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加减治风湿性心脏病医案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 , 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 , 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 。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中医学认为风湿性心脏病多属于“怔忡”、“喘证”、“水肿”、“心痹”等范畴 。其病机主要是风寒湿邪内侵 , 久而化热或风湿热邪直犯 , 内舍于心 , 乃致心脉痹阻 , 血脉不畅 , 血行失度 , 心失所养 , 心神为之不安 , 表现心悸、怔忡 , 甚而阳气衰微不布 , 无以温煦气化 , 而四肢逆冷 , 面色晄白 , 颧面暗红 , 唇舌青紫 。水湿不化 , 内袭肺金 , 外则泛溢肌肤四肢或下走肠间 , 见到浮肿 , 咳嗽气短 , 胸闷脘腹痞胀 , 不能平卧等证 。
【病案举例】
【四逆汤加减治风湿性心脏病医案】1.陈氏34治疗病例 , 叶某某 , 女 , 40岁 , 农民 , 1989年7月16日初诊 。患者有“风心病”病史15年 , 3天前因外出遭雨淋 , 全身尽湿 , 今全身浮肿 , 面色苍白 , 自汗肢冷 , 腹部胀大 , 胸闷心悸气急尿少 , 脉细弱 , 舌淡苔白腻 。辨证:心阳虚衰 , 水气凌心 。急投益气回阳救逆法 , 用茯苓四逆汤合生脉散加味:石茯苓、麦冬各15g , 西党参20g , 淡附片、广地龙、炙甘草、山茱萸各10g , 五味子、千姜片、川桂枝各5g , 三七粉3g(冲) 。3剂后 , 厥逆已回 , 自汗止 , 四肢转温 , 水肿明显消退 , 心悸气急好转 。前方去山茱萸 , 加怀牛膝15g , 五加皮10g , 共服15剂 , 肿尽退 , 腹水消 , 气急平心悸亦愈 。后续进补益心肾之剂5剂 , 以巩固治疗 。
按:患者素有“风心病” , 心阳衰微 , 不能温煦脾肾 , 致使水湿泛溢 , 浊阴内阻 , 水气上逆凌心 , 故见心悸、喘汗、肢冷 , 脉细弱 , 证属阳虚欲脱之象 , 方用茯苓四逆汤合生脉散加桂枝、山茱萸 , 益气敛汗、温阳救逆 , 广地龙、三七粉活血祛瘀、强心平喘 , 故阳回寒消 , 诸症悉除而获良效 。
2.叶氏治疗病例 , 徐某某 , 男 , 30岁 。1989年3月8日初诊素患风湿性心脏病 , 今鼻衄不止 , 面浮足肿 , 按之凹陷 , 面色苍白 , 心悸胸闷 , 腹胀肢冷 。舌质淡、苔薄白 , 脉细 。证属心阳衰微 , 气不摄血 。治当急以益气回阳救逆 , 佐以固摄止血 。以茯苓四逆汤合生脉饮加味:茯苓、党参各15g , 麦冬、车前草、侧柏叶各10g , 淡附子6g , 五味子、怀牛膝各9g , 参三七粉(吞)、干姜、桂枝各3g , 艾叶、炙甘草各5g.2剂后 , 鼻衄明显减少 , 四肢渐温 , 心悸胸闷亦除 。舌淡、苔白 , 脉沉细 。前方即效 , 原方再进5剂药后惟感乏力、头昏 , 余症均除 , 以上方去车前草、侧柏叶、五味子、参三七粉、艾叶 , 加五加皮9g , 巩固疗效 。
按:本案乃系心阳衰微 , 不能温煦脾肾以致气不能摄血 , 故鼻衄不止;心阳不足 , 虚阳欲脱 , 故见心悸胸闷、肢冷肢肿之候 。用茯苓四逆汤合生脉饮以益气统摄、温阳救逆 , 参三七粉、艾叶、侧柏叶以活血止血 , 怀牛膝以引血下行 , 诸药同用 , 共奏奇效 。
推荐阅读
- 四逆汤加减治肺源性心脏病医案
- 四逆汤加减治病毒性脑炎后遗症医案
- 四逆汤加减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医案
- 四逆汤加减治缺血性脑卒中医案
- 四逆汤加减治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医案
- 四逆汤加减治中风偏瘫医案
- 四逆汤加减治震颤性麻痹医案
- 四逆汤加减治呕吐医案
- 四逆汤加减治急性胆囊炎伴胆绞痛医案
- 羊肉汤去膻味的方法 羊肉汤的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