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肝熄风汤加减治月经异常医案

月经异常是指月经周期、行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的异常,或非生理性闭经,或伴随月经期以及绝经前后出现有关症状的一系列疾病 。
常见的月经失调有月经过多、过少,或月经先期、后期,痛经,闭经,经前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 。此外还有如暗经、异位月经、周期间流血、周期间疼痛、月经疹等临床少见的月经异常 。
(1)暗经极少数妇女的卵巢及子宫内膜虽有规律性周期变化,卵巢周期结束时,子宫内膜会自行退化而无月经出现,即使给予性激素周期治疗,也不会引起子宫出血 。这类变异情况,俗称“暗经,但其不影响生育功能 。
(2)异位月经又称代偿性月经或倒经 。在子宫外其他部位出现与月经同步的周期性出血,最多发生在鼻腔黏膜的一些区域,当血中雌激素增高时,鼻黏膜充血肿胀;当雌激素下降时,黏膜血管扩张,脆性增加,引起破裂和出血 。有的甚至只有周期性鼻出血而无月经现象 。
(3)经血倒流由于子宫位置后倾等原因,使经血排出不畅,引起子宫腔内压力增高,导致经血通过输卵管而流入盆腔,种植于卵巢表面、子宫直肠窝(盆腔的最低凹处),或盆腔内其他器官和腹膜等处使异位子宫内膜也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发生增生、分泌和出血等变化 。)(4)月经疹每逢经期或月经前后,周身皮肤瘙痒,出现疹块,皮肤疹块伴随月经呈周期性出现,月经停止后会逐渐缓解至消失 。
【病案举例】
吴某,女,46岁,1996年5月初诊 。患者经乱无期,量时多时少近3年,曾于本市多家医院诊治,曾作妇检、B超、诊刮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被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刻下患者面色苍白,精神不振,月经量多有块,伴口干、乏力、腰酸、五心烦热,经前乳房胀痛、黄带量多,脉沉稍滑,舌红苔白 。诊为崩漏,为肝肾阴虚兼气虚血瘀型 。治以补肝肾为主,兼益气活血 。以镇肝熄风汤加减:赭石20g,白芍20g,天冬20g,元参20g,龙牡各20g,黄芪20g,川楝5g,三七粉2g(包),龟板胶10g(包),芥穗炭10g,甘草5g 。水煎,日服2次 。3剂后血量减少,5剂血止,连服月余诸症消 。后以六味地黄丸、八珍益母丸、逍遥丸善其后,随访1年未复发 。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月经异常医案】按:患者素来肝旺,加之出血日久使肝血失养,肾水亏虚,相火妄动,灼伤胞脉,迫血妄行而致崩漏,故用白芍、天冬、元参、龟板胶滋补肝肾之阴,黄芪补气摄血,代赭石、龙骨、牡蛎潜肝肾之浮阳,川楝、芥穗疏肝、清肝、散郁火,三七祛瘀生新 。使阴育、阳潜、阴阳平衡,出血自止 。本方关键在于清热不要过寒,补虚不要太过,化瘀不要太甚,防新血随下;既能抓住病机,又能药随症转,机动灵活,方可药证合一,病能自愈 。
【病案】
王某,女,30岁,1996年初就诊 。患者经前衄血年余14岁月经初潮,经期常提前,色红,量尚可,近一年来,每到经前鼻衄、量少,遇怒量多伴乳房胀痛,烦躁易怒,黄带量多,时有腰酸、腹胀,舌边尖红,脉滑数,诊为逆经,因肝郁火旺而致,治以固肝肾之本、降逆清热 。处方:牛膝30g,龙牡各30g,茵陈10g,元参20g,麦芽5g,川楝5g,杭芍20g,天冬20g,龟板20g,赭石0g,甘草5g水煎服月余,未见逆经 。
按:《沈代妇科要笺书》云:“逆经仍有升无降,倒行逆施,多由阴虚于下,阳反上冲… 。”故本病以肾水不足为本,肝疏太过为标,本方标本同治以白芍、元参、天冬、龟板滋其阴,以牛膝、赭石、龙骨、牡蛎降其阳,佐以川楝、麦芽疏肝散郁火,使水足火清,其逆自降而病愈 。
【病案】
凌某,26岁,职员 。1988年3月12日初诊 。近年来经期常出鼻血,经闭或经量少而色黑 。经前即有少腹作胀,鼻腔烘热,遂见鼻衄,血色鲜红,人夜常红染枕巾 。经多方诊治未见显效 。诊时经期将届,少腹已感不适,伴有口干咽燥,心烦少寐,大便干结 。见患者面色潮红,形体消瘦,脉弦细带数,舌红苔薄黄少津 。辨证为阴血不足,肝阳上亢,气血逆上,欲作倒经 。治宜滋阴潜阳,凉血调经 。拟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15g,代赭石20g(先煎),生龙牡各30g(先煎),生龟板20g(先煎),生白芍15g,细生地12g,牡丹皮10g,益母草15g,天麦冬各12g,京玄参10g,制川军9g,川楝子6g,生甘草5g3剂后月经来潮,经量比以往增多,眼肿见退,大便转畅,未见鼻衄 。原方去川军继服3剂,5日后经净 。下次月经来潮之前,又服原方5剂,按时经行 。随访半年,倒经未作 。
按:倒经又称逆经,即每逢经行前后出现吐血或衄血的证候 。若此证为阴虚阳亢所致者,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方中怀牛膝引血引热下行,代赭石、龙牡、龟板、白芍药平肝潜阳,玄参、天麦冬滋阴涵木;生地、丹皮、益母草凉血调经,川楝子、甘草疏肝和中 。诸药合用,使阴复阳潜,热清血宁,经行得畅而衄血自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