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

最近一直有流传,康熙时期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种种原因被放弃,因为此事记载于《清史稿》,所以很多人信以为真,这个事可以仔细讲一下 。发明了这个所谓“机关枪”的人叫戴梓,杭州人,是清朝前期的火器研制专家,1674年,康亲王杰书率军南征平定三藩,经过杭州时,25岁的戴梓以布衣身份从军,向康亲王献上了连珠火铳法,在军中戴梓立下战功,还师北京后,受到康熙皇帝的召见,授从四品翰林院侍讲学士 。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图为康熙年制威远将军炮 。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首先戴梓的确有研制火铳一事,因为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清楚记载了,纪晓岚和戴梓的后人戴遂堂是好友,向其讲述了戴梓当年曾经试制一支鸟铳的事情,在第19卷里写道:扳一机则火药弹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铳发矣,计二十八发 。从这里可以看出,此铳填满弹药可以连续发射28弹,是一种可以连续发射的燧发枪,但是《阅微草堂笔记》并没提连珠火铳,所以无法确定戴梓进献的连珠火铳是“机关枪”,还是连续发射的鸟铳是“机关枪” 。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图为康熙琵琶鞘枪,英国进献 。

在1890年,李恒编纂《国朝耆献类证初编》时,把戴梓向康亲王献连珠火铳一事编进了此书,民国时编《清史稿》引用了此段记载,于是就有了后人以连珠火铳能连发28发弹丸记载为据,认为康熙时期就有了机关枪,或者是类似的机关枪,但是这种枪康亲王有没有献给康熙皇帝,没记载,原因未知,这种枪在当时并未得到重视,更没有制造和使用,所以也谈不上改进,雍正以后满清的火器都是维持现状,技术停滞不前 。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平定准噶尔得胜图》中,火枪对射场景,旁边还有一排火炮 。

不过,从研读康熙时期的史料能发现一些端倪,比如《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1715年,山西总兵奏请造子母炮,康熙听后严厉驳回,说,子母炮系八旗火炮,各省概造,断乎不可,从此以后各省都沿袭此例,再也没人提造炮的事了,更别提改进技术之类的,其实康熙很清楚火炮的威力,他把枪炮制造局设置在养心殿内,直接由自己控制,造出来的火器只供皇室和八旗使用,汉军只能最使最差的火器,数量极有限 。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乾隆火枪射鹿图 。

康熙如果抱着这种思想,能想得到戴梓只是民间普通百姓,一介布衣,就能造出此厉害的杀伤性火器,如果被他人所用,岂还得了,当时戴梓如果把此炮献给的不是康亲王,而是吴三桂,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康熙对火器制造进行了专横的控制,平定三藩后,还把民间所有兵器书籍全被收缴,像《武备志》这样的都列为禁书,所以火器研制停滞不前,戴梓也被流放辽东,不久死去 。

其他网友观点

首先这个东西应该算不上机关枪,只能算是类似半自动枪械这一类的火枪,据纪晓岚记录在《阅微草堂笔记》的说法:

形若琵琶,凡火药铅丸皆贮于铳脊,以机轮开闭 。其机有二,相衔如牝牡,扳一机则火药,铅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铳发矣 。计二十八发,火药铅丸乃尽,始需重贮 。

什么意思呢?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铳背是弹匣,可贮存 28 发火药铅丸 。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 。

它的形状很像琵琶,能够连续射击 28发子弹,而且击发、填弹两个程序连动进行,无须像洋枪那样打完一发再填药 。

从这个描述可以看出,这就相当于一个半自动步枪,弹夹能够装二十八发子弹,虽说在现在看来不算什么,但是以当时的水平来看,这个应该能算得上是利器了 。

那么就是这样一种利器,为什么康熙会弃之不用呢?

发明这个“机关枪”的人叫戴梓,出生于浙江杭州 。其父名叫戴苍,曾任明朝监军,很擅长制作军械 。

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戴梓还是11岁的时候,他就开始自己独立制作军械,被人们称为“天才火器发明家” 。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下令撤藩,引起了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等人的不满,康熙十三年(1674年)耿精忠起兵反叛,这就是著名的三藩之乱 。

也正是在这时,戴梓经人推荐给了康亲王,因其有军械制造的才能,被康亲王礼聘至军中,并随军出征 。后因其火器立功,被康熙皇帝留在宫中封为翰林院侍讲 。

注意这个翰林院侍讲,这是个什么官职呢,从四品 。该官职主要配置于内阁或翰林院,辖下有典簿,侍诏等 。主要任务为文史修撰,编修与检讨 。

说白了在战争中立下了功劳却给个文职,而没有将其举荐到工部,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

后来戴梓接着自己钻研军械,发明出所谓“机关枪”后便将其献给康熙皇帝,但是康熙皇帝又以成本较高,射程近等缺点将其束之高阁 。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这背后的意思就耐人寻味了,是靠着骑射起家的满清皇帝对着火器的兴趣不大,还是担心这种火器流传出去会对自己统治者地位造成影响呢?

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点,对于康熙皇帝而言,时局的安稳肯定是放在第一位的,虽然康熙年间偶有叛乱,但是对于大局来说无伤大雅,最后都能一一扑灭,叛乱对清朝的统治地位是动摇不了的 。

但是,一旦这种能够以少胜多的火器到了地方势力手中,届时叛乱一起,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

而经常在自己的诗文之中针砭时弊的戴梓,让康熙皇帝后来更是起了疑心,所以便顺水推舟假借南怀仁的栽赃,将其流放辽东 。而戴梓后来也就病故辽东,此时康熙皇帝已经驾崩好几年了 。

其他网友观点

想一想也是不可能的 。

所谓机关枪,就是连发的步兵身管武器,比如著名的马克沁机枪: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实际是利用子弹射击后,发射药产生的气体动力完成抛壳—拖动下一颗子弹上膛—闭锁—再次射击,以形成连续火力 。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不管今天机关炮还是自动步枪,冲锋枪,工作原理都一样 。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问题是,康熙时期的火器都是前装弹,利用单独装填的发射药产生动力推动弹头出枪膛 。这样的枪,不管火绳枪还是燧发枪,能产生连续射击能力?怎么射击?

火绳枪示意图: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燧发枪示意图: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因为当时的子弹与发射药是分离的,不是1836年才发明的击针枪子弹,也不是今天流行的定装子弹自带发射药: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火绳枪的引绳: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火药包: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我在想,关于戴梓设计的连发枪,子弹头倒是可以设计成一个漏斗,射击后因重力自发下落填充,但是怎么射击呢?引火绳或燧石还可能解决,无非是把枪设计得更大一些而已,可又如何装填28个独立的发射药?

射击结束立即手动装填28个发射药,再配上28个火绳或者燧石?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就这个设计图?

能装下28个独立的发射药?还是可以自动的不间断射击?还能快速上膛再装填?

如果是一次性点燃发射药,怎么保证一次的发射药就可提供28次发射?火药动力如何储存和自动分配给每一发子弹?

如果是一次点火,延时发射28颗子弹,问题又来了,火药燃烧如何传导?如何保证28个独立的发射药不互相影响,不发生炸膛?

别自欺欺人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