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介词有哪些

大家好,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城生活网的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语文文言文介词有哪些吧!

语文文言文介词有哪些1

文言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 。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它一定与所带的宾语组成介宾词组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 。介词可根据功用分表处所有的、表时间的、表对象的、表凭借的、表被动的等 。使用频率高,用法比较复杂的介词有:于、以 。摘自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

语文文言文介词有哪些2

文言文里的介词,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虚词,它能带宾语但不能单独进入句子结构,更不能充当谓语 。文言文中的介词有“之”、“乎”、“者”、“也”、“焉”、“为”、“若”、“其”、“乃”、“以”、“所”、“与”、“而”、“于”、“因”、“既”、“何”、“及” 。

语文文言文介词有哪些3

介词是一种动作性不如动词强的表示关系的词类 。它跟所带 的宾语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介宾结构),一般用在谓语的前面,充 当状语,对谓语起修饰作用,或用在谓语的后面,充当补语,对 谓语起补充作用 。介词结构可以表示处所、时间、对象、方式、 原因、比较等意义 。这是古今汉语都相同的 。

文言文常用的介词有“于”(乎)、“以”、“为”、 “从”、“自”、“在”等 。其中,“于”、“以”、“为”用 得最普遍 。

文言文介词不同于现代白话文介词的特点是:

第一,文言文介词动作性较强 。除了“於”(于)字以外,几 乎都有动词、介词两类词性 。试举数例:

①a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以,动词)(忠贞的 人不一定被信任啊,有才能的人不一定被使用!)

①b以一平板按其面 。(《活版》)(以,介词)(用一块平的 木板按压它的表面 。)

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公输》)(前一“为”字去 声,介词;后一“为”字,阳平,动词 。)(公输般给我做了云梯,我 一定要攻取宋国 。)

③a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与,动词,等待,满足的 意思)(只恐怕岁月不能满足我的希望 。)

③b孤当与孟德决之 。(《赤壁之战》)(与,介词)(我要与 曹操决战一场 。)

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一些词在文言文中是动词,还没有虚化 为介词,我们不要将它们误认为是介词 。如下列两例中的“把” 与“将”:

④手把文书口称敕……(《卖炭翁》)(手里拿着文书,嘴里 宣称是皇帝的命令……)

⑤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赤壁 之战》)(就任命周瑜、程普为左都督与右都督,带领军队跟刘备 合力抵抗曹操的军队 。)

第二,文言文介词所组成的介宾结构,作补语的情况比白话 文多 。“于”的介词性最纯粹,这个特点便最突出 。如《公输》 篇中的“于”都用在动词之后 。

⑥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曰十夜而至于郢 。(墨子听到这件事,便从鲁国起程,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楚国的都城——郢 。)

⑦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剩余,人民却太少 。)

⑧胡不见于王?(何不把我介绍给楚王 。)

⑨今有人于此……(现在,在这里有一个人……)

介词“以”带宾语表示工具、方式等时,也往往放在动词后 面 。如:

⑩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赤壁之战》)(在它里面灌了油,用帐幕包围遮盖起来 。)

?何不试之以足?(《韩非子•郑人买履》)(何不用脚试它一下呢?)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私自会见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了张良 。)

既然文言文的介宾结构作补语的情况比白话文多,所以译成 白话文时往往要将补语译成状语 。如“起于鲁”、“有余于 地”、“不足于民”、“裹以帷幕”、“试之以足”等 。当然,有些仍作补语翻译,如“至于郢” 。总之,翻译要符合现代的语 法习惯 。

第三,文言文介词,用法灵活 。文言文中的一个介词,往往 相当白话文的几个介词 。且看“于”、“为”所表示的多种 意义 。

(一)介词“于”

1. 表处所,相当白话文的“在” 。如《岳阳楼记》•.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 。(把唐贤今人的诗赋刻在那楼上 。)

2. 表时间,相当白话文的“当”、“在” 。如《史记•儒林列传》:于威、宣之际 。(当齐威王、宣王的时代 。)

3. 表起讫,相当白话文的“从”与“到” 。如《墨子•公 输》: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子墨子听 说这件事,就从鲁国起程,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郢都 。)

4. 表对象,相当白话文的“向”或“对” 。如《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军事情况危急 了,我请求奉命向孙将军求救 。)

5. 表趋向,相当白话文的“给” 。如《庄子•逍遥游》:尧 让天下于许由 。(尧帝把天下让给许由 。)

6. 表比较,相当白话文的“比” 。如《礼记•檀弓》:苛政 猛于虎也 。(苛政比老虎还凶猛 。)

7. 表被动,相当白话文的“被” 。如《资治通鉴•赤壁之 战》: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我不能全部 拿出整个吴国的土地、十万的部下,被别人控制 。)

8. 表范围,相当白话文的“在……方面(中)” 。如《墨子• 公输》: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楚国在土地方面有余,却 在民众方面不足 。)

(二)介词“为”

1. 表被动,相当白话文的“被” 。如《资治通鉴•赤壁之 战》: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吴巨是平凡的 人,处在偏远的郡县,即将被人吞并 。)

2. 表原因,相当白话文的“因(此)” 。如《史记•项羽本 纪》: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汉军十余万人都被 逼进睢水,睢水因此不能流动 。)

3. 表替代,相当白话文的“为”、“替” 。如《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保为将军破之 。(保证为将军击溃曹军 。)

4. 表时间,相当白话文的“当” 。如《晏子春秋》:为其来 也 。(当他来到的时候 。)

5. 表对象,相当白话文的“向”“对” 。如《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值得对外面的人们说 。)

【语文文言文介词有哪些】 此外,文言文中,介词常常省略,介词的宾语也常常省略 。这也是文言文介词使用上的一个特点 。请参看本书讲“省略”的 那一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