马先生 , 在高新一家合资企业工作 , 工作也很出色 , 但他总是感到压力很大 , 一个人独处时 , 时常有一种想哭的忧伤 。虽然他觉得男人应该坚强 , 而且他在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 , 但那种莫名的伤感总是如影随形、难以排遣 。
专家解析: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 , 让很多都市白领都感到身边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 而且这种压力往往无处排遣 , 特别是男性 , 在面对压力时 , 只能默默承受 , 世俗的观念甚至“剥夺”了男人哭的权利 。事实上 , 这种久压于心底的压力和困惑也总有一天会让一个钢铁般的躯体变得不堪一击 。因此作为男性 , 面对各种压力以及情感上的挫折 , 当你有“想哭的冲动”时 , 不妨学学刘德华歌中所唱:“男人哭吧、哭吧、哭吧 , 不是罪 , 尝尝阔别已久眼泪的滋味……”或许随着泪水的释放 , 内心的苦闷也会随之流走 。而作为家长 , 在男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 也不应太强调“男儿有泪不轻弹”等思想观念 , 并学会疏导和释放孩子的心理压力 , 以免使其日后产生心理障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