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皮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常用别名】石榴壳(《雷公》),酸榴皮(《纲目》),安石榴(《中药志》),西榴皮(《闽东本草》) 。
【来源】本品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干燥果皮 。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江苏、湖南、四川、山东、湖北等省 。秋季果实成熟,顶端开裂时采摘,剥取果皮或除去种子及隔瓤,切瓣晒干,或微火烘干 。
【历史沿革】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用浆水浸制(《雷公》) 。唐代有烧灰(《千金》)和炙黄法(《食疗》)等 。宋代有微炒、炒焦、蒸制(《圣惠方》),酒制(《总录》),涂蜜炙焦(《总微》),醋制法(《百问》)等 。清代有煅制(《从新》)和烧灰存性法(《得配》)等 。现行有炒炭(《中国药典》1995年版),炒黄、炒焦法(《集成》)等 。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洗净(《中国药典》1995年版) 。
切制
1.切块洗净,切块,干燥(《中国药典》1995年版) 。
【石榴皮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2.切丝取原药材,拣净杂质,用清水刷洗干净,捞出,闷8~12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切丝,过筛,将不合格的丝反复操作,掺匀,晒干或烘干,过净土末,入库即得(《北京》) 。
炮制炒制:
1.炒炭取净石榴皮块,置热锅中用武火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息灭火星,取出晾干(《中国药典》1995年版) 。
2.炒黄取石榴皮,炒至淡黄色,筛去灰渣(《集成》) 。
3.炒焦取石榴皮,用大火炒至焦黄色,喷水取出,晒干(《集成》) 。
【成品性状】石榴皮:呈不规则的碎块、小方块或丝 。外表面红棕色、棕色或紫红色,内面黄色或红棕色 。质脆,断面鲜黄色 。无臭,味苦涩 。石榴皮炭:表面黑褐色,断面棕褐色 。炒石榴皮:呈淡黄色或焦黄色 。
【性味与归经】酸、涩,温 。归大肠经 。
【功能与主治】涩肠止泻,止血,驱虫 。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白带,虫积腹痛 。
【用法与用量】3~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
【处方应付】处方写石榴皮付生品;写炒石榴皮、石榴皮炭各随方付给 。
【炮制作用】石榴皮生品有驱虫治泻痢、涩精、止带的作用 。炒炭后收涩力增强,多用于久泻、久痢、崩漏 。
【化学成分】含没食子酸、苹果酸、熊果酸、异桷皮甙、石榴皮素B、安石榴与安石榴林及鞣质、树脂、甘露醇、糖等 。含鞣质不得少于10.0% 。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
【备注】炒炭后及时散热,防止复燃 。
推荐阅读
- 白附子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白芷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石莲子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白芍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水红花子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白头翁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巴豆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白术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白及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生姜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