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葫芦的文化价值有哪些?


工艺葫芦的文化价值有哪些?

文章插图
工艺葫芦的文化价值有哪些?
工艺葫芦是什么?
古书上有很多葫芦的记载 。“匏”、“瓠”、“壶”、“甘瓠”均指葫芦 。“壶”、“卢”本为两种盛酒盛饭的器皿,因葫芦的形状和用途都与之相似 , 所以人们便将“壶”、“卢”合成为一词,作为这种植物的名称;而“葫芦”则是俗写,并不符合愿意 。不过后来人们约定俗成地写作“葫芦”,一直延续到现在 。
葫芦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品种:
亚腰葫芦
它的形状长得很可爱,象两个摞起来的球体,上小下大,中间有一个纤细的“蜂腰” 。亚腰葫芦大小差别很大 , 据说大者有一米高,小者只有豌豆大卸明宫史 。火集》载:“仍有真正小葫芦如豌豆大者,名日‘草里金’ , 二枚可植二三十两不等 , 皆贵尚焉 。”最经常见到的亚腰葫芦大者高20—25厘米,小者10厘米左右,主要用以观赏 。
大葫芦
果实下部圆大,直径25—30厘米左右,上有一粗短的柄 , 皮厚1—1.5厘米 。这种葫芦个头很大 , 嫩时皮质白嫩,是农家的佳蔬,有多种吃法 。成熟后皮质坚实,锯成两半,作舀水的“瓢” 。
长柄葫芦
下部浑圆 , 大小如扁葫芦 , 上面有一个细长的柄,长尺余 。这种葫芦嫩时亦可食用,老熟后古代主要用来做葫芦笙,现在则锯开作勺或瓢 。
【工艺葫芦的文化价值有哪些?】 扁圆葫芦
其形圆而扁,直径7—9厘米,因形状象个大个柿子,所以京津一带称甚为“柿子葫芦”;山东、苏北一带则叫做“油葫芦” 。
瓠子
其形呈圆筒形,粗细长短不一,象条大丝瓜 。嫩时外皮呈绿白色,柔嫩多汁,可以食用 。成熟皮色偏白,质地不太坚硬 。除食用外,可以用来范制长形葫芦器 。
工艺葫芦的文化价值有哪些?
在古代,葫芦是制作乐器的重要原材料,其价值不亚于丝,竹 。《尧典》中有匏为八音之一的说法 。葫芦笙最早载于汉代的《礼乐志》:“有葫芦笙 。”后来晋崔豹《古今注》又一次提到:“瓠有柄者悬瓠,可以为笙 , 曲沃者尤善 。秋乃可,和则漆其里 。”这句话是说长柄葫芦可以加工成笙,其中以曲沃的葫芦最佳 。除了笙、竽等簧管乐器外,葫芦还可以做弦乐器或弹拨乐器的共鸣箱 。葫芦还可以做鸽哨,分很多种,制法各异 。
“葫芦丝”在民间称为“葫芦萧”,别处也有称为“葫芦笙”,名称的变化原因说法不一,有说是解放初期,知识青年下乡,将傣族不标准的汉语“萧”误听为丝而得名,有说是为了区别于哈尼族的“芦笙”又区别于“萧”(萧无簧),故文艺工作者将它定名为“葫芦丝” 。说以前者居多 。葫芦丝的傣语名称为“筚朗道”,“朗道”为“葫芦”的傣语名,“筚”为傣语对吹管乐器的总称 。德昂语称“筚格宝”,阿昌语称“拍勒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