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化瘀方的配方组成
【配方组成】当归10g,炒白芍15g,白术10g,茯苓15g,
柴胡5g,香附10g,砂仁8g,郁金10g,青皮10g,乌药10g,穿山甲10g,鳖甲20g,薏苡仁30g,泽泻10g,焦三仙各12g,甘草3g
【作用与功效】健脾疏肝,理气化瘀.
【适应证】慢性肝炎,肝硬化.两胁胀痛,胸脘痞满,
积证,脾虚肝郁,气血瘀阻.
【李氏临证心得】积聚是由于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郁结腹内而致,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积证多为血瘀,固定不移,胀痛或刺痛,病久难治;聚证多为气聚.时聚时散,攻窜胀痛.本病治疗应注意攻补之间的关系.
曾治朱某,男,38岁,于1991年5月4日来诊.主诉:
两胁胀痛10年,左胁下积块伴隐痛2年.病史:1981年春节期间因饮酒过量,感两胁胀痛,胸脘痞满,纳差.
【理气化瘀方的配方组成】1981年4月25日入商丘市人民医院诊治.经B超及肝
功检查确诊为:慢性肝炎.应用肝泰乐、维生素C、维生素E、云芝肝泰、肌苷等药物,治疗4个月后,病情好转出院.
但以后每因情志不遂或饮酒过量而病情加重.1983~1988年期间,曾服中药400余剂,疗效欠佳.
4月12日在河南医学院一附院检查:肝功:血清总蛋白61g/L;白蛋白31g/L;球蛋白30g/L.B超:肝右叶缩小,肝表面不光滑,有结节状改变.脾厚65mm;脾静脉内径11mm;门静脉内径15mm;提示为肝硬化.现左胁下按之有积块,腹胀,纳差,嗳气,身倦乏力,齿衄,大便溏薄,日行2~3次,面色晦暗,形体消瘦.舌质暗淡,舌体胖大,舌边见齿痕,苔白稍腻,脉弦细.
中医诊断:积证(脾虚肝郁,气血瘀阻).西医诊断:肝
硬化.治法:健脾疏肝,理气化瘀.
逍遥散加减:当归10g,炒白芍15g,白术10g,茯苓15g,柴胡5g,香附10g,砂仁8g,郁金10g,青皮10g,乌药10g,穿山甲10g,鳖甲20g,薏苡仁30g,泽泻10g,焦三仙各12g,甘草3g.12剂,水煎服.并配服鳖甲煎丸,每次6g,每日3次.
二诊:1981年5月18日.精神转佳,腹胀纳差、嗳气
减轻,乏力,偶有齿衄,舌质淡暗,舌体胖大,苔薄白,脉弦.上方去青皮,加延胡索10g,土鳖虫10g,牡蛎15g.12剂,水煎服.
三诊:1981年5月29日.纳食增加,腹胀,嗳气大减,
齿衄消失,周身较前有力.此后又宗上方加减调治2个月,患者自觉诸症消失,1991年10月8日经本县医院做B超复查:脾厚43mm.守方加减继服,以善后调治.
【解读赏析】本病之积,辨在肝郁侮脾,脾虚肝郁,气血瘀阻.治宜健脾疏肝,理气化瘀.方用逍遥散加减,药用当归、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培补脾土;柴胡、香附、青皮、乌药疏肝理气,解郁;砂仁理中和胃;穿山甲、鳖甲活血祛瘀,软坚散结;薏苡仁、泽泻健脾利湿;焦三仙消食和胃;同时配服鳖甲煎丸活血化瘀,软坚消症.
夫积聚者,积累聚集,蕴积;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
胀的病证.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积聚涉及腹腔脏器多种疾病,是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病证.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学对积聚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认识,尤其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治疗思想及一系列有关的方药,对减轻甚至治愈积聚病证具有重要的意义.
积聚之名,首见于《灵枢·五变》:"人之善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弱,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内经》里还有伏梁、息贲、肥气、奔豚等病名,亦皆属积聚范畴.在治疗方面,《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的"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等原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难经》对积聚作了明确的区别,并对五脏之积的主要症状作了具体描述.《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将疟疾引起的症瘕称为疟母,并以鳖甲煎丸治之.《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对积聚的病因病机有较详细的论述,并认为积聚一般有一个渐积成病的过程,诸脏受邪,初未能为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证治准绳·积聚》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疗是病必分初、中、末三法"的主张.《景岳全书·积聚》
则对攻补法的应用作了很好的概括,"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医宗必读·积聚》
把攻补两大治法与积聚病程中初、中、末三期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指出治积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屡攻屡补,以平为期",颇受后世医家的重视.
推荐阅读
- 理气消聚方的配方组成
- 理气止痛方的配方组成
- win10启动项管理在哪里设置
- 班秀文健脾理气,和中降逆方的配方组成
- 好词好句摘抄富有哲理性短的
- 不安全的心理状态有那几种
- 车上有飞漆点怎么处理 关于汽车飞漆的处理
- 李振华理脾愈疡汤的配方组成
- 慢性气管炎 理肺祛痰法治疗咳嗽方的配方组成
- 结婚证在哪里办 是怎么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