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手都冻僵了,又没有发明手套,古代的将士们该如何战斗?

说起手套,大概在5700以前就出现了:
一、距今5700年的崧泽文化,在考古出土的陶纹轮上有个手形刻画,刻画有经纬线,给人以明显有编织的感觉,很像手套的样子,据专家研究,很可能当时已经出现了手套 。见下图:
寒冬腊月手都冻僵了,又没有发明手套,古代的将士们该如何战斗?
文章插图
▲杭州附近出土崧泽文化陶纹轮上的手形刻画
二、距今3700年的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的彩陶上,见到彩绘的手形,也许表现的就是手套 。西北方天气寒冷,手套的发明年代不会太晚 。见下图:

寒冬腊月手都冻僵了,又没有发明手套,古代的将士们该如何战斗?
文章插图
▲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的彩陶上的手形纹饰
三、近3000年前的手套实物
在湖北江陵藤店1号楚墓发掘出土有一双皮手套 。皮手套长28.5厘米,五指分开,套口稍长,与现代手套的通常样式非常接近 。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把刻有“越王朱勾自作用剑”的鸟书铭文的越王剑,很可能是在拔剑练武时,就佩戴皮手套 。古代野鹿、牛、羊、马很多,皮子也会很多,既有了手套样式,军士冬季佩戴手套也应该常见 。


寒冬腊月手都冻僵了,又没有发明手套,古代的将士们该如何战斗?
文章插图
▲湖北江陵藤店1号楚墓出土战国皮手套,距今3000年
四、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出土有三副丝绢菱罗手套 。
在2100年前的汉文帝时期,还有丝绢菱罗缝制的手套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中,有一件九子漆奁,里面就装着三幅手套 。其中一副“朱色菱纹罗手套”,长26.5厘米,直筒露指头形,大拇指套分缝,掌面为朱红色菱纹罗,掌部上下两侧饰“千金绦”,绦上有篆书白文“千金”字样 。

寒冬腊月手都冻僵了,又没有发明手套,古代的将士们该如何战斗?
文章插图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汉代纺织品手套
在马王堆汉墓中,有随葬品清单,不叫“手套”,而叫“尉” 。所谓“尉”,就是“熨”,有暖手的含义 。
新疆地区也曾出土东汉至晋代的织锦手套,距今约1800年 。手套上还织有“世毋极锦宜二亲传子孙”字样,长35.5厘米 。它的形状与马王堆汉墓所见相似,四指合并,大拇指歧出,露出指头 。


寒冬腊月手都冻僵了,又没有发明手套,古代的将士们该如何战斗?
文章插图

寒冬腊月手都冻僵了,又没有发明手套,古代的将士们该如何战斗?
文章插图
▲新疆出土汉晋时代织锦手套
可以说,到汉朝时期,既有皮手套,也有帛布手套;既有不露手指的手套,也有露手指的手套 。露指的手套,便于操作,士兵佩戴可以开弓射箭,很方便 。
五、辽代的手套与现代极为相似
在辽墓中考古发现有敛尸的手套,或银丝或铜丝编成,五指分开 。

寒冬腊月手都冻僵了,又没有发明手套,古代的将士们该如何战斗?
文章插图
寒冬腊月手都冻僵了,又没有发明手套,古代的将士们该如何战斗?
文章插图
综上,古代将士们在寒冷的冬季作战时,应该是有防寒手套的 。除此之外,还应该有防冻疮的护肤膏之类的物品 。
如有则寓言说,春秋时期,宋国有个人很擅长制作防止手龟裂的药物 。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衣服为生,在冬天洗衣服的时候,手难免会被冻裂,用这种药物就能对手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
有个外地人听说了这件事情,就专程来到宋国找到了他,跟他说:“我要用一百两黄金买你的药方 。”这个人听后把家人都召集起来商量道:“咱们家世世代代以洗衣为生,也不过是勉勉强强地维持生计,今天如果卖出这个药方,一下就能够赚一百两金子,我看还是卖给他吧 。”

这个人买到这个药方之后,便把药方献给了吴王换取了官职 。
这时正好赶上越国派兵攻打吴国,吴王便命那个外地人为将军率军反击 。当时正值冬天,吴国和越国双方进行了水战,因为那个药方的关系,吴国士兵的手不会被冻裂,于是打败了越国 。
吴王得知大胜的消息之后很高兴,分给那个外地人很多土地,还封了他为诸侯 。
其他网友观点古代有手套发明,而且防冻措施不止手套,还可以抹油、延长护臂,不过就是这样,仍然有人会被冻伤,拼着手指断裂的风险战斗 。
手套的发明古代手套有,但是都是皮手套,没有欧洲的那种铁手套 。
皮手套比如战国中期楚国出土的、东汉时期出土的、南北朝时期出土的等等 。著名的马王堆墓也出土了三副手套,如今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馆,里面的信期绣千金绦手套被认为是汉代最贵的手套 。
这是楚国墓发现的皮手套,五指分开,加上套口一共28.5厘米,不过这是贵族才能用的起,平民应该是没有这个实力佩戴使用 。


寒冬腊月手都冻僵了,又没有发明手套,古代的将士们该如何战斗?
文章插图


这是马王堆的信期绣千金绦手套,信期绣是制作这种手套的布料名称,通过裁剪缝合制成,千金绦是周边的丝带装饰,特别是缝上的“千金”两字,让这种丝带装饰叫做“千金绦” 。


寒冬腊月手都冻僵了,又没有发明手套,古代的将士们该如何战斗?
文章插图


下面这种样式需要红黑白三色丝线202根,没有纬线,全靠经线交织拼错,工艺比较复杂,一般也是贵族使用,平民可没有这个财力 。


寒冬腊月手都冻僵了,又没有发明手套,古代的将士们该如何战斗?
文章插图


所以,皮手套在古代肯定有的,但为什么没有发明铁手套?
小王认为两种原因:
第一,天气冷,铁手套只会加剧冻伤,没有保暖效果 。搞不好一层皮都带下来了,不信你看那些舔冰棒的、东北舔金属门把手的,一个道理 。
第二,实战不适合 。比如唐朝,出征的每个士卒都要佩戴弓一把,箭矢三十支,明朝也是大量弓箭配备,如果带铁手套根本没办法使用弓箭 。
这点在欧洲的英格兰长弓手的装束可以看出,下面第一个弓手的装束图有铁手套吗?但第二图的英格兰骑士就佩戴了铁手套 。


寒冬腊月手都冻僵了,又没有发明手套,古代的将士们该如何战斗?
文章插图


寒冬腊月手都冻僵了,又没有发明手套,古代的将士们该如何战斗?
文章插图


防寒方法当然,皮手套是贵族使用的,在大量平民为主的队伍中,平民肯定没资格使用,那他们用什么防寒?
除了劣质的羊皮或者狗皮外,最多的就是麻了,到了宋朝棉花大面积种植,元明时期棉花开始逐渐取代麻布成为主要的保暖原料 。
所以宋之前,用麻、葛这类织物是平民保暖的主要手段,不过效果很差 。有的可能中间会填充一些丝绵、麻絮、木棉这些 。


寒冬腊月手都冻僵了,又没有发明手套,古代的将士们该如何战斗?
文章插图


比如李白的《子夜冬歌》诗中,里面的“一夜絮征袍”就是写,女子在寒冬深夜里,为丈夫赶制出征的衣物,然后由驿馆代为送达,这里的“絮”小王认为应该是麻絮 。再如唐朝的《袍中诗》: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 。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 。


寒冬腊月手都冻僵了,又没有发明手套,古代的将士们该如何战斗?
文章插图


这诗背后就是唐玄宗命令宫女给边军制作“纩衣”,就是丝棉衣 。有个宫女在衣内暗藏这首诗,被士卒发现禀报了将军,唐玄宗知道此事后,没有怪罪宫女,将她许配给发现诗的士卒 。
而手部没有手套,就用动物的脂肪涂抹在手上,外面用布料包裹;或者用葱姜蒜洗擦手脚防冻;或者把护臂延长至手背,只留五根手指露在外面,冷的时候把手缩起来 。比如清朝的箭袖 。


寒冬腊月手都冻僵了,又没有发明手套,古代的将士们该如何战斗?
文章插图


作战艰苦其实,从上面这些防寒措施看,古代士卒的防寒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只是略微缓解了一些 。
在古代常发生手指断裂的情况,“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史记》、“遇寒雪,军人足胫冻断者十七八”《南齐书》、“军人冻死及落手足者三分而二”《魏书》 。
虽然手指并不会被冻得自动脱落,但是手指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下,指骨会变得脆弱,在作战过程中,大量剧烈的动作会让手指断裂 。所以,这对战争双方来说,都会较大程度削减战斗力 。
对一些中原王朝来说,能避免冬天打仗就尽量不打,比如唐太宗征高句丽,贞观十九年九月,当唐军围攻安市城久攻不克后,唐太宗选择撤兵 。这里面的原因就有当地临近深秋,气温会快速降低、草枯水冻、士卒和马匹很难长久停留、加上粮食快用尽,所以班师还朝 。


寒冬腊月手都冻僵了,又没有发明手套,古代的将士们该如何战斗?
文章插图


再比如蒙古和金朝的三峰山之战,当时正值正月,结果天气突变,忽降大雪,金军“僵冻无人色,几不能军”,而来自北方的蒙古军则习惯于在寒冷的气候下作战 。《元史》记载,“夜大雪,深三尺,沟中军僵立,刀槊冻不能举”,一场大雪让包围蒙古军的金军全部僵立,武器都没有办法举起,于是,蒙古军顺利冲出包围 。


寒冬腊月手都冻僵了,又没有发明手套,古代的将士们该如何战斗?
文章插图


所以,冬天寒冷,能不打就不打,万一真遇上战事,也只是士卒们拼着手指冻裂的风险强行战斗,毕竟拼命可能只是手指断掉,不拼就是命葬送掉了 。
其他网友观点古代已经发明手套了,不是没有,在战国早期的越往州句墓里就有出土了五指分开的皮手套,只是一般士兵没资格用,常用的是裹手布 。
【寒冬腊月手都冻僵了,又没有发明手套,古代的将士们该如何战斗?】而且古代冬天由于恶劣天气,一般都不会发生战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