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海升学 记录 守护非遗: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味蕾情结,在这里得到满足( 三 )






“那是因为 , 我们给大家带来的生煎 , 早就扎根在了上海人的心里 , 铁锅转动 , 芝麻喷香 , 白白胖胖的生煎一出炉 , 蘸上一点点米醋送进嘴巴 , 那就是幸福……”朱总监仿佛陷入了自己和所有食客共同的美食记忆之中 。




而我 , 也被他所描述的场面吸引了 , 陪我前来采访的妈妈更是连连点头:“对对对 , 我小时候最喜欢弄堂门口的那个生煎摊头了!”




看着老一辈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 , 看着年幼的孩子享受时的满足 , 看着络绎不绝的人们满怀期待的眼神 , 我想 , 一道点心 , 原来能够给人带来如此巨大的幸福感 , 这也让我开始理解了东泰祥的坚守——他们不只是传承发扬了一种海派技艺 , 更是坚守呵护了一代人心中的美好 。 是的 , 守护!东泰祥的确做到了 。





























【"原"上海升学|记录 | 守护非遗: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味蕾情结,在这里得到满足】






资深“吃货”与百年老店


























晨报小记者顾笛葳

(上海民办光华中学 六年级)




这次 , 我有幸随着晨报学记团 , 来参观闻名沪上的传统生煎店——位于重庆北路的百年老店东泰祥 。




其实 , 在采访之前 , 作为资深“吃货” , 我和这家东泰祥 , 早已有过“一面之缘”:




那是一次全家人尽兴游玩之后 , 恰巧路过重庆北路 , 明明已经非常疲惫的爸爸 , 特意调转车头 , 重新开到东泰祥店门口 , 下车去买上几两生煎包 。 而妈妈也特别激动 , 絮絮叨叨地和我说了很多关于这家生煎的特别之处……那时的我 , 对于爸爸妈妈的这种雀跃之情 , 感觉很难理解 。











等到走入店堂 , 我看着那总共只有两种口味生煎的菜单 , 更加费解了:自家的招牌菜 , 怎么也不知道推陈出新呢?而爸爸喜滋滋地买回了生煎 , 在车上就迫不及待地递给了我和妈妈 , 我看着眼前这个松松软软胖乎乎 , 还长着几颗“芝麻雀斑”的一小团 , 总觉得跟曾经吃过的薄皮满汤的生煎有点不一样 , 真正送入口中之后 , 那种差异感就更强烈了 。 但是到底不一样在哪里 , 到底孰优孰劣 , 我好像也说不上来 。




所以 , 这一次 , 我可是怀着小目标来的:我打算要好好了解一下这道让爸爸妈妈念念不忘的知名点心 。




可能是英雄所见略同吧 , 围绕在东泰祥运营总监身边的所有小记者 , 一致把提问的焦点集中到了“传统技艺是不是要创新”这个问题上 。 毕竟 , 在恨不得今天吃榴莲口味生煎、明天吃臭豆腐口味生煎的我们眼里 , 新鲜即正义 , 数十年只做两种口味 , 这简直枯燥极了!




仿佛听到了我内心那小小的质疑 , 总监转过身来 , 用无比诚恳的神情看着我说:“那么多年 , 东泰祥只做鲜肉生煎和虾肉生煎 , 也许你们会觉得新事物新口味越多越好 , 但东泰祥希望 , 集中精力 , 把传统做精做细 。 ”











这位总监还介绍说: “作为一项非遗技艺 , 想要学得 , 自己本身得具备一定的点心功底 , 现在 , 东泰祥大部分的生煎师傅都是三四十岁左右 , 每个人都曾在岗位上磨练过多年 , 看似简单的滚面、包馅 , 要想做好 , 都是需要精确控制的 。”





总监的这一番话 , 和透明中心厨房里 , 制作师傅那始终专心致志的神情 , 真的让我感受到了 , 东泰祥在传统的道路上 , 是如何力求极致的 。




感动之余 , 我也有点为东泰祥担心 , 成本不低 , 技艺复杂 , 偏偏口味只有两种 , 而价格也是超级实惠 , 四个只要十一块钱——这样的百年老店 , 会不会遭遇生存危机?




不知不觉 , 时间慢慢走到了中午的饭点 , 店堂里的客人越来越多 , 有说着流利上海话的叔叔阿姨 , 也有专程赶来网红打卡的潮流青年 , 更有行色匆匆急着打包的加班白领……各式各样的人 , 因为一道美食而汇聚到了这里 , 把那蕴藏于味蕾中的记忆 , 当作一座闪着微弱但坚定的光芒的灯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