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出自于什么文体

揠苗助长出自于什么文体

揠苗助长出自于什么文体

文章插图
揠苗助长的文体是:寓言 。揠苗助长出自于《孟子》一书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 。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
【揠苗助长出自于什么文体】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
揠苗助长出自于哪里,两篇文章都属于什么?揠苗助长的意思是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 。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 。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
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有个宋国人,他十分期盼禾苗长高,于是就去田里把禾苗一个个的拔高,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
( 宋国人知道后一脸懊悔)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用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
揠苗助长出自于什么文体

文章插图
作品介绍:
《孟子·公孙丑上》是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中的一篇 。记录了孟子的一些言行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 。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 。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
揠苗助长亡羊补牢两篇文章都属于什么文体揠苗助长和亡羊补牢都属于什么文体?
揠苗助长和亡羊补牢都属于寓言 。
揠苗助长出自哪本书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
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 。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种田人用拔苗的办法帮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告诉人们做事情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受到惩罚 。
揠苗助长出自于什么文体

文章插图
赏析
《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它自身的生长规律,仅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搞不好其效果适得其反 。
文中嘲笑了那些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味求快,反而把事情弄糟的人 。它对人们的启示是,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要办好一件事,就必须遵循它的自然规律,任何人都不能违背 。此文还告知人们一个具体的道理:“欲速则不达”,凡事要按照客观规律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可主观冒进,不能好高骛远,靠幻想过日子 。
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成语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和提及到 。那么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揠苗助长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中的一篇《孟子·公孙丑上》 。讲的是有个宋国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 。他就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当他回到家里时,一边喘气一边对儿子说:“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 。”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1、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 。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2、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