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见 哈啰出行造电单车,恐怕也赶不走焦虑

于见 哈啰出行造电单车,恐怕也赶不走焦虑

文章图片

于见 哈啰出行造电单车,恐怕也赶不走焦虑

文章图片

于见 哈啰出行造电单车,恐怕也赶不走焦虑

文章图片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近日 , 随着小米造车的话题变得火热 , 两轮电动车行业也躁动不安 。 4月7日 , 哈啰出行(哈啰单车运营方)正式宣布“造车”——将生产两轮的电动自行车 。 值得玩味的是 , 几乎在同一天 , 电动自行车巨头之一的小牛电动发布大批电动自行车新品 , 还发布了“小牛电动滑板车” 。
不过 , 对于哈啰电单车的未来前景 , 外界却有不同的声音 。 虽然有人拍手叫好 , 直言其对电动车进行了智能化革命 , 但是也有唱衰的 , 说的是哈啰终究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 缺少造车基因 。 俗话说 , 打铁还需自身硬 。 哈啰单车造车才刚刚开始 , 现在妄自判断其命运 , 也为时过早 。
但是 , 从其过往的发展历程与行业资源来分析 , 也可以对其未来进行一个客观分析 。 「于见专栏」认为 , 哈啰电单车在共享单车领域一枝独秀 , 但是并不代表其无所不能 。 现在入局造车 , 必然会在活在小牛、雅迪等电动车头部企业的阴影之下 , 加上其原有业务尚未盈利 , 是否能为新型业务输血维稳 , 也将是一个未知数 。
电动两轮车格局稳固 , 后来者哈啰恐难破局
据自行车协会公开数据显示 , 国内两轮电动车用户3亿 , 日出行频次约为7亿次 , 是最高频且需求量最大的出行市场 , 行业内较知名的上市企业包括雅迪、小牛等 。 同时 , 2019年新国标推行 , 引发换车热潮 , 催生的百亿市场 , 仍然有巨大潜力 。
早年 , 哈啰单车通过共享单车项目 , 尝到了两轮车市场的甜头 , 故而选择深耕共享电单车业务 , 并一头扎入看似更加繁重的造车领域 。 只是 , 两轮电动车市场由来已久 , 加上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求 , 因此该部分的市场也被认为逐渐趋于饱和 , 天花板也触手可及 。

而且 , 与共享电单车所不同的是 , 人们选购电动车 , 不仅要看品牌、更会看品质 。 因为电单车虽然看似结构简单 , 但是在安全性、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潜在需求也不容小觑 , 因此 , 也有一定的核心技术 。
众所周知 , 经过多年的市场博弈 , 目前只剩几个头部企业占据主要市场 。 大浪淘沙的足以说明 , 并非任何一个玩家 , 就能分得这个市场的一杯羹 。
以目前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雅迪与小牛为例 。 网络上关于雅迪与小牛的质量问题投诉 , 也是屡见不鲜 。 而电动车的投诉 , 集中在“电池易坏 , 售后差”等老生常谈的问题上 。
据《2019年中国电动车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 , 在影响消费者购买两轮电动车决策排名中 , 续航以64.9%占据第一位置 , 接下来才是价格、产品质量和外观等因素 。

由此可见 , 如何解决电动车续航里程的问题 , 便是摆在哈啰单车面前的一道难题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段时间 , 两轮电动车车头部企业雅迪与新日 , 也都纷纷举办的新品发布会 , 而且 , 三大巨头同时将产品的关键字聚焦在“智能化” 。
一时之间 , 两轮电动车市场可谓剑拔弩张 , 一场两轮电动车赛道的角逐即将上演 。
不过 , 虽然在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单车赛道上 , 哈啰已是一位老玩家 , 但在毕竟过去靠的是整合供应链资源 , 走的是共享经济路线 。 在两轮电动车赛道上 , 哈啰却是一位“后来者” 。
至于哈啰此举 , 有业内人士分析 , 一方面是因为其共享单车业务的发展与盈利遭遇瓶颈 , 需要继续向资本讲故事 。 另一方面 , 今年4月 , 哈啰电单车市场份额达到70%的峰值 , 但在随后的几个月里 , 巨头的强势布局和新玩家的入场 , 哈啰电单车的市场份额正在被蚕食 。
但是 , 在强者林立的两轮电动车市场 , 哈啰却尚未表现出超越其它竞争对手的实力 。 因此 , 尽管其背后有大财团阿里巴巴助阵 , 其入局之后 , 是否能够抢占头部位置 , 尚且胜负难料 。
入局两轮电动车造车 , 是试探还是较真?
在哈啰电动车发布会上 , 首先发布的是一个名为“VVSMART”的超连网车机系统 , 据介绍 , 这是一款适用于两轮电动车产品的智能车机系统 , 通过这一系统 , 就可以实现手机和电动两轮车的连接 。 而且 , 该系统包括五大出行解决方案 , 分别为Hi-OS、Hi-Power、Hi-Safety、Hi-Service、Hi-Life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