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解毒汤加减治宫颈炎医案

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包括宫颈阴道部炎症及宫颈管黏膜炎症 。临床见多为宫颈管黏膜炎,因宫颈管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抗感染能力差,易发生感染,且宫颈管黏膜皱襞多,一旦发生感染,病原体难以清除,从而导致慢性宫颈炎症 。
宫颈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宫颈炎主要见于感染性流产、产褥期感染、宫颈损伤和阴道异物并发感染,病原体为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等一般化脓性细菌 。表现为阴道黏液脓性分泌物,伴外阴瘙痒或灼热感 。若治疗不彻底可转变为慢性宫颈炎,其最常见的病理表现为宫颈糜烂,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 。
本病属中医“带下病”范畴 。其病因病机多由外湿内侵或内蕴湿热,湿毒侵入冲任,波及肝脾肾所致 。本病初起多实证,久则转为虚证,虚证又易复感实邪 。治疗原则以清热利湿止带为主,给药途径有内服中药和外治法,也可使用针灸疗法 。
【临床应用】
糜澜以黄连解毒汤化裁外用治疗宫颈糜烂38例,年龄最大49岁,最小20岁,平均34.5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个月 。轻度12例,中度18例,重度8例 。临床主症为白带增多、脓性、有时夹血丝 。伴下腹腰骶痛者5例,伴性交痛者3例妇科检查时宫颈接触出血者11例,其余除白带异常外无其他伴随症状 。经白带化验排除滴虫、霉菌性阴道炎 。根据丁曼琳主编的《妇产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以糜烂面占整个子宫颈面积的大小可分为三度:轻度为糜烂面占整个子宫颈面积1/3以内;中度为糜烂面占整个子宫颈面积;重度为糜烂面占整个子宫颈面积2/3以上 。
治疗方法:黄连解毒汤化裁,方药:黄连、黄柏、黄芩、栀子、苦参各100g,明矾20g,共碾成粉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扩阴器暴露宫颈,以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清洁宫颈及阴道后,将适量药粉喷洒至宫颈糜烂面,3天上药1次,5~10次为1个疗程 。伴腰腹痛、性交痛者配合静脉滴注0.2%氧氟沙星注射液00ml及0.5%甲硝唑注射液250ml,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1个月复查 。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宫颈光滑无充血;有效:症状减轻,糜烂面积缩小,宫颈表面凹凸不平程度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
治疗结果:治愈19例,占50.0%;有效16例,占42.1%;无效3例,占7.9%;总有效率为92.1% 。
按:宫颈糜烂病机为火毒内盛,外炽肌肤 。故选用《外台秘要》
中具有泻火解毒功效、主治三焦火毒热盛之证的黄连解毒汤加味外治,黄连泻火解毒、燥湿杀虫;黄芩、黄柏功效与黄连相似;栀子清热泻火凉血;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明矾燥湿解毒、杀虫止血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燥湿杀虫,凉血止血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诸药均可杀灭或抑制各种细菌、真菌及滴虫,且有抗炎、止血作用 。故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较好 。
【病案举例】
刘某,女,41岁,1996年7月21日初诊 。诉外阴瘙痒,带下稀水、色黄量多、有气味,1天换内裤6~8次,经妇科诊为宫颈糜烂、阴道炎 。用消炎药效果不佳,妇科建议中药治疗,察其形体丰腴,舌淡苔白,脉浮弦 。拟以化湿解毒之法,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减,药用:黄连10g,黄柏10g,茯苓10g,栀子15g,黄芩15g,蒲公英20g,苦参20g,地肤子20g,冰片10g,甘草10g3剂,水煎外洗,1天2次 。每次坐浴15min,并每晚用湿药棉塞阴道,连用3天后,诸症减径,继用上方加五倍子5天 。1996年8月2日来诉,带下及瘙痒已消失,无任何不适,妇科检查,阴道炎已愈,宫颈光滑,无分泌物,临床痊愈,随访未复发
【黄连解毒汤加减治宫颈炎医案】按:该证属脾虚湿盛、湿毒下注,黄连解毒汤加蒲公英、土茯苓,增强解毒化湿、杀虫止痒之功,首诊3天后,瘙痒减轻,带下量减少,二诊加五倍子,加强收敛、固涩作用,虽为外用,但药物直达病所,增强解毒化湿之功,因而获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