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飘香、玉露生凉 。中秋佳节 , 翩然而至 。
2022年9月10日 , 农历八月十五 , 中秋节 。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 古往今来 , 人们祭月、赏月、祈盼丰收与幸福 。无数文人墨客留下大量描绘中秋节的诗词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西北望乡何处是 , 东南见月几回圆”……苏东坡、杜甫、白居易都曾引明月入诗 , 为中秋而歌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诗人周啸天特意从历代诗词中挑选出7首经典之作 , 从其造词遣句、修辞用典、思想感情等方面入手 , 为读者解析中秋里的文化意蕴和情怀 。
王建的中秋名句
无一字写人而望月之人宛在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 “中庭地白树栖鸦 ,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 。”周啸天认为 , 这首诗是历代歌咏中秋的名篇 。
先解题 , “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夜 , 即中秋之夜 。“全诗抒发的是望月怀友之情 , 写法上很有特点 , 耐人寻味 。”周啸天说 , “中庭地白树栖鸦 , 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在庭院中 , 独家赏月的情景 。诗中并列了中秋月夜有季节特征的景物 , 月光、栖鸦、冷露、桂花自然融合 , 造成寂寥、清凉、潮湿的境界 , 对怀思之情有衬托的作用 。而这两句最独特的是 , 写月没有“月” , 无一字写人 , 而望月之人宛在 。“月光是通过‘地白’表现出来的 , 不但营造出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视感 , 同时也有低头思故人的意味;再提到‘桂花’ , 当然是庭中之物 , 却使人联想到月中桂树的传说 , 就等于将广寒宫的凉意带到了人间 。”周啸天还特别强调 , 原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 , 这说明 , 诗中徘徊庭中之人 , 当夜并不孤单 , “有人认为这是诗人匠心独运 , 以设想友人思念自己着笔 , 是完全说得通的 。”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都是写望月怀人 , 而上句是一个人的望月 , 下句是天下人的望月 。周啸天感叹 , 由一己的相思 , 联想到天下人的相思 , 是诗意的一大升华 。他认为王建巧取了李益“碛里征人三十万 , 一时回首月中看”“一夜征人尽望乡”和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 但“不知秋思落谁家”却是李益和张九龄这些前人没有说过的 , “张九龄、李益等都只说天下之同 , 王建却进而说到同中之异 , 盖人生苦乐各别 , 不知几家团圆 , 几家伤离 。此诗三句肯定 , 四句质疑 , 出以唱叹 , 感慨无端 , 正是会作诗的结法 。”
二张皆望月怀古
一有气魄一有哲思
既说到王建的这首七绝 , 是借鉴了张九龄的经典 , 那么 , 张九龄的《望月怀古》就不得不读 。“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 还寝梦佳期 。”在周啸天看来 , 这首中秋月夜怀人的诗词 , 是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 , “具有宰相气度 , 绝非小情小调 。”“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 这样的诗句是属于任何时代的 , 在中国 , 更是家喻户晓 , “大海上升起的月亮 , 可以是中秋的月 , 也可以是春月 。天涯共此时 , 写出了一种空间的距离和心理的认同 。”
张九龄的大气 , 还表现在接下来的诗句中 。“情人怨遥夜 , 竟夕起相思” , 情人并不限于男女 , 亲朋好友皆有情;怨也非真恨 , 而是强化相思的表达 。“灭烛怜光满 , 披衣觉露滋”写出月夜失眠者的情态 , 而在月光下 , 人的情感是净化的 。“不堪盈手赠 , 还寝梦佳期” , 最后两句表达对远方人的祝愿 , 作者并没有直白地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但诗句中一定包含着这样的意思 。“全诗意境朦胧 , 表达委婉深曲 , 极有情致 。”周啸天认为该诗虽篇幅上比《春江花月夜》小得多 , 意想和语言也单纯 , 但更耐人寻味 。
不过 , 要说中秋 , 要说月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确是典范之作 。“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字 , 本身就足以唤起柔情绮思 。”周啸天直言 , 与其说《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如梦似幻的夜曲 , 毋宁说是一支缠绵深邃的人生咏叹曲 。“张若虚站在哲学的高度上 , 沉思着困扰一代又一代人的根本问题 , 即本体的问题、生死的问题 。诗人将这一沉思放到宇宙茫茫的寥廓背景之上 , 放到春江花月夜无限迷人的景色之中 , 使这一问题的提出 , 更来得气势恢宏 , 更令人困惑 , 也更令人神往 。”周啸天如此总结 , 全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 , 沉思着短暂而又无涯的人生 , 抒写情侣间的相思别情 。诗情的消长与景物变化十分协调 。在诗的前半 , 读者看到春暖花开 , 潮涨月出 , 以及夜幕的降临 , 渐渐引起哲理性的人生感喟 。诗的后半 , 向着这种哲理感喟的生活化、具体化 , 读者又看到春去花落 , 潮退月斜 , 而长夜亦将逝去 。“这绝不是一夜的纪实 , 而更像是人生的缩影 。”
大醉之作最负盛誉
东坡的通达清空一气
在中秋望月怀人的古诗词中 , 若论脍炙人口的程度 ,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必须拥有一席之地 。周啸天用“最负盛誉”来形容《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词前小序云:丙辰中秋 , 欢饮达旦 , 大醉 , 作此篇 , 兼怀子由 。“上片写中秋欢饮达旦 。首二句从太白《把酒问月》开篇‘青天有月来几时 , 我今停杯一问之’化出 。一起即入醉语 , 颇有谪仙风度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紧接‘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一问 , 便自有谪仙、恍如隔世之感 。月朦胧 , 醉朦胧 , 便有飘飘欲仙之感;既自拟谪仙 , 则自有‘归去’一说;‘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翟乾佑玩月事 , ‘高处不胜寒’则暗用《明皇杂录》叶静能邀帝游月宫事 , 盖月中有‘广寒宫’也 。飘飘欲仙 , 只是一种感觉 , 并不能实现 , 词人却把原因归为‘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 便有味 。”
再说下片 , 下片兼怀子由 。子由是谁?苏东坡的胞弟苏辙 , 周啸天解析道:“词中‘转’‘低’ , 写出月夜时间的推移 。‘照无眠’即有‘达旦’未睡意 , 苏东坡想子由如此 , 天下离人也如此 。下问‘何事长向别时圆’ , 本来月的圆缺和人的离合并无必然联系 , 奈何月圆之夕 , 特易启人离思 。‘不应有恨’二语 , 无理而妙 。‘人有悲欢离合’三句议论 , 脱口而出 , 自来未经人道 , 故为名言 。最后的祝愿语出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 直接是对子由而发的 , 也是代天下所有的牛郎织女立言的 。它表现了苏东坡一种通达的人生观:现实人生尽管有缺憾 , 却依然使人留恋 。”
周啸天总结 , 《水调歌头》整首词上片抒情中带议论 , 下片议论中有抒情 , 表现出苏东坡富于憧憬而又直面现实、由把握现实而超越现实的自然观、人生观及人格美 , 给人以充分的审美享受和积极的思想影响 。他赞叹:“此词行文明白家常 , 清空一气 , 读之无任何语障 , 然措语多有出处 , 大觉有书卷气即文化氛围在焉 。”
李白的月非中秋的月
望月的愁却似中秋的愁
月 , 是中秋的魂 。在古诗词中 , 还有很多将月亮写成经典的 , 也被后人视作在中秋值得吟诵的篇章 。李白的《月下独酌》《静夜思》《峨眉山月歌》 , 就是这样的佳作 。无论是“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江水流” , 都与中秋的情思紧密相连 。
《月下独酌》是李白诗歌代表作之一 , 作于唐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春 。当时李白供奉翰林 , 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 , 因而有很深的孤独感 。周啸天说:“此诗将月、酒合为一题 , 不是对月发问 , 而是对月独白 。这首诗充分体现着李白的人生理念 。人生渴望永恒 , 而永恒不属于个体生命 。人生最怕孤独 , 最怕举目无亲 , 所以没有人不渴望友谊和爱情 。生命给人恋爱的日子不多 , 因为短暂 , 所以值得珍视 。人只能为快乐而活着 , 而幸福在于分享 , 没人分享时 , 李白只好拉来假想的对象 , 聊胜于无——‘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 。’举杯邀来天上的明月和地上的影子 , 和自己凑成了一个‘派对’ 。”
至于《静夜思》 , 周啸天笑言:“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唐诗 , 它的内容是那样家常 , 语言是那样浅显 , 却偏偏出自大诗人李白之手 。”很简单 , 这首诗就是写李白油然而生的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 , 而引起这一思绪的触媒 , 正是“明月” , 李白就这样为乡思之情找到一个绝妙的意象 。而这样的意象 , 又何尝不是中秋节 , 渴望团圆的人们共同的愁绪?周啸天感言:“月亮就是一本活的历书 。人们居家看 , 外出看 , 中秋看 , 元宵看 , 熟悉得如同家人 。看到明月 , 就会想起儿时的一切 , 老家的一切 。《静夜思》抒写的乡愁能将天下人一网打尽 。”
【中秋节古诗十五夜望月】“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 李白去蜀之作 。2018年中秋节 , 周啸天曾经在“月满中秋 诗韵巴蜀”的诗词赏析会上 , 特别推荐过这首并非“中秋”主题的诗词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 , 点出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月只‘半轮’ , 是下弦月 , 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影’指月影 , ‘入’和‘流’两个动词意言月影映入江水 , 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 , 月亮走 , 我也走 , 只有观者顺流而下 , 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月映清江的美景 , 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周啸天直言 , 这首诗渐次为读者展开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 “山月与人万里相随 , 夜夜可见 , 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明月可亲而不可近 , 可望而不可即 , 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
推荐阅读
- 写景角度分为哪五种,古诗写景的角度和方法有哪些
- 古诗寻隐者不遇的意思是
- 关于新年的古诗 关于新年的古诗精选
- 示儿古诗体现爱国的诗句
-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是在哪里写的,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是在哪儿写的
- 望月怀远张九龄的古诗,张九龄的古诗望月怀远
- 杂兴古诗唐诗鉴赏
- 李白最牛的十首古诗,李白最著名古诗10首五言
- 李白《早发白帝城》的诗意
- 清明节古诗 清明节诗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