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在《劝学》中说:“锲而舍之 ,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 金石可镂 。”意思是说 , 如果在雕刻的过程中半途而废 , 那么即使是朽木也无法折断;如果不断地雕刻 , 那么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可以雕镂成功 。荀子所强调的是 ,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 , 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 那么天下便无不可为之事 。俗语常说“世上无难事 , 只怕有心人” , 也是这个意思 。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 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 , 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中国当代伟大的数学家陈景润便是这样一个默默地攀爬在这科学的陡峭山峰上的人 , 凭借锲而不舍的顽强毅力 , 他数十年如一日 , 潜心钻研 , 发表了著名论文《大偶数表示为一个素数与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即“1+2”) , 把几百年来人们未曾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 , 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陈景润以他超乎常人的刻苦努力和最终取得的辉煌成绩向人们证明着“锲而不舍 , 金石可镂”的道理 。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 , 有幸聆听了著名数学教师沈元讲课 。沈元对同学们说:“大约在200年前 , 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的猜想 。可惜他穷尽一生也没能证明这一猜想 。200多年来 , 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谜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 , 从而使它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 。”沈元说 , 如果说数学是自然科学皇后 , 那么“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这引人入胜的故事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从此 , 陈景润开始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艰辛历程……
陈景润读书的方法很特别 , 他成名之后在一篇文章中谈道:“我读书不只满足于读懂 , 而是要把读懂的东西背得滚瓜烂熟 , 熟能生巧!”一本《堆垒素数论》 , 他拆开书一页页地读 , 反复读了近三十遍 。如此大部头的数学专著 , 没有故事情节 , 只有抽象的公式和符号 , 其枯燥程度不难想象 , 可以想见将这样一本书读到滚瓜烂熟需要多大的毅力 。据陈景润自己回忆:“《堆垒素数论》我一共读了二十多遍 , 重要的章节甚至阅读过四十遍以上 , 华先生著作中的每一个定理我都记在脑子里了 。”他开会前念、吃饭后念、空袭报警时在防空壕念 , 甚至走着路也念 。反复揣摩、钻研 , 直到烂熟于胸 。在阅读之中 , 陈景润反复演算 , 终于写出了他的第一篇论文《他利问题》 。不少数学著作又大又厚 , 携带十分不便 , 陈景润就把它一页页拆开来 , 随时带在身上 , 走到哪里读到哪里 。陈景润常常在屋中一待就是一整天 , 偶尔出来买饭 , 也是人影一闪 , 便又回到他那只有七平方米的小房间 。他就这样日夜兼程地驰骋于数论的天地里 。陈景润有一套独特的作息理论 , 在他的头脑里 , 没有失眠二字 。他多次对人说过:“失眠 , 就意味着不需要睡觉 , 那就爬起来工作吧!”他困了 , 和衣一躺 , 一醒来 , 又继续工作 。陈景润的小屋中铺天盖地都是草稿纸 , 数论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
1954年 , 陈景润在资料室任资料员 。在这一年之中 , 陈景润读过多少书 , 很难计算 , 也无法计算 。陈景润深知 , 知识的积累 , 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攀登科学的高峰 , 需要脚踏实地打下坚实的根基 。这一段时间的苦读 , 为他日后取得的辉煌成就铸就了坚实的基础 。陈景润曾这样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白天拆书 , 晚上装书 , 我就像玩钟表那样 , 白天把它拆开 , 晚上再一个原件一个原件地装回去 , 装上了 , 你就懂了 。”“做研究就像登山 , 很多人沿着一条山路爬上去 , 到了最高点就满足了 。可我常常要试10条山路 , 然后比较哪条山路爬得最高 。凡是别人走过的路 , 我都试过了 , 所以我知道每条路能爬多高 。”
有一次 , 陈景润觉得头发太长了 , 应该去理一理 。于是到了理发店 , 店里人多 , 大家排号理发 , 陈景润拿到的是38号 。陈景润想:时间还早 , 与其这样在等待中白白浪费 , 不如趁机学习 。于是陈景润走出理发店 , 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 , 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 , 背起外文单词来 。他背了一会儿 , 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 , 有个地方没看懂 。陈景润看了看手表 , 才十二点半 。他心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 , 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 , 于是就离开了 。陈景润在图书馆里一待就不肯出来 , 直到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 , 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 。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 , 有各式各样的新书 , 他忍不住又进去看起来 , 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 , 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 。但此时那张写着38号的小牌子早已过号无效了 。
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 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 , 在那7平方米的斗室里潜心钻研 , 光是计算的草稿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 。1957年 , 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 , 作为新的起点 , 他更加刻苦钻研 。经过十多年的推算 , 在1965年5月 , 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大偶数表示为一个素数与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论文的发表 , 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
陈景润苦心钻研、不断攀登的精神是他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 。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说过“沉潜十年”之警语 , 意在告诫学生 , 从事学术、研究学问 , 就要耐得住寂寞 , 才能有大成就 。潜心学术、不怕寂寞、不怕吃苦、锲而不舍 , 这是前辈学人代代相承的伟大精神遗产 , 凭借着这样的精神和韧劲儿 , 他们在各个领域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 , 这样的精神当由我们这一代继承 , 无论是为学 , 还是工作 , 都该将持之以恒当成自己的座右铭 。
评说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明代学者胡居仁以这样一副对联勉励自己和家人:“若有恒 , 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 , 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长年累月的坚持远比一两日的刻苦来得重要 。《劝学》中说:“无冥冥之志者 , 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 , 无赫赫之功 。”意思是说 , 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 , 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 , 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 。有恒心、肯坚持 , 才能够取得成功 。倘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那么无论有怎样的天赋 , 都不可能有真正伟大的成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