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对人的诱惑有多大?为何韩愈六次落榜仍然不放弃?
说起对科举制度的痴迷,让我们不禁想到吴敬梓先生的《儒林外史》,里面的范进中举,周进,马二先生,王玉辉这些对入仕具有执念的人,还有那些为了取得功名不惜变得卑鄙虚荣的像匡超人等 。其实通过科举考试走向仕途一直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唯一的出路,尤其是隋唐时期,科举考试确立以来,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终于有了可以证明自己的机会,而入朝做官,为国家出一份自己的力量,从此以后,这不再是世家大族的专属,隋朝以前的选官制度,从秦汉时期开始采用的察举制,官员由推荐选拔而产生,这个虽然和世袭制相比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但是却有很大的弊端,容易被下层的官员弄虚作假,被外戚和宦官操控 。到了汉魏时期开始了九品中正制,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察举制的弊端但是到了后来成为以门第定高低的局面,成为门阀贵族政治持权的工具 。
文章插图
而经过从秦汉到南北朝,选官制度失败的经验,从隋代开始,隋炀帝设立的进士科,也成为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一个标志,而到了唐代,以至于到宋元明清,这个考试制度逐渐完善,考试内容也逐渐繁化 。而随着科举考试的确立,考试也成为读书人仕进的唯一出路,出身寒门的人也有了机会入仕为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 。
文章插图
作为一个大文学家,他的仕进之路却异常坎坷,颇有点《儒林外史》中范进,和周进中举时的意思,韩愈也是如此,他出生于公元768年,本来祖上都在朝中做官,父亲官至秘书郎,但是自幼丧父由兄长抚养成人,因为兄长元载的事件被牵连,被贬不久病逝,所以韩愈的同年过的是很艰苦的,自此之后只能和长嫂相依为命,也因此他比平常人更加刻苦,但是这份努力却没有轻易得到回报 。因为家中家道中落,生活贫困,朝中无人,韩愈作为一个读书人,能够出人头地的唯一办法就是科举考试 。
文章插图
因为家中从祖辈开始就在朝中为官,都是读书人,这也决定了他未来的出入肯定是参加科举考试入仕为官的,殊不知这样一个未来古文运动的发起者,大学问家,思想家,科举仕进之路却举步维艰 。贞元二年,他第一次去长安,族兄引荐却未能成功,第二年又去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后又参加了三次科举考试,都是以落榜告终,终于在贞元八年的时候,四次科考失败之后,终于有了点收获,进士及第,但还是天不遂人愿,致力于参加考试可以在仕途上大展抱负的韩愈却屡战屡败,而这次是以进士的身份,去长安参加吏部选拔官员的考试,又是三次均以失败告终 。后是因为得到别人的举荐才可以做秘书省校书郎一职,期间积极推动他古文运动的文学理论,开始了对骈文的猛烈攻击 。韩愈也自此开始了他的为官之路,才华出众却屡遭贬谪 。
文章插图
韩愈作为一个大学问家,才华出众的人物,上帝似乎对他不公平,从小就成为孤儿,兄长也在早年离世,同年过着勤俭且努力的生活,终于长大成人,却多次不能高中,他却能屡败屡战,没有因为一次的失败而放弃,为官之后还致力于发展文学革新运动,在古代文学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其他网友观点科举可以改变人生,一朝中第便是鱼跃龙门 。韩愈六次落榜仍然不放弃,也是因为想要改变命运,改变人生 。
文章插图
科举制,被誉为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科举制,打破了由门阀士族世袭,长期垄断着国家的管理权 。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拨、任用人才 。最大程度的做到了公平、公正,使得最普通的平民大众也有追求幸福,追求梦想的可能 。
特别是在唐朝,科举制度推行的非常成功,大批的读书人通过科举入仕 。这让天下读书人看到了希望,特别是像韩愈这样,出身于社会底层的读书人 。
科举改变命运自魏文帝曹丕,采用九品中正制以来 。当官成了士族的专属,庶族及其他平民百姓,根本就有当官改变命运,光宗耀祖的机会 。而一些无才又无德的士族子弟,很轻松便可入朝为官 。
自隋炀帝试用科举制开始,特别是到唐朝以后,由士族掌控国家绝大部分资源的时代,即将成为历史 。科举制的推行,让全天下的读书人都拥有了梦想 。
文章插图
孟郊的一首《登科后》便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一朝中第,从此便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很多著名的诗人,都是通过科举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像张九龄、王维、岑参、元稹、白居易等等 。所以韩愈拼了命的想要登科 。
韩愈的科举之路著名诗人、文学家韩愈,自幼便是一个有梦想,敢于追梦的人 。由于幼年父母早逝,兄长有牵连到元载的案件之中,没多久也去世了 。家道中落,日子清贫 。自小便暗暗立志,要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要通过科举重振家声 。
虽然,韩愈变成了孤家寡人一个,穷的叮当响,到处漂泊四海为家 。但是韩愈一直勤恳努力,刻苦读书,没有一天松懈过 。
也正是因为想改变命运,想改变贫苦的现状 。正是因为韩愈心中有梦,科举又使他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希望 。正是因为这些,一直在鞭策着韩愈在不断的努力和前行 。才成就了韩愈,后来成为一代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
文章插图
但是,命运总是喜欢跟人们开玩笑 。有谁会想到,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的韩愈,他的科举之路却是一路坎坷,布满荆棘 。在考进士时,他竟然连续三次落榜 。直到第四次参加考试,才得以登科,中了进士 。
【科举对人的诱惑有多大?为何韩愈六次落榜仍然不放弃?】但此后吏部的博学宏词科,又一次将韩愈拒之门外 。博学宏词科韩愈一考又是三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也许是他的努力感动了老天,这个时候,他遇到了宣武节度使董晋 。在宣武节度使董晋的推荐下,他才正式入仕为官 。
结语韩愈非常励志,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是科举制度本身,能真真切切的改变寒门学子的命运 。
人生就是很多无奈,老天也喜欢跟我们开玩笑 。但是只要有韩愈那样的恒心,世上绝对没有做不成的事 。
其他网友观点科举在中国发展有1300多年历史了,自隋炀帝开始,至清朝光绪帝结束 。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各种弊端,但是在古时,无论你是否喜欢,你必须要承认,作为官方取士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它确实是平民百姓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一个捷径 。
文章插图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
这是古时几乎所有学子都在幻想的一幕 。
而作为一个普通的学子来讲,没有通天的背景,没有出众的才学,就只能通过苦读,一次一次的去尝试 。
哪怕一次又一次的落榜,但万一有一次主考官的出题被你压中了呢?
文章插图
所以,我们时常会发现有一些人考到了四十岁、五十岁,甚至六十岁甚至更高年龄,还依然不气馁,依然要去做一次尝试 。
然后,你就看到了韩愈的六次落榜,当然,还有四十六岁始中进士及第的孟郊,七十岁方得探花的姜宸英,九十八岁中举的谢启祚……
文章插图
当然,也并非说考不中就一事无成了 。
比如名落孙山的李白不依然成为了一代诗仙,三考不中的李时珍写出了《本草纲目》,科举作弊的唐伯虎名传至今,屡试不中的蒲松龄写出了《聊斋志异》 。
文章插图
只是,无论这些人成就再如何高,科举路上的失败终归还是成为了他们一辈子的伤疤,这从李白的狂傲不羁、唐伯虎的放浪形骸中均可看出一二 。
推荐阅读
- 对于印度争取加入常任理事国你怎么看?
- 为何古代帝王对匈奴头疼不已?匈奴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 正能量激励人的短句 正能量激励人奋斗的句子
- 新年祝福老人的祝福语 适合对老年人说的新年祝福
- 怎么分手不伤害对方 如何说分手不会伤害到对方?
- 中进士是不是相当于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
- 以前的科举难还是现在的高考难?
- 随遇而安对感情说是什么意思
- 宫颈息肉术后护理
- 金门三宝有什么,有你绝对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