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常用别名】香豉(《伤寒》),淡豉(《纲目》) 。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 Merr.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
【产地与产地加工】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
【历史沿革】晋代有熬令黄香法(《肘后》) 。唐代有九蒸九曝(《心鉴》),酒制(《食疗》),醋制(《外台》),并记载有造豉汁法(《食疗》) 。宋代有炒令烟出,微焦法(《圣惠方》) 。明代详细记载了造淡豆豉法(《纲目》) 。现行有制淡豆豉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微炒法(《上海》) 。
【炮制方法】炮制
1.淡豆豉
取桑叶、青蒿各70~100g,加水煎煮,滤过,煎液拌入净大豆1000g中,侯吸尽后,蒸透,取出,稍晾,再置容器内,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闷使发酵至黄衣上遍时,取出,除去药渣,洗净,置容器内再闷15~20天,至充分发酵、香气溢出时,取出,略蒸,干燥,即得(《中国药典》1995年版) 。
取黑豆拣净杂质,用水泡约8~12小时,使外皮刚刚伸展,水分透心为度(不宜久泡),然后捞出,人甑内用武火蒸约4小时(辅料:每100kg干豆,用面粉6kg,甘松、山柰、白芷碾粉各1kg,麻黄碾粉2kg),取出趁热均匀拌人辅料,装入垫有谷草或布的竹箩内盖严,放于屋角发酵,冬季约4天,夏季约2天.发酵至汁水发白霉,有香气时取出,晒干(《云南》) 。
取青蒿置锅内加水煎汤,过滤,取药与净的黑豆共煮,待汤吸尽后,取出,稍晾,置容器内,先撒人1层黑豆,再铺1层青蒿,如此反复,上面覆盖,使闷至发酵生衣时,取出,晒干 。每黑大豆100kg,用青蒿30kg(《贵州》)
取麻黄、苏叶置锅内,加水煎汤,过滤去渣,倒人净黑豆同煮,煮至黑豆熟、药汁尽为度,取出,略晾,再置容器内,盖上煎过的麻黄、苏叶渣,闷至发酵生黄衣为度,取出,除去麻黄、苏叶渣,晒干(《河南》)
取黑大豆,淘净 。取桑叶、青蒿加适量水煮汁,滤过,将黑大豆投人滤液中,拌匀吸尽,至膨胀不具干心,蒸4~6小时,放至约30℃时,取出,摊于竹匾上 。取米曲霉孢子,用10倍量麦粉稀释,置纱布袋中,略拌,置28℃~30℃,相对湿度70%~80%温室中,密闭 。于初起白花时、翻拌--次,至黄衣布满,取出,略洒水拌匀,置坛中压实,坛口封密,置50℃~60℃温室中,经15~20天发酵、待香气逸出时,取出,蒸1小时,取出,干燥 。每黑大豆.100kg,用桑叶、青蒿各7kg(《浙江》) 。
取黑豆,放人青蒿水中浸透,取出,蒸熟,置适宜容器中,上盖青蒿等的药渣,放温暖处使其生霉,至全部生有黄衣(霉),取出,晒下或烘干后,微炒 。每黑豆10kg,用青蒿、桑叶、苏叶各1kg,麻黄120g(青蒿水的制法:取青蒿、桑叶、苏叶及麻黄,加水适量,煮沸1小时,过滤,药液、药渣分置)(《湖北》) 。
将黑大泛拣去杂质,淘净,用下列药汁与厚拌匀,使药汁吸尽,置蒸笼内蒸熟,取出,摊晾后再闷,使之发酵至黄衣上遍后,取出 。干燥,清炒至微焦 。每净黑大豆100kg,用鲜辣蓼、鲜青蒿、鲜佩兰、鲜苏叶.鲜囊香、鲜荷叶各2kg,打汁,再用净麻黄2kg,煎汁和匀(《上海》)
【淡豆豉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取清瘟解毒汤,置锅内用文火煎熬两次,去渣过滤取汤,与净黑豆同放人锅内煮沸,不断翻动,至汤吸净,黑豆膨胀时取出,再取青蒿与黑豆拌匀,装容器内盖严,置适当的温度下,待全部发酵后,取出晒干,簸去青蒿,入库即得 。每黑大豆100kg,用清瘟解毒汤1剂煎汤30~40kg,青蒿15kg(清瘟解毒方:白芷90g,元参180g,柴胡90g,连壳180g,桔梗120g,川芎90g,黄芩120g,羌活120g,赤芍120g,花粉120g,葛根90g,甘草90g,竹60g,生姜120gc以上14味共煎汤)(《北京》) 。
取黑豆加水浸1天,蒸3~4小时,待冷装罐,-层黑豆一层桑叶盖紧,发酵7天,如此反复7次后.晒干 。每黑豆1kg.用鲜桑叶适量(《山!西》)
取大5,洗净,泡全皱皮(浮水面者,弃去不用),取出,晾干,旅至圆汽,至甑壁滴汽水为度、趁热倒入密铺竹根的桶或坛内,用浸湿的麻布数层密盖,促其内部生热发酵完全,以香气外溢、起涎为度,及时取出,曝晒干透(《四川》) 。
)取黑臣加水泡6~8小时,至膨胀时,捞出加水煮至熟透后,装人木箱内、再加诸约未拌匀,盖紧闷3~7天至有粘丝状时,啊干即订,每黑豆500g,用鲜青蒿、苏叶、麻黄各30g(《集成》)(;
取豆加水浸1夜,蒸半天至熟透,晾至8成干;将诸药煎去渣,加豆,至药汁吸干后闷7天,晒干,抖净霉丝,再蒸拌,反复7次,晒干 。每黑豆100kg,用鲜桑叶、鲜竹叶、鲜荷叶、鲜枇杷叶、鲜苏叶各1kg(《集成》) 。
取黑豆加水泡12小时,至外皮发皱时,捞出蒸4小时,趁热与诸药末拌匀,闷5~7天,晒干,每黑豆100kg,用酒曲、麻黄、甘松、山柰各1kg(《集成》) 。
2.微炒取淡豆豉置锅中,用微火炒香或炒至微焦(《上海》) 。
【成品性状】淡豆豉:椭圆形,略扁 。长0.6~1cm,直径0.5~0.7cm 。表面黑色,皱缩不平 。质柔软,断面棕黑色 。气香,味微甘 。炒淡豆豉:形如淡豆豉,气香,微焦 。
【性味与归经】苦、辛,凉 。归肺、胃经 。
【功能与主治】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 。
【用法与用量】6~12g;或人丸、散 。外用捣敷或炒焦研末调敷 。
【处方应付】处方写淡豆豉、淡豉等付淡豆豉;其余各随方付给 。
【炮制作用】黑大豆甘平,具有补肾、解毒之功 。制成淡豆鼓后,其性变凉,发酵后具有香气,能行能散,以解表除烦为主 。《大法》云:“黑豆性平,作豉则温,即经蒸(罨),故能升能散 。”
【化学成分】含脂肪6.9%,蛋白质19.5%,碳水化合物25%,维生素B,0.07mg/100g,维生素By0.34mg/100g,烟酸2.4mg/100g 。另含钙、铁、磷盐及酶等 。
【现代研究】工艺研究有文献详细介绍了淡豆豉的炮制方法,并指出发酵温度应控制在38℃左右1 。有人认为药典收载淡豆豉的制法为自然发酵法,其缺点是杂菌污染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了黑曲霉纯种培养新工艺 。经实验证明,在温度28℃±2℃,相对湿度95%条件下,发酵培养15~20天,即可终止发酵¥2] 。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