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经典的上海方言大全

语言不仅仅使人们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和信息的载体 。中华文化的多元化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上海方言作为上海文化中的一部分,也为上海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因素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上海文化中的上海方言吧 。
【盘点经典的上海方言大全】上海话又称上海闲话、沪语,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 。上海话也是吴语的重要代表,与吴语太湖片其他方言基本能互通 。
狭义上海话指上海市区方言,也就是现在被广泛使用和认同的上海主流通用方言 。上海话是以本地吴语为基础,自然融合上海开埠后的吴语区各地移民方言而成的一支新型城市吴语 。
广义上海话还包括各上海本地(郊区)方言,主要包括浦东话、松江话、嘉定话、崇明话、金山话、青浦话、奉贤话等 。上海地区原由江东11个县组成,方言反应江东文化信息 。
上海话是在上海地区悠久历史中形成的方言,汇聚了吴越江南语言文化的精华,有深厚文化积淀 。上海话承载上海这座城市的时代回音、文化血脉、历史记忆 。上海要努力建设成一个有个性特色的东方文化明珠,理应继承上海语言文化的灵魂 。
上海旧属松江府,曾隶属嘉兴辖下,语言以嘉兴话为主 。松江府成立后,松江地区方言在嘉兴话的基础上独立发展,形成吴语中相对滞后的松江话 。根据《松江府志》记载:明代是“府城视上海为轻,视嘉兴为重”,而到清朝则是“府城视上海为轻,视苏州为重”,苏州话是上海话语音形成过程中重要的吴语代表音源头之一 。上海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都能够十分容易地被其他吴语的使用者理解 。近代移民中占优势的吴语宁波话对上海话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上海话是在上海悠久历史中形成的方言,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上海原来处于吴地并不发达的海滩,上海话在开埠前是吴语中发展相对滞后的语言,因此在上海话中至今还保存着比别的地方更多的古代语音、词语和语法现象及其反映出来的古代江东文化信息,甚至还保留着历史上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的百越民族语言文化遗迹 。
上海开埠以后,在160年中迅速发展而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五方杂处,中西交汇,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上海话在开埠后的语言杂交优势中取得长足的发展,汇聚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尤其是商业社会的种种精细的词汇、成语和谚语,各类词语发展得丰富多彩 。
比如发达的商业活动,使大量的商业词语,如“撬边”、“卖相”、“套牢”、“推扳货”等,被引入到上海的日常生活中来;由于思想活跃,还产生了大量的惯用语,如:出风头、收骨头、戳壁脚、淘浆糊、七荤八素等,充满了海派文化的奇思遐想,使上海话成为了一种非常具有文化表现力的方言 。而充分挖掘上海方言这个丰富的宝藏,可以将上海人民的生活细貌、民俗文化和上海社会变迁面貌展现得栩栩如生 。
上海文化又是在中西文化交融中勇于创新的文化 。当年,上海人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见一件就在上海话中造一个新名词,大量新词如自来水、电灯泡、马路、洋房、书局、报馆、沙发、课程、马达、麦克风、敲竹杠、小儿科等等,反映了现代文明在上海的渐进 。这些词语后来大多为普通话所吸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