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张纮、周瑜、虞翻等人为什么愿意跟着孙策混?

我认为三国时期的东吴名士之所以都愿意追随孙策,是其人格魅力所致 。
张昭、张纮、周瑜、虞翻等人为什么愿意跟着孙策混?
文章插图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 。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 。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 。
【张昭、张纮、周瑜、虞翻等人为什么愿意跟着孙策混?】孙策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征,第一个是,他本身长得好看,而且他自己也爱臭美 。第二个是他也非常幽默,爱说笑话,人也非常大度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用来描述他真的非常贴切了 。孙策他人格魅力极强,不论是那些士人还是老百姓都非常喜欢他 。
孙策和项羽非常相像,但他们个人还是有自己独特的一面的 。我们对项羽了解的也挺多的吧,都知道项羽这个人他不太善用人才,所以最后导致失败了 。但好就好在,孙策他非常珍惜人才,也善于发现人才,所以他手下的人才真的是数不胜数,其中也不乏有些是以前他父亲手下的强兵强将 。他的身边各色人才都有,有善于打仗的,有善于出谋划策的,还有一些文人,也让他抱在囊中 。他不仅招募了一些有才干的人,而且也深受那些有才干的人的赏识,还有百姓的爱戴,他的魅力可想而知 。
张昭、张纮、周瑜、虞翻等人为什么愿意跟着孙策混?
文章插图
有一次在他身上就发生了一件幽默的事:在他那时,张昭也是大名鼎鼎的的人物,但孙策他有幸能讲张昭收在他的才人手下 。张昭有一次非常担心的说:都知道他的名气及才能胜的过孙策,孙策让他都他的秘书长,那岂不是要占了孙策的风头,他怕别人说闲话 。当孙策听到这些话之后,非常幽默的举了一个齐桓公和他的管仲的故事,来开导张昭 。齐桓公说没有管仲之前他当国君有点难,但因为有了管仲在他身边给他帮忙处理一些事情,他当国君就没那么难了,当然这是一种幽默的说法 。是的,在古时候,很多功臣就害怕功高盖主,而被拿了生命,所以张昭的担心也可以理解 。于是,孙策安慰张昭说,他们也是如此的关系 。孙策非常清楚成就一番大事业,需要人才来辅佐自己,所以他尽心尽力的解除那些人才的思想负担 。那样做孙策为了让张昭放心,安心在他身边与他共事 。可以看得出孙策非常大气,也非常聪明 。
从以上可以看得出孙策他这个人非常聪明,也非常善于利用人才,珍惜人才,他为了能让那些人才留在他身边,用幽默的态度让他们放心 。孙策越来越有声望,他统一了江东六郡,也是一个非常棒的将领 。士人羡慕,百姓爱戴,他的人生简直达到了高峰 。
张昭、张纮、周瑜、虞翻等人为什么愿意跟着孙策混?
文章插图
后来孙策也是一个非常爱面子的人,有一次,在打仗中,他的脸上有箭伤,他那英俊潇洒的人怎么能忍受这样,伤害到了他那颗骄傲的自尊心 。孙策他的为人非常正直,时常会怜悯那些老弱病残的人,而且他都不会欺负别人 。礼贤下士,敬重人才是他一生中待人接物的方式,真的算得上是一位谦谦君子 。他也非常孝顺,爱自己的妻儿 。
以上这些原因都是张昭、周瑜等江东名士愿意追随孙策的原因 。
其他网友观点张昭、张纮、周瑜、虞翻等人为什么愿意跟着孙策混?
都是成年人了,万事离不开利益,说是因为情怀你会信吗?
张昭和张紘是因为得罪了地方官陶谦,因为陶谦举荐这两人出仕,但当时诸侯势力强大,朝廷已没有了太大作用,并且如果答应了举荐,那么就要上交一定的钱财,于是这两人就逃命了 。
两人为了逃难来到了江南,可以理解为恰巧遇见了孙策,随后因为种种原因开始追随孙策 。
张昭、张纮、周瑜、虞翻等人为什么愿意跟着孙策混?
文章插图
不同于张昭张紘的逃命,虞翻本就是江南人,之前在江南地方从事,直属领导是王朗,但是在孙策来了之后就对王朗进行了驱逐,王朗逃命的时候并没有带上虞翻,虞翻也理所当然的跟随了孙策 。
周瑜就不用说了,他跟孙策早就相识并且非常看好孙策,于是一路追随孙策从安徽到江东直到病死,对孙家可谓是鞠躬尽瘁 。
张昭、张纮、周瑜、虞翻等人为什么愿意跟着孙策混?
文章插图
不过这些都是表面现象了,他们当时必然不可能这么简单就跟随了孙策,因为如果一旦追随错了主子,那么后果还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我们可以猜测出一些其他条件:
从零开始更容易被重视我们都知道东吴的起家可以说是跟刘备差不多的,都是刚开始什么都没有,最终通过努力最终势力开始强大起来,在强大的时候加入一个军阀中无异于锦上添花,得不到重用是小事,最关键的是人微言轻,没有立足的资本 。
张昭、张纮、周瑜、虞翻等人为什么愿意跟着孙策混?
文章插图
而刚开始的孙策集团就好像现在的创业公司,非常有发展空间,一旦做好了那么自然就成为了元老级人物,这几个人也确实成为了江东元老 。
孙策有很大发展空间当时相比较其他势力来说孙策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其他势力已经很强大了,如果此时过去无异于锦上添花,而孙策此时势弱,但是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张昭、张纮、周瑜、虞翻等人为什么愿意跟着孙策混?
文章插图
在进入江东之后快速打击地方贵族成立自己势力,这是非常厉害的,也证明了孙策的不凡,而孙策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虽然英年早逝,但这是之前谁都没有想到的结果 。
由此可以看出众人跟随孙策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都是在分析了利弊之后才进行最终选择,不得不说三国乱世当真是一个需要步步谨慎的时代 。
张昭、张纮、周瑜、虞翻等人为什么愿意跟着孙策混?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侵权删除)
感谢阅读,打了半天字,点个赞再走呗,谢谢 。
其他网友观点简单来说,良禽择木而栖 。
张昭、张纮、周瑜、虞翻等人为什么愿意跟着孙策混?
文章插图
跟谁混其实是个双向选择的问题,一边是下属的能力,另一边是老板的能力,老板需要得力的手下帮自己成就霸业,下属也需要靠谱的老板来达成自己的人生理想,两边都选对了,才能在乱世中活的更久、笑得更好,至于怎么沟通两边,就是个人看个人了 。
张昭:被动加盟张昭是徐州人,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名气,鼻孔朝天的超级喷子祢衡也对他非常敬重 。
《典略》曰:刘荆州尝自作书欲与孙伯符,以示祢正平,正平蚩之,言:“如是为欲使孙策帐下儿读之邪,将使张子布见乎?”
到了张昭这个级别,择主的考虑就多了,决不能随随便便就给人打工,像陶谦举张昭茂才,张昭根本不应,差点被陶谦抓起来砍了 。
汉末天下大乱,徐州几经易主,陶谦在世时被曹操两度胖揍,陶谦死后刘备、袁术、吕布、曹操各方势力在徐州打得你死我活,几年兵祸下来,好好的徐州被杀了个尸横遍野 。
为了避乱,徐州士人纷纷逃离故乡,徐州东临大海,西边是曹操,正在打来;北边袁绍跟公孙瓒打得也很热闹,唯有南方的扬州还算安定 。
张昭、张纮、周瑜、虞翻等人为什么愿意跟着孙策混?
文章插图
后来孙策略定江东,逐渐从袁术手下脱离,成立自己的公司 。草创之际,孙策很缺人手,张昭又名声在外,一来二去,张昭就成了孙策手下的重要人物 。
《三国志·张昭传》载:昭每得北方士大夫书疏,专归美于昭,昭欲嘿而不宣则惧有私,宣之则恐非宜,进退不安 。策闻之,欢笑曰:“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 。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
每当张昭得到北方士人的信,打开一看都是夸自己的,不公开吧,担心孙策怀疑自己与北方势力有勾结;公开吧,担心孙策觉得自己在炫耀老板不如自己,搞得进退两难 。直到孙策听到风声亲自开解,才算消了他的顾虑 。
从这段记载来看,张昭与孙策的相处是有些被动的,他不确定孙策对自己到底有多大的信任,如此可以想象一下,张昭应该不是自己投奔的孙策,而是被孙策请过去的,或许张昭觉得孙策有前途,或许张昭被陶谦整怕了,这才没拒绝 。
张紘:数顾出山张纮的名气也很大,年轻时游学京都,后来被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司空荀爽三府辟为掾属,但他拒绝应召 。天下大乱后,他也跑到了相对比较安定的江东 。
张昭、张纮、周瑜、虞翻等人为什么愿意跟着孙策混?
文章插图
孙策还没脱离袁术单干时,就曾拜访过张纮,当时张纮正在母丧期间,有合理的理由拒绝加盟,但孙策不放弃,屡次登门拜访,询问天下大事 。
吴历曰:初策在江都时,张纮有母丧 。策数诣纮,咨以世务······纮见策忠壮内发,辞令慷慨,感其志言,乃答曰:“昔周道陵迟,齐、晋并兴;王室已宁,诸侯贡职 。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雠敌可报 。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於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济也 。”策曰:“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以老母弱弟委付於君,策无复回顾之忧 。”
这时候的张纮估计还没打算加盟孙策,因为孙策此时都还是个打工仔,连开公司的资本都没有,张纮给他的建议纯粹是被年轻人的赤诚打动,出了个主意,还立了个约定:等你公司建成,我就来投奔你 。不过孙策就坡下驴,把母亲弟弟都留了下来,算是把张纮套牢了 。
孙策应该从短短的几次交流看出张纮是个仁义的人,这是他敢把母弟留下的原因,事实的确如此,后来孙策亲自上阵指挥作战,张纮劝他要保重身体,孙策死的时候,张纮正在许都(孙策派他来进贡,被曹操留了下来),劝曹操不要趁丧伐吴,接着又借生病的理由回了江东,对孙策可以说是很真诚了 。
周瑜:旧友来从与张昭张纮二位长辈不同,周瑜与孙策是同龄人,两人从少年时期就结成了良好的关系 。孙坚起兵反董后,周瑜更是给孙策推荐了移居地,并提供住房 。
张昭、张纮、周瑜、虞翻等人为什么愿意跟着孙策混?
文章插图
《三国志·孙策传》载:坚初兴义兵,策将母徙居舒,与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间人咸向之 。
《江表传》曰:有周瑜者,与策同年,亦英达夙成,闻策声闻,自舒来造焉 。便推结分好,义同断金,劝策徙居舒,策从之 。
《三国志·周瑜传》载: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於舒 。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
此时周瑜跟孙策处于平等的关系,两人均为袁术下属,无所谓谁跟谁混 。孙策渡江略地的时候,周瑜的伯父周尚是丹杨太守,他正好去找伯父,孙策就给他写信,两人一合计,干脆合起伙来打地盘 。
《三国志·周瑜传》载: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 。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 。
两人一阵操作猛如虎,很快打下一片地盘,孙策自觉凭此就能占据江东,就让周瑜回丹阳 。
不久,袁术免了周尚的太守之职,周瑜就跟伯父一起去了寿春 。但在寿春,周瑜看到了袁术的没前途,处于前途考虑,他请求出为居巢长,投奔了孙策,而袁术在得知此事后,也没什么表示,估计是因为都是自己手下,没必要太过计较吧 。
虞翻:惯例从属跟以上三位不同,虞翻是地道的江东本地人,他跟孙策的关系也非常符合当时的惯例,即郡守长官外地人,郡内官吏本地人 。
张昭、张纮、周瑜、虞翻等人为什么愿意跟着孙策混?
文章插图
虞翻出身会稽大族,在孙策到来之前,他被会稽太守王朗任命为会稽功曹 。
虞翻对王朗可谓尽人事,孙策略定江东的时候,虞翻正在父丧期,一听说王朗打算抵抗孙策,立马跑来劝:大哥你打不赢的,赶紧跑 。王朗不听,被孙策教做人后灰溜溜的逃走,又是虞翻不离不弃在身边守护 。
王朗担心虞翻被孙策灭门,就以“老母尚在”为由劝虞翻回去 。就这样,虞翻走了,他跟王朗的举荐之恩算报完了 。
击破王朗后,孙策自署为会稽太守,继续任命虞翻为功曹,担心他不出山,孙策还亲自去虞翻家拜访,拉拢虞翻 。
《三国志·虞翻传》载: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
江表传曰:策书谓翻曰:“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勿谓孙策作郡吏相待也 。”
虞翻就这么二度出山,仍旧对主官孙策忠心耿耿,该劝谏劝谏,牵马什么的随手就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