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蔬菜、瓜果、肉类、鱼类等都吃不出原来的味道?

题主的问题想必大多数80后以前的人都感同身受,例如现在的西红柿很少能吃到沙软多汁的;黄瓜嫩绿带花,却少有“黄瓜味”;猪大肉瘦,却没有了解馋的肉香;鲶鱼个大,却没有了筋道的鲜香 。


为什么现在的蔬菜、瓜果、肉类、鱼类等都吃不出原来的味道?

文章插图

这种“味觉的不满足状态”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

首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瓜果蔬菜、肉鱼蛋奶等食物不再匮乏,也就失去了新鲜感 。而过去食物匮乏的时候,瓜果蔬菜、肉鱼蛋奶等都是相对紧缺的,人们难得吃到,所以在味觉上有更高的愉悦感,并且难以忘却 。以至于后来人们再次吃到这种食物的时候,就难免跟过去的那种“愉悦状态”作对比,从而形成味觉的不满足状态 。


为什么现在的蔬菜、瓜果、肉类、鱼类等都吃不出原来的味道?

文章插图

这种状态大多是心理上的感觉,人们为了找寻过去的“味道”,往往刻意营造过去的场景,例如一些把农家乐的环境装饰成过去的风格,就能有很好的体验 。

另外,这些可食用的动物、植物为了更大程度上的满足人们的消费量,人们不断改良选育,在生长速度、产量、抗病害等性状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而口感上逐渐退化 。

例如现在的反季节西红柿虽然可以全年供应,但口感较硬,缺少汁水,没有了过去的味道 。现在的肉食鸡42天就能出栏,其口感跟过去1-2年才宰杀的鸡,在口感上是不能相比的 。


为什么现在的蔬菜、瓜果、肉类、鱼类等都吃不出原来的味道?

文章插图

不过最近几年,“过去的味道”成了食品的一大卖点,人们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口感及味道了 。

关注【大乡】,了解更多三农知识!

其他网友观点

我是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人,那时候农村生活很困难 。市场不流通,能吃到的瓜果、副食等都是自家种植或生产队集体生产 。鱼是野塘的鱼,肉是自家养的猪等动物 。记忆中,那时的瓜果非常鲜甜可口,肉类都特别香,谁家炒肉,在田里干活都能闻到香气 。真是一家炊烟起,香飘满村庄 。现在怎么也吃不出记忆中的味道,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就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为什么现在的蔬菜、瓜果、肉类、鱼类等都吃不出原来的味道?

文章插图

第一,生态环境出现了明显变化

记得我们小时候在农村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污染 。这里所指的污染,既包括大气污染,也包括水污染,另外还有肥料污染,农药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等多种情况 。所以在那种原生态纯天然情况下种植出来的蔬菜水果,包括农村河里面或者鱼塘里面养的鱼,味道都非常的鲜美 。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现在很多农村地区其实也深受其害,很多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比如我们都知道,现在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过度使用农药,造成土壤营养不良,农残超标 。同时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工业无污染,对整个农作物以及养鸡也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所以现在的食物确实没有过去那种味道 。


为什么现在的蔬菜、瓜果、肉类、鱼类等都吃不出原来的味道?

文章插图

第二,人们对于过去生活的回忆总是十分美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小时候吃过东西,现在回想起来特别的美味 。但是如果现在再去吃的话,发现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味道 。其实这就是人类记忆的偏差,因为有些东西在脑海中形成了固有的记忆,哪怕现在的东西比过去好吃,可能也完全没有过去的那种感觉 。因为人类的需求很丰富,不仅仅要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同时还要有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 。所以,即使我们都知道过去农村很穷,生活很艰苦,但是现在回忆起来都非常的美好 。其实很多蔬菜鱼类食物,总感觉过去的比现在好吃道理也是一样的 。


为什么现在的蔬菜、瓜果、肉类、鱼类等都吃不出原来的味道?

文章插图

第三,现在不愁吃,不愁缺,物质过于丰富带来的不利影响

过去的农村里面是什么都吃不到,什么都想吃 。但是现在的情况跟过去完全不一样,现在什么都有,但是什么都不想吃 。其实这就是几十年来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一个表现,现在中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今年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各种生活资料过于丰富 。就像老话说的那样,过去农村人吃草,城里人吃肉,现在农村人吃肉,城里人要吃草 。其实这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物质丰富带来的一种负面影响 。小时候,一粒饭掉在桌上肯定要捡起来吃 。现在很多人浪费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


为什么现在的蔬菜、瓜果、肉类、鱼类等都吃不出原来的味道?

文章插图

当人们对食物不再珍惜的时候,自然会觉得食之无味 。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可能并不一定准确,如果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或者想法,欢迎您在下面留言评论,说一说您的观点,感谢阅读 。

其他网友观点

【为什么现在的蔬菜、瓜果、肉类、鱼类等都吃不出原来的味道?】因为都是速成的,使用了大量的催熟药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