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掌握武力兵权,为什么还要依靠士族?
曹操掌握武力兵权能够夺取天下 , 但要统治天下还得靠士族 , 士族是统治天下的基础 。曹操冒着生命危险市川杀董卓 , 又首先倡导讨逆 , 但因出身有祖父宦官的诟病 , 又有父亲为宦官做嗣子的污点 , 不为人看起 , 说穿还是士族不支持他 。他没有袁绍四世三公的显赫 , 所以十八路诸侯伐董卓时 , 盟主是人家袁绍的 。
【曹操掌握武力兵权,为什么还要依靠士族?】到了后来 , 他率兵戬除董卓余党李榷、郭氾以后 , 朝廷暂时稳定了下来 , 士族阶层看到了朝廷稳定才转而支持他 。手里有了武力兵权 , 又绑架着汉献帝 , 身后还有强大的士族支持 , 今非昔比 , 从拥汉勤王的道义上压过袁绍一筹 。名正言顺地讨伐袁绍 , 取得了胜利 。
曹操深知士族对他政权的作用 , 后来他一直把许多士族笼络到了身边 , 才奠定了篡夺汉室的基础 。
其他网友观点谢谢你的邀请 , 我来答你这个问题啊 。
曹操手握兵权 , 他为什么还依靠士族势力来维持呢?从以下几个观点展来讲 。
一 , 养兵千日 , 用兵一时 。军队是需要大量的金钱来养的 。有了士族社会的支持 。养兵需要的钱就解决啦 。如果要更加的强兵 , 那还要用更多的钱来进行 , 有了士族社会的人是支持 , 强兵这方面就得心应手 。有了强大的军队 。实现统一国家的愿望 , 才有实力上的保证 。这是一方面 。
二 , 士族社会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成长起来的 。每一个士族家族 。都统治着一大帮的人群 , 要维持社会稳定 。士族发挥的作用是强大的 , 所以曹操一定要依靠士族来维持地方的稳定 。须知得民心者得天下 , 没有老百姓的支持 , 政权是不稳定的 。水能载舟 , 水能覆舟的道理 , 大家都应该明白 。
三 , 土族社会是一群富裕的社会阶层 。他们的子孙后代有条件受到良好的教育 。所以大量的治国人才是在士族社会里面的 。曹操要长治久安 , 发展国家 , 一定要依靠大量的人才 。讨好了这个阶层 , 他的人才资源就会源源不断 。就能收揽很多人才来为自己服务 , 所以他必须要依靠士族社会来支持 。
在统治北魏期间 , 曹操这个统一战线工作是做的非常出色的 。所以他的霸业才会那么顺利推进 。取得的成果才那么辉煌 。
大家好!我是独狼思雨 。欢迎各位关注讨论 。谢谢!
其他网友观点曹操任人唯贤 , 只要是人才 , 他都要 , 那么他为什么还需要依靠士族呢?其原因有两点 。
1、世家的力量庞大因为中国是一个儒家思想统治的国家 , 所以说文人在中国的地位特别的高 。在中国古代有士农工商这个说法 , 士这个阶级代表的就是文人阶级 。而且是这个阶级并不是普通的寒门所能够代表的 , 一般代表他们的都是世家大族 。世家的力量最直观的表现是在唐朝 , 那个时候山东大族的一些决定 , 甚至能够影响到皇帝 。
![曹操掌握武力兵权,为什么还要依靠士族?](http://shimg.easyfang.com/220320/01134a0b-0.jpg)
文章插图
这足以看出来中国古代世家对朝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曹操如果想要稳固政权 , 那么只依靠寒门是没有办法的 , 他必须要拉拢一部分的世家 。曹操任人唯贤 , 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用寒门的力量去制约世家的力量 。
![曹操掌握武力兵权,为什么还要依靠士族?](http://shimg.easyfang.com/220320/01134914T-1.jpg)
文章插图
2、寒门的优秀人才比较少曹操虽然任人唯贤 , 但是寒门之中能够出现的优秀的人才确实比较少 。因为寒门子弟想要读书是非常不容易的 , 更不要说是能够把书读好 。寒门难出贵子 , 这句话实际上并不只局限于现在 。在古代这句话也同样适用 , 因为家境越贫寒 , 他所能得到的资源就越少 。尤其是古代的纸张 , 价格比较的贵 , 书籍制造成本比较高 , 所以想要获得学习的资料就相当的困难 。这也就导致寒门之中涌现的人才少 。
![曹操掌握武力兵权,为什么还要依靠士族?](http://shimg.easyfang.com/220320/0113493632-2.jpg)
文章插图
综上所述 , 曹操之所以任人唯贤 , 却还要依赖世家的力量 , 是因为寒门出现的人才比较少 , 同时世家的力量能够帮助他稳固政权 。
推荐阅读
- 曹操只是一个校尉,有什么资本能在乱世中崛起?
- 煎蛋技巧 掌握这3个小技巧煎出的蛋不焦不糊
- 为什么曹操招不到诸葛亮?如果诸葛亮辅佐曹操会出现什么结果?
- 男士防晒霜挑选要掌握这些秘诀!
- 刘备和曹操应该是什么亲戚关系?
- 曹操杀吕布后,到底貂蝉去了哪儿,历史上是否有考证?
-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讨厌刘备而喜欢曹操?
- 为什么三国时期的曹操刘备孙权都无法实现所谓的成功?
- 曹操这一生失败这么多,为什么大家还觉得他很高明?
- 董卓死后曹操迎刘协为帝,如果当时刘辩还在,会不会尊刘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