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治中风偏瘫医案

现代医学将中风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两者都有血瘀的共同点,瘀血造成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组织缺血、水肿、颅内压升高甚至导致脑疝的形成,或脑干受压,危及生命,此时血管扩张剂一定要慎重使用,否则可能加重脑水肿,导致脑疝的形成,这与中医理论不谋而合,如《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天津一患者,患中风,昏迷不 。
醒,某医投补阳还五汤一剂而亡 。”又如《上海中医杂志》1981年第二期《失败的教训也应吸取》报告:“某患者,男性,患脑血管意外经西医抢救后,遗半身不遂,投补阳还五汤,血压升高,面红,头痛加重,幸识证及时,速转羚羊钩藤汤合温胆汤治疗,病情遂稳定,再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告愈 。”由此可见,对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瘫,必须要辨证论治,绝不能一见到偏瘫,认为古人已创立了治偏专方便盲目使用,有的可能治好了,有时就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补阳还五汤是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很好的方剂 。
【临床应用】
姚氏认为,中风的病位在脑,故治法应以醒脑开窍、益气活血、行瘀通络为主,熄风、清热、除痰、通腑、育阴为辅 。主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味 。药用葛根、石菖蒲、川芎、赤芍、红花、桃仁、地龙、水蛭、土鳖虫、党参、黄芪、当归、麝香、冰片、马钱子等 。通过临床验证,方中重要药物剂量宜大,如对脑血管供血功能有很好调节作用的葛根用50~100g,石蒲用20~30g;有益气养血作用的黄芪100~250g,党参100g为佳;活血行瘀通络药应在15g左右;香窜通经药麝香每次0.05g、冰片0.5g(兑);若用马钱子通经活络,可将炮制好的马钱子3~5g入药久煎,可温和无毒 。在脑出血停止后3天(不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应将破血耗气的土鳖虫、水蛭减去,改用乳香、没药,二药有活血生肌作用,有利于受损脑组织“重塑” 。如肝阳暴亢者酌加石决明、珍珠母、天麻、钩藤;肢体抽动者加全蝎;肝火甚者加胆草、栀子、黄芩;风痰、热痰、痰多者选加胆南星、天竺黄、竹沥、瓜蒌、贝母;腑实加大黄、芒硝阴虚加生地、玄参、麦冬 。随症选加1~2种,临床疗效显着 。
【病案举例】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中风偏瘫医案】张某,女,47岁,2000年元月28日就诊头痛、眩晕、半身不遂1h 。有高血压病史,此次因玩牌情绪激动突感头痛,左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拘急,狂躁呼叫,面红目赤,舌质红绛,脉弦有力 。诊断为中风,属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急用西药氯丙嗪镇静,甘露醇降颅压,6-氨基已酸止血 。次晨经CT扫描确定为右大脑半球中部出血,血肿3cm×4cm,住院治疗5天,脑出血停止,病情稳定,但左侧肢体软瘫,面色偏白,气短乏力,舌质暗红无苔,脉细弦 。此乃气虚血瘀,脉络失养致脑窍开启缓慢,肢体痿废失用 。治以醒脑开窍,益气活血,行瘀通络法 。用补阳还五汤加味:葛根60g,石菖蒲、当归各20g,川芎、赤芍、红花、桃仁、地龙、乳香、没药各15g,黄芪100g,党参60g,麝香0.1g(兑),冰片1.0g(兑) 。用冷水浸泡,武火煎至沸腾,改文火煎20min,取药汁200ml,照煎3次,将3次药汁混合,以文火浓缩,最后保留药液500ml,分早、中、晚3次服,日1剂 。连服1周后患肢已能拖动 。原方葛根增至80g、石菖蒲30g、黄芪200g、党参80g,日1剂 。连服1周后能下床活动 。再将原方葛根增至100g、石菖蒲30g、黄芪250g、党参100g,减去乳香、没药、麝香、冰片,加土鳖10g、水蛭15g、制马钱子5g,仍一日1剂 。其间由亲属对患肢揉、捏、拍、按,日2次,服药2周后,活动如初 。后用脑心通、脑复康等药物巩固疗效,观察1年余无复发53张某,男,56岁,2000年2月18日就诊 。突感头痛,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偏身麻木30min 。有高血压史,经CT扫描确定为左大脑半球中部出血,血肿4cm×6cm,住院治疗7天,脑出血停止,病情稳定 。但右侧肢体软瘫麻木,语言謇涩,面色偏白,气短乏力,舌红无苔,脉细弦 。此乃气虚血瘀,脉络运行不畅,清窍未开,肢端痿软 。治以醒脑开窍,益气活血,行瘀通络法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葛根、党参各50g,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地龙、乳香、没药各15g,麝香0.1g(兑),冰片1.0g(兑),石菖蒲、当归各20g,黄芪80g 。服用方法与例一相同,以后每5天将葛根、石菖蒲、黄芪、党参增量1次,仍一日1剂,并由亲属帮助做患肢按摩及屈伸活动 。服药2周患肢已能抬起 。从第三周起将葛根增至100g、石菖蒲30g、黄芪250g、党参100g,减去麝香、冰片,改用制马钱子5g,日大致相同,随访1年余效果良好生活能自理 。善后处理与例一按:上两例在治疗过程中也偶有兼症,头晕、心烦、口干苦时加用石决明、胆草、栀子;咯痰或痰多时加用天竺黄、瓜蒌、贝母、竹沥;大便干燥时加用生大黄;口干渴时加用生地、玄参 。但不是所有后遗症都适应补阳还五汤,临证必须辨证论治,若离开了这一基本精神,墨守成规或呆板套用现代研究证实的某些药理作用,很难收到预期效果,需注意的是黄芪在方中一定要重用,原方中黄芪用量很大,重在补气,气旺血亦行,祛瘀而不伤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