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在气象记录中虽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间那样酷冷,但仍处于寒冷时期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 , 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 。清代《真州竹枝词引》记载:“腌肉鸡鱼鸭 , 曰,年肴,煮以迎岁……”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季的大忙之后,进入了“冬三月”
的农闲季节,而随着大寒的到来冬季农闲接近尾声,在准备腌鱼、腊肉之时,已经隐隐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致,此刻人们的身、心状态也应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加以调整 。
大寒养生《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 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吕氏春秋·尽数》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 , 莫不为害 。圣人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 。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 。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 。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借此之节气,重笔女士调养之法 。
《素问·上古天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 , 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 , 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 , 发长极 , 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 故形坏而无子也 。”经文阐述了女子生长、发育、衰老的规律 , 并认识到肾气、天癸在性功能的成熟与衰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前人认为 , 女子其特殊的生理特点 , 如月经、妊娠、产育、哺乳都与血的关系十分密切 , 《校注妇人良方》曰:“血者 , 水谷之精气也 , 和调五脏 , 洒陈六腑 , 在男子则化为精 , 在妇人上为乳汁 , 下为血海” 。可见女子“以血为本 , 以血为用”不无道理 。而血的充盈主要取决于肝、脾、肾的功能旺盛 , 肝为藏血之脏,脾为生血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 。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 , 是为“月经之本”,而精血充足 , 经、孕、产、乳才会正常 。妇女的另一特点是情绪易于波动,每遇思、恋、憎、爱、妒、忧情绪往往不能自制 。《校注妇人良方》指出:“积想在心,思虑过度,多致劳损 。…盖忧愁思虑则伤心,而血逆竭 , 神色失散 , 月经先闭 。……若五脏伤遍则死 , 自能改易心志 , 用药扶持 , 庶可保生”,由此可见,情志因素对妇女的影响极大 。这里告戒大家在“经前”和“经期”都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过度 。否则,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逆乱,加重“经期”不适 , 导致月经失调、闭经等症 。另外 , 月经期应适当活动有利于气血条畅 。
更年期的妇女(45~50岁进入更年期)生理机能由旺盛转为衰退乃至丧失,按中医理论,由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惫,导致阴阳失调而症见头昏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或抑郁焦虑,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等症状,轻重因人而异 。如果调摄适当,就能避免或减轻症状 , 缩短反应时间 。所以,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 , 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 排除紧张恐惧、消极焦虑的心理障碍,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选择适当的方式怡情养性,保持乐观情是平安度过更年期的关键 。这也是历代医家对妇女养生所提出“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的”的原因 。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养生篇】对妇女养生中饮食调养的重点应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 。
推荐阅读
- 二十四节气诗
- 小乌龟冬眠醒来之后如何养护 龟冬眠醒来的喂养方法
- 喝酒之后的搞笑的说说
- 小雪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小雪的由来与含义
- 春分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春分的由来与含义
- 大寒养生 常用药膳
- 白露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白露的由来与含义
- 立秋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立秋的由来与含义
- 大寒节气保健五法
- 大寒养生大法 秘制金莲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