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孝两口子明明是府里的管家,却让女儿在宝玉房里当低等差,这是为什么?

林之孝两口子都是贾府里的管家,也很有远见,想让女儿有一个好差事,易如反掌 。特别是林之孝家的还是王熙凤的干女儿 。可是,他们却安排女儿做了一个负责烧水,扫地,喂鸟的三等丫头 。这中间可有什么深意?


林之孝两口子明明是府里的管家,却让女儿在宝玉房里当低等差,这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林之孝两口子明明是府里的管家,却让女儿在宝玉房里当低等差,这是为什么?】回答问题前,先看看周瑞家的女儿的归宿 。周瑞家的,王夫人陪房,她的女儿也是个奴才,却嫁了冷子兴 。一个与贾雨村平起平坐的古董商人 。究其原因,当初定也是如小红一.般,做一个不起眼的小丫环,然后到了年纪,求主子恩典,放了奴籍,嫁个良人,从此走上有着人身自由的幸福之路 。

难道做了二等丫头,一等丫头就没有如此的幸运吗?而且一等丫头,二等丫头所受的教育,得到的待遇要比三等丫头高的多 。按理说应该也有 。可是这种幸运需要两个条件 。


林之孝两口子明明是府里的管家,却让女儿在宝玉房里当低等差,这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一是主子看不上 。主子看上了,离不开了 。这种幸运也就消失了,比如鸳鸯,贾母离不开他,就不会放他自由 。贾赦看上了鸳鸯,也不会允许鸳鸯自由 。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以主子为要 。比如平儿,最后只能做贾琏的通房丫头 。

二,自己也看不上主子 。如果小丫头贪恋荣华富贵,看上主子了,离不开了 。那么她就会千方百计地爬床 。而把其他的机会弃如敝履 。比如袭人,她本来是有机会脱离贾府,成为自由人,过平凡幸福的生活的 。可是因为看上了宝王,被王夫人提拔为准姨娘,确实一辈子的奴才 。虽然最后嫁了蒋玉涵,可是蒋玉涵是下九流的戏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


林之孝两口子明明是府里的管家,却让女儿在宝玉房里当低等差,这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嗯,林之孝夫妇对小红的安排则是最好的,因为这样一来就掐断了小红与主子之间的种种联系 。后来小红虽然心动,却也迫于大丫头,二丫头的阻挠而心灰意冷 。然后一个转身,与贾府的旁支贾芸有了感情,复制了周瑞家的女儿的成功之路 。

其他网友观点

很明显的,林之孝两口子在荣国府是有地位的下人,是比较高级的奴才,他们服务荣国府时间长,办事得力,虽然两口子比较木纳但内心是很会算计的,他们很了解荣国府的来龙去脉,知道很多内幕,他们清楚荣国府谁才是实权人物,谁才是荣国府的未来,他们送女儿到怡红院当低级丫头肯定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希望丫头有机会接触到宝玉,尽量能做到宝玉的姨娘,有一个好的未来,也证明他们是喜欢欣赏宝玉的!他们的女儿叫林红玉,书里面一般见“小红”!这个丫头继承了父母的优点,还比父母更优秀,她心有灵窍,随机应变能力强,伶牙俐齿,眼光独到高远!当发现宝玉身边难有位置,巧遇贾芸后马上暗送秋波,传递信息,遇到王熙凤欣赏马上就转投山门 。一切是那么的自然而然,当机立断,在滴翠亭跟小丫头的对话,跟警觉多疑,看出她真的很不一般的头脑!但不能说她是野心家,她只是一个想得远,周到细致的机灵女孩!心地还是很好的,对感情也是认真和专一的!是作者笔下又一个很出彩的女性人物,她的机灵跟努力让她有了一个好的归宿!谢谢,这就是我的一点点看法!

其他网友观点

原文这般描述:“原来这小红姓林,小名红玉,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他‘小红’ 。原是荣国府中世代的旧仆,他父母现在收管各处房田事务 。这红玉年方十六岁,因分人在大观园的时节,把他便分在怡红院中,倒也清幽雅静 。不想后来命人进来居住,偏生这一所儿又被宝玉占了 。这红玉虽然是个不谙事的丫头,却因他原有三分容貌,心内着实妄想痴心的向上攀高,每每的要在宝玉面前现弄现弄 。只是宝玉身边一干人,都是伶牙俐爪的,那里插的下手去 。不想今儿才有些消息,又遭秋纹等一场恶意,心内早灰了一半 。”

据此可知,小红早在元春归省之前,便已在怡红院任职,平日里只需担些浇花喂雀儿类的轻便活计(见于二十七回),虽无甚展才机会,倒也算得了一件巧宗,这大约是林之孝夫妇精心替自家女儿筹谋下的出路,若无意外,待小红在怡红院里待至二九年华,便能依照贾府旧规放出,或嫁与府中适龄男仆,或蒙恩免除奴籍,为人正妻 。

只是天缘凑巧,元春偏又特意颁下懿旨令家中姊妹并宝玉入园居住,而怡红院又恰好被宝玉挑中,小红蓦然间便成了宝玉的丫鬟,这才有了小红其后设法在宝玉跟前表现的后文 。

贾府里的丫鬟大约分为四等,一等者如贾母房中鸳鸯、琥珀、袭人等八个大丫鬟;二等者如宝玉房中晴雯、麝月、秋纹、绮霞等几个;三等者便为小红一类;当然其后还有一类如宝玉房中坠儿、佳蕙等的小丫头 。

就品级而言,小红的职分无疑是偏低的,这有一处明证,二十六回里佳蕙曾言道:“可也怨不得,这个地方难站 。就像昨儿老太太因宝玉病了这些日子,说跟着伏侍的这些人都辛苦了,如今身上好了,各处还完了愿,叫把跟着的人都按着等儿赏他们 。我们年纪小,上不去,我也不抱怨;像你怎么也不算在里头?我心里就不服 。袭人那怕他得十分儿,也不恼他,原该的 。说良心话,谁还敢比他呢?别说他素日殷勤小心,便是不殷勤小心,也拚不得 。可气晴雯、绮霞他们这几个,都算在上等里去,仗着老子娘的脸面,众人倒捧着他去,你说可气不可气?”从这一段话,不难发现小红在怡红院里郁郁不得志的尴尬处境 。

小红回应佳蕙的话更令人惊讶,只听他回道:“也不犯着气他们 。俗话说得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 。”这番见解,同黛玉喜散不喜聚的理念简直如出一辙,通透中不乏消极意味,不是正常花样年华的少女该有的心态 。黛玉是因幼失祜恃,背井离乡的凄凉伤感所致;小红则应是从其父母身上耳濡目染来的处世之道,外加上在怡红院四处碰壁后所感悟而来 。

凤姐曾如此评价这对夫妇,“林之孝两口子都是锥子扎不出一声儿来的 。我成日家说,他们倒是配就了的一对夫妻,一个天聋,一个地哑 。那里承望养出这么个伶俐丫头来!”凤姐的眼光可不是一般的敏锐,想那宝钗平日里在贾府罕言寡语,装愚守拙的,还不是一样被她瞧出了端倪,她把林之孝两口子形容成天聋地哑,明里贬低,暗里褒扬,这类口不多言,心里却明镜似的人,往往对世事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刻见解 。

对于贾府里的丫鬟而言,无论在主子身边时如何得势显耀,若不能更进一步,最终的出路也不过那么几条,鸳鸯如是,平儿如是,彩霞亦如是,尤其彩霞,来旺家不成器的小子欲要倚势强娶,林之孝还曾为其向贾琏求情分辨,这就不难理解林之孝夫妇对待自家女儿宁可无情些的苦心了吧,一时的艰难换取一生的幸福,才是父母给孩子最深的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