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五六七十年代的农民怕过冬?
五六七十年代北方的农民怕过冬是肯定的 。一是御寒保暖的衣服太少,有大衣的是少数 。二是屋子保暖设施几乎没有,柴草很缺炕也不热 。我小时去我大姑家吃饭,她老公公是个教书先生,吃饭时胡子上都带冰,看着很恶心也不敢说[捂脸]那个年代哮喘病患者太多,最怕的就是冬天,在炕上坐位抱着枕头吃力喘气,身体差的就熬不过去 。那个年代农村有几个手脚不被冻坏的?
其他网友观点
任何年代的冬天都是寒冷的,是人都怕冷,除非你不是人 。
题主专挑五六七十年代,当挑农民说事,不知其用意何在?
既然我对这问题感兴趣,那我就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说说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农民、农村孩子是如何过冬的吧 。
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克服严冬有以下办法:暖气空调、电暖器、烤木炭火、烤柴火火、烤火笼火 。穿厚实一点的衣服及鞋、袜、帽 。
江南乡村,冬天多阴冷天气,风"割人",水"冰骨",那湿漉漉的冷,简直"钻至骨头缝底去了" 。
江南的乡村,大人在冬天里也少农闲 。他们在干农活时不觉怎么冷,但回家闲下来,就冷煞人了 。于是便捡些柴蔸生起一堆火,以御寒 。在这里,冬天最难熬的是那些读书的孩子们 。
我一九七0年入小学 。冬天里穿着薄薄的棉袄,里头一件绒夹暖,一件贴肉褂子 。脚穿长纱袜,到了膝盖下,用根布带子系着,一双小解放鞋,总给人湿漉漉、凉嗖嗖嗖的感觉 。头上薄薄的布帽,帽檐耷拉着,实在御不了寒,便塞进半个写完了的作业本 。
最有效的御寒办法,是提个火笼去学校 。教室在人家老屋的大厅里,空荡荡的,四面透风,那课桌一侧的天井,简直就是一个通风口 。江南的教室没有任何取暖设施,我们御寒的唯一的办法,便是提着火笼去学校上课 。
记得有一次,我的脚板冷木了 。那天我没带火笼去学校,便借同桌的火笼来烤 。火温温的不大,我用火箸子拨大了些,脱下鞋,把脚放上去 。不一会儿,教室里传出一股焦糊味 。老师问:谁烧袜子啦?大家都茫然四顾,我也盯着四周看 。老师走到我身边,说:你的袜子烧着了!我不信 。老师赶紧说:你快拿起脚来看看!我提脚一看,不得了,袜底烧了一个大洞,烟还在冒着 。我赶紧脱下袜子,把火星子捻灭了 。真险啊!
下午放学,便要去山上或田野眏牛 。山野风大,且无处避风,不过孩子自有孩子的办法 。山上干枯的柴火多,容易捡 。找个避风的空旷地,生起一堆火,一群孩子便围着烤起来 。牛在山窝中啃食竹叶,我们也找来了一些山中的野果烤了吃 。如茅栗烤后就特别粉糯、香甜 。也有从家中带了些番薯、花生来烤着吃的 。当然,有些胆子大的,便就近偷些红薯烤了吃 。
读小学可以干这些事,可到了一九七五年读中学时就不行了 。中学离家七八里地,要住校 。带火笼到学校是不可能的,一则家里火笼少,二则带到学校也没哪里扒火烤 。中学从早到晚都要在教室里,不是上课就是上自习,根本没时间,也没有机会去野外烧火烤了 。那怕再冷,也只能硬抗 。最要命的是,有时冬天里学校没有热水,脸可以用冷水洗洗,可脚就不敢用冷水洗了,脚不洗,又出汗,鞋底整天湿漉漉、粘乎乎,脚常常在课堂上冷得失去知觉 。好在下课,大家常邀上几个好友在操场做攻城的游戏,追出一身汗,一双脚也就慢慢缓过来了 。好在后来学校办学条件有所改善,每天傍晚大家都可得到两勺热水了 。
不过,当时我们这些中学生还有一个最有效的御寒方法,那就是劳动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劳动,每人都有两三畦菜地,要整地、种菜、锄草、松土、浇水、施肥 。还要轮流去食堂帮厨,去养猪场打猪草、喂猪、清扫猪栏 。每个星期还要上山砍半天柴,交到食堂或学校砖瓦厂 。人只要劳动,就不怕冷了,大家最开心的时候,也就是劳动的时候 。劳动不仅让我们御了寒,更让我们有了劳动意识、强健体魄、吃苦精神 。劳动,让我们受益终身 。
六七十年代,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就是这么过冬的,其中有艰辛,也有快乐,但快乐多于艰辛,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一团漆黑,苦不堪言 。
(图片均为作者本人拍摄)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谢谢您的邀请!
【为什么有人说五六七十年代的农民怕过冬?】那个年代的人,吃不饱,穿不暖,慢长的冬天太难熬了,那样的冬天都怕过冬 。
推荐阅读
- 贵州拐枣为什么长得这么奇怪,有什么功效吗?
- 羊价下跌,有人说羊周期要来了,养羊户该如何应对?
- 180身高在美国算矮么 钟院士的身高有多高
- 长期吃饲料喂养出来的猪肉,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 为什么来农村挖野菜的人越来越多?
- 鸡蛋稳中有涨,牛羊持续高价,为何唯有生猪降价?
- 薤白俗称野蒜,你有过挖野蒜的经历吗?
- 睿取名字男孩,有寓意 睿怎么读
- 1千克苹果大约有多少个 1千克是几斤
- 免冠照片有什么要求 免冠照片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