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心态是你刻意练习的( 二 )


反而,当我们自我关怀的时候,我们要随时提醒自己,我是一个人,人会经历很多痛苦,也会有很多不完美,正因为人人都是如此,人人都有类似的挣扎,因此我看到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挣扎和困难时,我可以安心地去理解自己的经历,善待自己的痛苦。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对自己的关照才不会把自己和他人隔开,让自己感觉更加孤独。
共通人性能让你与周遭的世界更亲密,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也可以去理解他人。实际上,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你的自我中心消失了,自我中心所带来的痛苦也会消失,这个态度就是可以有这么大的作用。
自我关怀的第三个态度叫静观当下。静观当下要求你如实地去看待当下的情况,并且随之做出反应。你不需要把自己的痛苦夸大,当然也没必要缩小,你不需要去刻意推开痛苦,当然也不用故意给自己找罪受。现在是什么就是什么,现在有什么我们就关怀什么。
人们在看待自己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失真,在面对自己的痛苦时,更容易如此。有些人习惯于压抑自己的痛苦,明明心理上已经承受不住了,外面却表现得没事人一样,明明身体已经发出了各种警告,还催眠自己撑撑就过去了,好像只要装成没事,自己就可以永远没事一样。
另一些人则倾向于夸大自己的痛苦,他们可能把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当成天大的毛病,总觉得自己精贵得好像不能磕碰,稍微一点不适就大做文章,甚至以此来博取他人的资源和同情。
不论是以上哪一种方式,都不值得称道。因为失真的认知,必然带来失真的反应,而失真的解决方案,是不可能取得恰到好处的良好结果的。
不论是自我关怀也好,或者处理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也好,至少在自己内心中明确、如实地了解事情和自己的状况,才有可能最大程度上有效应对。而自我关怀本身,就强调,同时也培养,这样如实观察的态度。
关怀自己,从真诚地面对自己开始。
现在,你已经知道自我关怀是什么,又需要以怎样的态度去做了。在接下来的回答中,我会逐渐把自我关怀的一些可能的方式介绍给你,供你挑选尝试。
首先是降低「自我中心」,不对抗,不硬杠。自我中心可以有好几种表现,它既可以表现为高度的自负,也可以表现为极度的自卑。
它会造成一个人没办法客观地看待他自己和周边所发生的人和事;同时也可以给当事人以及他周边的人,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它还可能使一个人在社会生活里处于比较弱势的位置,耗竭自己也无法获得真正的满足感。
其实,是否要挑战自己的自我中心是一个个人选择,因为这种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心理保护性。但即使已经决定下来要挑战这一痛苦的根源,想要减少自我中心的思维习惯却还是相当不容易的。
因为它是我们从小开始就持续使用的思维习惯,同时我们周围的不少人可能也在使用这种方式思考,这就很容易造成相互影响,强化彼此的思维方式。
在降低自我中心性的操作中,有两个最基本的原则:第一,不对抗;第二,不硬杠。
第一个原则不对抗,是指当我们在减少自我中心这件事情的时候,绝不可以从对抗自我本身、或者从对抗自我中心的角度出发。因为我们实事求是地说——对抗自我中心是绝对不会管用的。
如果一个人把他自己树立为敌人,那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是他自己,他的自身在对抗自身,你可以想想这个人得拧巴成什么样?不仅如此,自我中心这件事在童年之后依然能继续维持,本身就是由于某些自我保护的本能造成的,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保护明确地受到威胁,他必然会不遗余力地抵抗,毫无悬念地使每一次这样的尝试都功亏一篑。
这样的做法也完全偏离了自我关怀的本意。我们降低自我中心感,是为了让我们和我们的自我都更加自由轻盈,而不是为了在心中给自己树立敌人;是为了让我们整个人都更加轻松畅快,而不是让自己的一部分干掉另一部分,然后拖着残肢宣告某种无意义的悲壮胜利。
实际上,「自我」本身没什么不好,健康的自我是一个人正常生活的基础。「自我中心」本身也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不好」,这是所有人早年发展中的天然倾向,并且具有心理防御的意义。
当我们要降低自我中心性的时候,并不是说要去对抗它们,要让自己变得无私无欲甚至舍己为人。我们仅仅是学习一下,该如何科学客观地看待它们,让我们自己不会完全被它们控制,造成不必要的心里痛苦而已。以这样开放轻松的心态去接触自我中心,我们才有可能去改善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