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与滕王阁、岳阳楼齐名,自古以来就是武汉的著名地标 。
自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始建以来,一千八百年中,历朝历代屡毁屡建,有记载的就达二十余次 。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黄鹤楼旧影,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1884年毁于大火
如今的黄鹤楼,诞生于1985年 。
平面为四边套八边形,高五层,飞檐翘角攒尖顶 。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的身躯,向世人昭示,它不再是一座饱经沧桑、劫后余生的古建筑,而是一座外部形状仿清代同治式样的现代建筑了 。
历史上的最后一座黄鹤楼,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三层木结构 。可惜的是,它仅仅存在了十五年,便于清光绪十年(1884)八月的一场大火中,在万众惊恐错愕的目光下,香消玉殒,只留下了一座攒尖铜屋顶 。当时的上海《申报》以“鄂垣大火”为题,报道了这场人为引发的火灾:
“初四晚, 鄂垣北风劲疾, 江上雪浪如山 。七点半时, 汉阳门外街东门坡地方, 张姓骨货作坊失火 。该坊本系草屋, 因学徒执火油灯上小阁取物, 失手将灯倾 落, 施救不及, 遂至燎原 。当时延烧筷子、骨牌、鹾包等作坊,……城内黄鹤楼第二层护栏亦被延及 。先是有多人立在楼前左右观火,及楼经焚着, 内外夹攻, 看火人均往后山撞倒栅栏而走 。附近黄鹤楼之官厅与涌泉台亭顶,同付一炬;……烧至八点多钟, 楼向南倒,计沿江一带作木作坊厂、铺面、住宅约共焚去 二百家左右, 十一点左右, 火又延至平湖门沟边始行止熄……”
清末的《点石斋画报》也以“古迹云亡”为标题,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了这场人祸 。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古迹云亡图(自《点石斋画报》)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清末的黄鹤楼 (摄于1871年)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今日的黄鹤楼根据清同治七年(1868)所建的黄鹤楼仿建
整整一百年之后,才又有了今日我们所看到的这座黄鹤楼 。
梁思成在他著名的《中国建筑史》一书中曾指出,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以木材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但深究其原因,则是古人在建筑观念上,“不求原物长存” 。
结果就是,历史上很多重要的建筑物,屡毁屡建,永不停息 。
但直到宋代,才出现了像《营造法式》这种记述建筑规范的书 。至于具体某座建筑,是不是都有类似于今天的房屋设计建造与施工之类的图纸,就很难说了 。而且即便建造之前有,重建时还能不能找到,就更不一定了 。
所以,中国传统建筑的营造,基本上是凭匠人之间的口口相传,师傅传授做法和经验,徒弟凭个人理解,按师傅教的做,代代延续;加上不同时代所流行的风格和做法,意味着每一次的重建,不可避免地会与原建筑存在差异,很难做到一模一样 。
古代绘画是能最为直观地帮助我们了解这种差异的可靠文献 。
现存最早表现黄鹤楼的绘画,是北宋画家李公麟(1049~1106)的《黄鹤楼图》,图中的殿宇楼阁尽管有大有小,有单檐有重檐,却均为歇山式屋顶,说明北宋中后期时的黄鹤楼是重檐歇山式建筑 。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黄鹤楼图》北宋 李公麟 广东省博物馆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宋人所画的《黄鹤楼图轴》,不知作于宋代何时期,论画风,甚至有可能晚于宋代,画中的黄鹤楼位于左侧,建于层层高台之上,是一座高大的两层建筑,也是重檐歇山式屋顶 。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宋 佚名 《黄鹤楼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宋徽宗的一幅《天下绝景黄鹤楼》中,高台上的黄鹤楼变成了三重檐四角攒尖顶,那高耸的攒尖顶,在周围其他建筑的映衬下,显得十分突兀 。这表明到北宋晚期徽宗时,黄鹤楼可能经过了重建或重修,重建重修后的风格发生了明显改变 。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北宋 赵佶(徽宗)《天下绝景黄鹤楼》 绢本设色
而在另一幅宋宫廷画院画家的《黄鹤楼》中,城台之上的殿宇高低错落,翼角飞扬,斗栱轩昂,高大雄浑的黄鹤楼已经变成重檐歇山十字脊顶了 。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宋宫廷画院(佚名)《黄鹤楼》
无独有偶 。在南宋名画家夏圭的《长江万里图》巨幅长卷中,黄鹤楼也是一座重檐歇山十字脊顶的高大建筑 。夏圭是“南宋四家”之一,又与南宋另一名家马远(1140~1225)处于同一时期,故有“马夏”之称 。或许可以大胆猜测,在北宋末年到南宋早期,黄鹤楼可能再次被重建或翻修,屋顶式样改为了歇山十字脊顶 。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南宋 夏圭《长江万里图》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元代,擅长界画并靠卖画为生的夏永,凭借他那细若发丝的绘画技艺,把江南三大名楼画了一个遍,有的还画了不止一幅 。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的一幅《黄鹤楼图页》,就是其中的一幅,绢本水墨纵27.3厘米,横27.6厘米,高台之上的黄鹤楼巍峨屹立于画中右侧,可明显看出,这是一座高大的两层重檐歇山顶楼阁 。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元 夏永 《黄鹤楼图页》绢本水墨 云南省博物馆藏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藏有一幅夏永的《黄鹤楼图》,绢本水墨,画幅尺寸比云南省博物馆藏的那幅略小,纵20.7厘米,横26.8厘米,但两幅绘画中的黄鹤楼几乎一模一样 。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元 夏永《黄鹤楼图》绢本水墨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山西芮成的永乐宫是著名的元代道观,建成于1358年,其中的壁画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经典范例 。纯阳殿东壁的壁画中,有一幅《武昌货墨》图,表现的是吕祖洞宾仙游武昌,在黄鹤楼卖墨,最后显化,驾鹤而去的传说 。画中的黄鹤楼表现为一座两层三重檐歇山十字脊顶建筑,风格似乎又回到了南宋早期 。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永乐宫纯阳殿东壁壁画《武昌货墨》
黄鹤楼在明清两代时,毁后重建达十次之多,所以,明人绘画中的黄鹤楼也风格迥异 。明代画家安正文的《黄鹤楼图》,画面所呈现的是一幅雪景中的黄鹤楼,其屋顶的式样奇特,九十度垂直的两条正脊,一上一下,并不相交,四面歇山也大小不一,究竟是真实的摹绘,还是艺术化的想象,令人疑惑 。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明 安正文 《黄鹤楼图》上海博物馆藏
而明人谢时臣的《黄鹤楼图轴》,画中的黄鹤楼则回归到最初的两层重檐歇山顶楼阁 。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明 谢时臣 《黄鹤楼图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幅明人绘《望海楼图》,表现的也是长江边的黄鹤楼,四面歇山的十字脊顶特征清晰可见 。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明 佚名 《望海楼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武汉博物馆藏有一幅明人所绘的《江汉揽胜图》,原名《武汉三镇图》,传为明代画家仇英所绘 。这幅画描绘了明嘉靖时期长江与汉江交汇处一派百舸争流的繁盛景象,画中的黄鹤楼位于左侧靠上的位置,共三层,飞檐翘角,临江而立 。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明 仇英(传) 《江汉览胜图》武汉博物馆藏
由于今日的黄鹤楼是根据清同治七年的那座仿建的,后者又留下了烧毁之前的老照片,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江汉揽胜图》中的这座明嘉靖时期的黄鹤楼,整座建筑的形象,大概是历史上最早接近于今日黄鹤楼的一个,也说明清同治七年的那座,延续了明嘉靖时的风格 。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江汉览胜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清乾隆时期宫廷画家关槐的一幅《黄鹤楼》图轴,辽宁省大连市图书馆也藏有一幅清人所绘的《武昌汉口鸟瞰图》,两幅清画中的视角,均与明人绘的《江汉揽胜图》十分接近,所绘的黄鹤楼也大同小异 。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清关槐《黄鹤楼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清人绘《武昌汉口鸟瞰图》
在清代画家李寅的《黄鹤楼图》中,黄鹤楼那宝刹高耸的攒尖顶,更像是宋徽宗那幅《天下绝景黄鹤楼》的翻版 。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清 李寅《黄鹤楼图》
而王翚的画作《长江万里图》长卷和石涛的画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画中的黄鹤楼又变成了重檐或三重檐的歇山顶形象 。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明末清初 王翚《长江万里图》卷(局部)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明末清初石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图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和建筑特点,黄鹤楼的前世今生】我们无法知道,古代的画家是否都亲眼见过当时的黄鹤楼 。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模仿前代人的画作进行艺术创作,也是普遍通行的做法 。但不管怎样,屡毁屡建的黄鹤楼,在长达一千八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外观与结构不断地变化,符合客观事物的历史发展规律 。不论是基于真实的摹绘,还是发挥了画家们的艺术想象力,古画中那一座座形态多变的黄鹤楼,在带给今人美的享受之余,也完美展现了中国传统古建筑多姿多彩的一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