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杂志 连亏14年,从行业第一沦为“杂牌货”,它还有救么?( 二 )


10年之后 , 两面针不再只是牙膏品牌 。 其牙膏业务的销售收入当时仅有1.06亿 , 占总营收不足10% 。
在资本市场 , 连续亏损两年就要戴ST帽 , 但主营业务如此难堪的两面针从未有此尴尬 。
每年要出财报之前 , 两面针总会有些动作 , 通过现金收入粉饰光鲜的业绩 。 比如第一次险被ST的2010年 , 两面针就是卖了中信证券800万股 , 换了1亿人民币 , 打平前三季度亏损的4000万后 , 居然还倒赚6000万 。
【国企杂志|连亏14年,从行业第一沦为“杂牌货”,它还有救么?】当年 , 两面针就提出二次创业 , 优化产业结构 , 促进旗下布局的“八大产业”协同发展 。

可惜的是 , 口号喊得响 , 业绩却并不美丽 。
造纸公司两年亏损额度超过1个亿 , 房地产公司收入100来万 , 却亏了200来万 。 就算是毛利高出天际的蔗糖业务 , 突然也下降了26.29% , 造成超3500万的损失 。
诸事不顺 , 似乎只要与两面针有点关系的项目 , 都开始陷入亏损的泥淖 。
这依旧是两面针缺乏经营能力所导致的 。 表面上看 , 两面针涉足八大产业规模巨大 , 但从本质来讲 , 这家公司还不知道真正大规模的企业该如何运营 。
试想一下当时两面针的运行 , 大部分还停留在流程、分工、协作的阶段 , 扩张规模所采用的资源、技术和人力并没有根本性改变 。
这样的成长 , 更多是在利用经验和惯性 , 而非提升系统能力 。
那么 , 什么是大规模作战的系统能力?简单地说 , 就是企业内部能力外部化 , 看能否穿透延伸到供应商、分销商和顾客 。
首先 , 两面针没有为消费者清晰地提供中草药牙膏核心的利益点 。
后来崛起的云南白药就不一样 , 通过明确核心卖点就是预防牙龈出血或止血 , 这个品牌后来以超过20%的市占率成为行业第一 。
其次 , 两面针产品特点并不够清晰 , 差异化不够 。
佳洁士进入市场就主打防蛀、高露洁则高举全效牙膏的旗帜 , 而两面针的中药护龈一直没有凸显 , 而是一味强调一口好牙两面针 。
到最后 , 毛利下滑的两面针开始被商超嫌弃 , 不得不转战快捷酒店做旅游牙膏 。 2020年 , 两面针旅游牙膏销量达到94871.21万支 , 占比96.99% 。

扣非净利90万是不是重生的信号
2020年财报 , 是两面针14年来最好看的财报 。
数据显示 , 公司营业收入6.85亿元 , 同比下降42.24% , 归母净利润5800.63万元 , 同比增长107.81% 。
这其中 , 公司实现扣非净利润90.21万元 , 而这个数字在2019年为-1.20亿元 。
尽管只赚了90万 , 但这是主营业务堂堂正正赚到的钱 , 这是两面针14年来从未有过的好成绩 。
那么 , 这90万会不会是两面针重生的信号?这要看90万背后的企业经营能力 。
从过去几年的业务调整来看 , 两面针当下的盈利来自于多元化扩张脚步的收缩 。 2019年 , 原本发展八大产业的两面针 , 开始聚焦日化和医药板块 , 企图构建大消费大健康产业 。
在2019年底 , 两面针将长期亏损的纸品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公司剥离 , 让柳州国资旗下的产投集团接了盘 。 正是这一次转让 , 使得两面针营收下滑42.24% , 但净利大涨107.81% 。
日化和医药帮两面针赚了钱 。 如果再次分解 , 日化领域是8分钱一支的旅游牙膏在支撑 , 医药领域是几片感冒药在治愈 。

从本质而言 , 他们仅是在规模效应中获取了价值溢出 。 但与宝洁、联合利华比 , 与恒瑞医药、复星医药比 , 依旧在经营能力上不值一提 。
与两面针一样的民族品牌 , 还有一个叫健力宝 。 曾经这个饮料品牌通过赞助中国女排 , 被洛杉矶媒体成为东方魔水 , 一度被行业奉为“民族饮料第一品牌” 。
但后来 , 这个品牌同样陨落 , 在Z世代那里甚至同样是一个杂牌 。
多年之后 , 人们再一次看到健力宝 , 那是在网红饮料元气森林的委托生产商标签上 。 通过产能释放 , 健力宝赋能元气森林 , 甚至还自己搞了一个类似的微泡水 。
在学习新一代饮料品牌的套路中 , 民族饮料第一品牌的经营能力开始觉醒 。
这可能也还是两面针的下一步 。
编辑丨叶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