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治原发性高血压医案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但各种证候均可兼有血瘀证,以临床上常见的阴虚阳亢,肝火亢盛,阴阳两虚,痰湿壅盛4种证型为例,阴虚阳亢证,因阴液不足,脉络涸涩,阳热亢盛,煎熬津液可致血瘀;肝火亢盛证,因火盛耗气伤津,或迫血妄行可致出血或血瘀;阴阳两虚证,因阳虚生寒,寒凝血脉可致血瘀;痰湿壅盛证,因痰凝湿聚,阻塞脉络可致血瘀,而顽固性高血压多因疗效差病程长,久病入络导致血瘀,以上是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血瘀证的理论依据,现代研究也证实高血压患者的血粘度较正常人高,其血液处于一种高凝状态,这与血瘀证的研究相一致,参合《医宗金鉴》“瘀血停止,神迷眩晕,非纯用破血之剂不能攻逐荡平也”和《景岳全书》:“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之论,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
【病案举例】
傅氏临床观察一般资料:204例中男性128例,女性76例,年龄50~59岁76例,60~69岁96例,7岁以上32例,病程5年以下者28例,5~10年104例,10年以上7例,高血压病分期属1期36例,2期124例,3期44例 。诊断依据:根据病史、体检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高血压病诊断、分期参照《高血压病》(胡大一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治疗方法:除24例血压较高、病情较重时临时给与硝苯地平缓释片、依那普利片口服治疗外,其余病例均以内服加味补阳还五汤为主,辅以休息、限制食盐摄人、静脉点滴极化液等一般治疗措施 。加味补阳还五汤药物组成为黄芪6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5g、当归15g、赤芍10g、地龙20g、益母草20g、川牛膝20g、杜仲20g、黄柏10g 。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3次服,14天为一疗程 。疗效观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评定,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且具备下列1项:①舒张压下降不少于10mmHg,达到正常范围 。②舒张压虽未正常,但下降幅度不少于20mmHg 。有效:临床症状减轻,且具备下列1项:①舒张压下降少于10mmHg,但已达正常范围 。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正常范围 。③收缩压下降不少于30mmHg无效临床症状改变不明显,且血压下降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治疗结果:204例中治疗1个疗程60例,2个疗程108例,3个疗程36例 。显效124例,有效7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6.08%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原发性高血压医案】按:补阳还五汤为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由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地龙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功效,原为治疗中风偏瘫的着名方剂 。受着名中医学家岳美中教授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经验的启迪,用该方加味治疗部分中老年高血压病,常获良效 。药理研究证明,黄芪有降压作用;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黄柏均有不同程度的钙通道阻滞作用有文献报道,补阳还五汤能控制实验动物的体重,显着降低其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从而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临床上高血压病常常偏重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但在临床中发现部分中老年患者确实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气虚血瘀,故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而获较好疗效 。结合本观察,气虚血瘀状态可能是高血压病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