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体温在37,人类体温普遍降低意味着什么?
这个只能说是人类进化的必然 , 因为人体37度的参考标准已经存在近200年了 , 虽然从生物进化角度讲 , 200年只是弹指一瞬 , 不足以这么大幅度的降低人体温度 。但别忘了近200年时间 , 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 几乎抵得上以往几千年 , 尤其是体力劳动方式的改变 , 以及抗生素药物的使用 , 都会使人体平均体温出现降低 ,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形容当前的人体条件:寿命比以前长了 , 但生命质量却没有以前棒了 。
文章插图
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 , 通过新陈代谢、体力劳动、血液循环等 , 产生了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机制 , 也就是所谓的“恒温动物” 。这种体温调节机制是人类在几万年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 而除了上述条件外 , 过程中可能还有与病毒抗争的因素 , 因为我们都知道人体发烧的过程就是在与病毒抗争的过程 , 37度的体温足以杀死大部分病毒 , 确保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 。
文章插图
最初的人类通过狩猎获得食物 , 现代人类通过种植获得食物 , 虽然方式不同 , 但不管狩猎还是劳作 , 身体肯定都处在运动过程中 , 所以在以往几千年甚至万年的时间里 , 人体新陈代谢基本保持一个速度 , 所以平均体温处在37度左右 。然而 , 近百年时间 , 因为科学技术的逐渐创新 , 人类进行了工业革命 , 工业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人类的双手 , 人类不再需要背负大量的劳作 , 所以新陈代谢在不知不觉中便降低了速度 , 从而也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体温 。
文章插图
另一个就是抗生素的发明使用 , 以往人类生病、病毒感染等 , 顶多使用草药辅助治疗 , 身体恢复主要还是得靠个人身体素质 , 也就是完全通过自身与疾病进行抗争 , 虽然疾病死亡率比现在要高很多 , 平均寿命也远不及当前 , 但只要是能扛过疾病 , 留下来的都是“精英” , 身体素质绝对没得说 。在与疾病进行抗争的过程中 , 人体温度起的作用非常大 , 然而当前面对疾病时 , 不管大病小病 , 人们都选择吃抗生素类药物 , 并且产生了依赖性 , 久而久之身体素质自然出现滑坡 , 体温也就相应降低 。
文章插图
其实我们可以大胆的揣测 , 以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 , 未来人类的平均寿命肯定还会持续延长 , 但相应的人体平均温度还会持续降低 , 因为人类现有的科学技术 , 大部分的出发角度都是为了解放人类双手 , 减少人类自身的肢体劳动 , 当未来人类只通过大脑就可以支配所有事项时 , 平均体温降低到何种程度 , 甚至都不敢想象 。
欢迎点击关注 , 留言一起探讨
其他网友观点免疫力下降了
其他网友观点人类再也没有37℃的正常体温了 , 意味着什么?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 , 自然科学课上学到的人体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 , 长期以来笔者也以此作为正常和异常体温的界限 。从去年疫情发生到现在 ,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 , 会非常留意自己的体温 , 而且出门的时候被测温已经成为常态 , 这个期间相信许多人都发现 , 原来自己正常的体温值肯定都要比37摄氏度偏低一些 , 而一些小区、商场等场所也将体温高于37.3摄氏度作为发热的标准 。为什么人类的正常体温 , 现在要比过去发生偏低的现象呢?
文章插图
人体温度保持相对恒定的调节机制
人体的皮肤既有将人体内部与外界隔离开来、提供有效阻止体内水分散失、电解质消散、外界物质侵入等作用 , 同时又起到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 。人体皮肤从结构上看共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 , 其中在表皮中含有游离的神经末梢 , 在真皮中还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 这些神经末梢相当于无数个灵敏的“感受器” 。
文章插图
这些“感受器”多种多样 , 不同的感受器 , 可以分别感受到外界的压力刺激、冷热刺激、痛觉刺激等 , 然后根据不同的刺激 , 形成相应的生物电信号 , 传递给神经系统 , 最后汇集到中枢神经系统到达大脑 , 然后在大脑的判断下 , 形成反馈信号 , 再传回给神经系统 , 进而支配肢体行为 。
文章插图
当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 , 冷刺激信号就会传输到大脑 , 大脑反馈信号推动身体不由自主地打颤 , 骨骼和肌肉收缩 , 身体相应器官和组织产热量增加 , 防止体温下降 。同时 , 皮肤和其中的血管也进行收缩 , 血液流动速度放缓 , 皮肤表面的温度下降 , 水分蒸发明显减少 , 体内的热量向外散失程度变低 , 身体内部的温度也就保持相对恒定了 。
文章插图
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 , 热刺激信号传递给大脑 , 反馈的信号重点推动皮肤血管的扩张 , 同时骨骼和肌肉变得舒张 , 产热量降低 , 血液流动速度变快 , 皮肤表层的温度上升 , 汗液生成速度加快 , 体内热量向外散发的效率变高 , 也保障了体温的相对恒定 。
文章插图
人的体温为何长期保持37摄氏度
包括人类在内的恒温动物 , 之所以会比变温动物更加适应环境 , 主要是体温的相对恒定 , 可以确保体内的生化酶 , 可以更加高效地维持体内的各项生化反应 , 从而提高运动能力和反应能力 。这些生化酶 , 一般对温度都非常敏感 , 温度太高和太低 , 都会抑制生化酶的活性 , 在活性降低时 , 变温动物不是因为环境温度高设法寻找低温环境 , 就是因为环境温度低而寻找外部热源 , 或者干脆休眠 , 这种生活习性显然不利于它们抢占更多的生态位 。
文章插图
在世界范围内 , 到处都充满着细菌、病毒、真菌等微小生物(病毒是介于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特殊群体) , 其中有一些对生物身体没有什么影响甚至有益 , 但是还存在着一批对身体有害的 , 如果被有害微生物感染 , 那么对生物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都会产生严重威胁 。而绝大多数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 对温度也十分敏感 , 适应的生存温度范围为4-38摄氏度 。
文章插图
对于动物个体来说 , 体温的升高 , 的确有益于杀灭侵入的病菌 , 但同时也会带来维持体温所需要的能量投入增加问题 。也就是说体温太低 , 杀灭不了病菌 , 体温太高 , 就需要进食更多的食物来获取维持体温的能量 , 因此 ,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 恒温动物最后都会在能量的投入和收益方面 , 演化出了一个平衡点 , 其中人类和其它灵长类动物的体温平衡点就是37摄氏度 , 鸟类的体温平衡点略高一些 , 一般在40-42摄氏度之间 。
文章插图
人类恒定体温下降的原因
19世纪 , 德国的研究机构曾经对2万余人的体温(腋下体温)进行了测量 , 发现基本维持在37度左右 , 当时就把37摄氏度作为人体的正常体温 。可是 , 在进入21世纪之后 , 有很多国家的研究机构 , 又对人类的体温进行了大规模的精确测量 , 在排除体温计问题、测量误差的因素外 , 最后测得的体温普遍在36.5-36.8摄氏度之间 , 这表明近200年来 , 人类的正常体温值的确是呈下降趋势的 。
文章插图
由于温度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以及与病毒进行抗争的一个标尺 , 人体平均正常温度的下降 , 也就从侧面表明这两方面的强度 , 在发挥功能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下降 。我想 , 在新陈代谢方面 , 主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 特别是工业技术革命 ,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 无论是日常生活 , 还是工农业生产 , 在现代化机器的辅助下 , 人类现在的体力消耗水平要远比200年前低 , 从而无形中慢慢降低了新陈代谢的水平 , 身体内部产出的热量变小 , 体温因而呈现下降趋势 。
文章插图
从与病毒进行抗争方面 , 在200年以前的社会 , 由于医学水平不甚发达 , 人类所面临的病菌侵扰、疾病的发生率都要比现在高得多 , 人体的免疫系统在与病菌的抗争中 , 需要较高的温度来保障杀灭病菌的效率 , 一些身体素质差、免疫系统低的人群 , 在与病菌的抗争中就会处于下风 , 甚至直接因病菌感染而产生重大疾病引发死亡 , 所以人的平均寿命较低 。后来 , 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 , 特别是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 , 人类在遇到疾病时 , 可以因病施药 , 提升了身体抵抗病菌的能力 , 人们不需要再需要较高的体温来进行保障了 , 这样人的自然寿命自然延长 , 但同时也对药物产生了依赖 , 免疫系统能力整体上也在持续降低 。
文章插图
【正常体温在37,人类体温普遍降低意味着什么?】除此之外 , 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加速了体温的下降 , 比如保暖衣物的多种多样、食物来源的日益丰富、室内温度的辅助保持(暖气和空调)等等 , 也都对人体适应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起到了加持作用 。综合以上的各种因素 , 有研究机构通过大量的样本数据 , 得出每十年人类的整体体温会下降0.05摄氏度左右的结论 。
推荐阅读
- 怎样练背
- 萎缩的洞庭湖变大了,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在哪里?
- 慢性湿疹 湿疹为什么复发怎么办
- 创业板科技股一览表 温氏为什么在创业板
- 5日均线金叉60日均线 60日均线为什么
- 民航值机的方式有哪些 为什么叫值机
- 乒乓球基本功练习方法是什么
- 为什么上海有这么多安徽人?
- 五岳五座大山各在哪里?
- 在什么条件下水可以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