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上看感觉山海关并不险要,为何历代很多朝代都要守这个关隘?


从地图上看感觉山海关并不险要,为何历代很多朝代都要守这个关隘?

文章插图

看图说话 。

古中国实际上能大规模发展农用和人口和大规模军事战争的地理位置其实就4块平地 。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古代的文明99%都在这一区域 。其他所有地方,就4个字 。不毛之地 。唯一的作用就是发配边疆犯人或者狩猎 。

【从地图上看感觉山海关并不险要,为何历代很多朝代都要守这个关隘?】看图 。而东北平原到华北平原唯一的狭窄的出口就只有一个山海关 。

别说古代,就算今天,所有的陆地交通工具 。想进入东北 。90%以上的车流量也都是要毕竟山海关 。只有走这里才最快,最短,最平坦 。本人东北人 。从黑吉辽去云贵川,京津唐,江浙沪,任何地方自驾游几乎都必须经过山海关 。无论铁路,高铁,高速都是必经之地 。换句话说如果今天彻底关闭山海关 。那么整个东北和中原几乎绝大多数都失去联系 。

其他网友观点

山海关,乃华北通往东北的便捷的天然交通要道,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


从地图上看感觉山海关并不险要,为何历代很多朝代都要守这个关隘?

文章插图

山海关在隋朝时期被称为渝关,后又称榆关、临闾关 。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在此地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余脉,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

山海关的险要主要体现在其地位作用重要和城防设置险峻两点 。

一是山海关地扼东北进入华北主要通道——辽西走廊的咽喉 。

东北进入华北主要有三条通路:第一条是由通辽经赤峰过居庸关进京入关 。第二条是由朝阳经承德过古北口进京入关 。第三条是由锦州、葫芦岛经秦皇岛过山海关入关 。

第一条路距离最远,第二条次之,两条路都要远绕深入燕山腹地,山路险峻,无路迂回,为作战行军不可取也 。第三条路相对最为平坦,距离也最短,只有山海关北依燕山,东傍渤海一处险峻,夺此关口即打开了入关通道 。前人曾以“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诗句,来形容其地位作用的重要 。

二是山海关城依山阻海而建,符合“通川之道,要害之处”的古代城市规划原则,建有关城、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威远城和宁海城七大城堡,具有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 。

关城建筑颇具匠心,是罕见的奇作 。整个城池布局为四方形,周长4.6公里,城高12米,厚7米,东墙顶宽15米多,可“十人同行,五马并骑” 。城墙内部土筑,外用砖砌 。城设四门,“东曰镇东,西曰迎恩,南曰望洋,北曰威远,俱设重键” 。水门3个,居东南、西南、西北三隅,以泄城中积水 。城外四周浚有护城河,平时蓄水,战时防敌 。城四门上各有箭楼 。此外,在东面城墙上还有临闾楼、威远堂、牧营楼、靖边楼,均为防卫所用 。

为了防御体系的完备,关城东、西门外,各筑有东罗城、西罗城;城南北筑有南翼城、北翼城;城四门处建有瓮城;东门外,有城堡、峰火台多处 。这样,山海关城及其附近军事设施,构成了古之军事建筑群 。确实大有“山海关关山海”之势 。

所以,从明清到军阀混战,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里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成为军事上控制东北和华北的咽喉地带 。


从地图上看感觉山海关并不险要,为何历代很多朝代都要守这个关隘?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山海关位于东北和华北平原接合部,位置相当重要 。山海关周围相对山区比较平坦,有利于大部队和重武器及粮草补及通过 。山海关就像一副担,一头挑华北平原,一头挑东三省,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祖国地图像个大公鸡,山海关位鸡喉咙位置,你说重要不?清朝满人入山海关建立大清王朝,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从山海关进入华北进行平津战役 。山海关两边气候也不相同,东北雨水多,华北相对干旱 。山海关,意思山与海之间一个关口,说多么重要都不为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