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加减治崩漏医案、配方

崩漏
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 。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 。若经期延长达2周以上者,也属崩漏范畴,称为“经崩”或“经漏一般突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者叫崩;淋漓下血,来势缓,血量少者叫漏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其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 。而引起冲任损伤的常见原因有肾虚、脾虚、血热和血瘀 。龙胆泻肝汤清利肝经湿热,对于肝郁化火,下迫冲任者,有较好疗效 。
【病案举例】
毕玉莲,女,41岁 。素体性情急躁,因爱女暴夭,悲痛不已,肝气抑郁化火,下迫冲任,以致经来如崩,业旬余经血颜色殷红夹块,带下黄白腥臭,伴有头昏耳鸣,口干思饮,五心烦热,胸闷烦痛,心悸不宁,夜寐不实,大便干结难解,时带血迹,舌尖有朱砂点,边紫,两脉弦细 。盖肝藏血而主疏泄性刚而喜条达,今抑郁伤肝,疏泄无权,失其藏血之职,以致冲任失固,迫血妄行 。宜清肝经火热 。处方:龙胆草15g,炒山栀15g,炒黄芩10g,炒柴胡5g,生地15g,木通5g,泽泻8g,当归炭15g,生甘草5g,地榆炭15g,贯众炭15g 。上方服用3剂后崩止 。
按:崩之为患,病因各端,本例系肝经郁火下迫冲任,以致血海沸腾,血热妄行,故用本方直捣肝经巢穴,使火泄郁散而使崩止,亦即寒因热用、实则泻之之义,非见血止血所及也 。
原发性闭经并周期性发热
【病案】
方某,35岁,已婚,工人 。1991年10月26日初诊,原发性闭经伴周期性发热3年 。患者年至18岁,因经水未至而开始诊治,经中西药多方治疗均无效,而测基础体温为典型双相 。后经CT扫描确诊为“先天性实质性子宫” 。1988年结婚,婚后出现每月周期性发热1次,体温在38~39℃之间,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方能退热 。自感口苦心烦,失眠多梦,头晕倦怠,大便燥结,小便色黄 。舌质红、苔薄少津,脉弦 。证属冲任阻滞,肝失条达,郁火内炽 。治宜清肝解郁,滋阴泻火 。处方:龙胆草12g,栀子12g,黄芩12g,柴胡8g,生地12g,木通9g,泽泻12g,麦冬12g,钩藤12g,生大黄12g(后下),牛膝12g,甘草6g,进药4剂后,大便已通,口苦、心烦等症减轻,未见发热 。但仍头晕胁胀,口干喜饮,舌尖红、薄黄,脉细弦 。继上方去龙胆草、生大黄,加玄参12g,川栋子12g,山茱萸12g,服药14剂后,于12月2日来诊,告知已2月未发热,近日头胀,眉棱作胀,口干,大便结,查舌尖红、苔薄 。仍属肝旺气滞,气失调达 。改投栀子12g,黄芩12g,知母12g,柴胡6g,郁金12g,青蒿9g,车前草12g,泽泻12g,钩藤12g(后下),川楝子12g,麦冬12g,玄参12g,火麻仁12g,服7剂 。后继以本方加减调治2月,病告痊愈 。随访2年,未再出现周期性发热8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崩漏医案、配方】按:本例属中医学“石女”范畴,临床较为少见 。情志抑郁,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相火旺盛,是本病发热的重要原因 。治疗则以龙胆泻肝汤疏肝泻火,直折其火势;加钩藤平抑肝阳,疏散郁热;牛膝引火下行;生大黄通便泻火;玄参、麦冬、山茱萸、生地、泽泻滋补肾水,使冲任之气得平,郁热得散,阴血得补,其病故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