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常用别名】鲜姜、鲜生姜(《河南》) 。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 。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四川、贵州等省 。秋、冬二季采挖 , 除去须根及泥沙 。
【历史沿革】唐代有炒取焦干法(《千金》) 。宋代有炒熟、湿纸裹烧熟、与豆同炒(《圣惠方》) , 烧存性(《博济》) , 煨制(《证类》) , 盐腌炒黑色(《局方》) , 炭火煅令烟尽(《传信》) , 地黄汁制(《妇人》) , 巴豆制法(《朱氏》) 。明代有米泔浸、醋制(《普济方》) , 青皮制、陈曲制、白面拌焙(《奇效》) , 炮(《婴童》) , 与黄连末湿纸包煨法(《瑶函》)等 。清代基本上沿用前代方法 。现行有煨制法(《规范》)c
【炮制方法】生姜净制除去杂质 , 洗净(《中国药典》1995年版) 。
切制
1.切片
洗净 , 用时切厚片(《中国药典》1995年版) 。
2.制粉
取新鲜生姜 , 洗净 , 捣烂 , 压榨取汁 , 静置 , 分取沉淀的粉质 , 晒干或低温干燥即得(《中国药典》1963年版) 。
姜皮取净生姜 , 削取外皮(《中国药典》1995年版) 。
煨制
取生姜块 , 置无烟炉火上 , 烤至半熟或用草纸包裹生姜数层 , 浸湿后置炉台上或热火灰中 , 煨至纸变焦黄 , 姜半熟为度 , 取出 , 除去纸 , 切薄片(《规范》) 。
取净生姜直接埋入炭火灰中 , 煨至姜皮微焦、内部深黄色 , 取出 , 放凉切薄片(《实用中药炮制》) 。
取生姜切成衔接片 , 用食盐填在夹缝中 , 另将铁锅涂15mm厚黄泥 , 泥上铺纸一层 , 将姜铺纸上 , 上再铺纸一层 , 上涂黄泥密封 , 加热 , 锅口堆以热炭 , 煨2小时 , 至拨开上面炭火内有大气冲出为度(《集成》) 。
【成品性状】生姜:呈不规则块状 , 略扁 , 具指状分枝 。表面黄白色或灰棕色 , 有环节 。质脆 , 易折断 , 断面浅黄色 , 内皮层环纹明显 , 维管束散在 。气香特异 , 味辛辣 。煨姜:为不规则的薄片 。外皮偶见焦斑 , 表面显油黄色 。
姜皮:为半卷曲状碎片 。表面灰白色或灰棕色 。气香 , 辛辣味微弱 。
【性味与归经】生姜辛 , 微温 。归肺、脾、胃经 。姜皮辛 , 凉 。归脾、肺经 。
【功能与主治】生姜解表散寒 , 温中止呕 , 化痰止咳 。用于风寒感冒 , 胃寒呕吐 , 寒痰咳嗽 。煨姜用于温中止呕 。姜皮行水消肿 , 用于水肿胀满 。
【用法与用量】生姜3~9g 。姜皮1.5~5g 。
【处方应付】处方写生姜、鲜姜付生姜;写煨生姜付煨生姜;写姜皮付生姜皮 。
【炮制作用】生姜生品辛散作用较强 , 长于解表散寒 。煨后可缓和其辛散之性 , 长于温中止呕 。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0.25%~3.0% , 主要成分为姜醇、姜烯、水芹烯、烯、柠檬醛、芳樟醇、甲基庚烯酮等 。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多种氨基酸、树脂状物质及淀粉 。
【现代研究】
1.化学研究
对姜的不同炮制品生姜、干姜、炮姜及姜炭的醚提液进行了气相-质谱-计算机检测 , 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姜化学成分的影响 。结果从生姜、干姜、炮姜、姜炭中各检出25、22、23、23个组分 , 各炮制品组分多数相同 , 但含量都发生变化 , 有些成分还产生了质变[H 。另有实验对生姜、姜皮、去皮生姜、干姜、煨姜、炮姜、姜炭的挥发油理化性质作了比较 。结果:不同炮制品挥发油含量不同 , 姜皮挥发油含量很低 , 去皮生姜含量最高 。从色谱图谱看姜皮较各种炮制品多3个斑点 , 较鲜姜多1个斑点 。与煨姜、炮姜、姜炭相比 , 鲜姜比旋度为右旋 , 鲜姜较不同炮制品各多2个斑点 , 挥点油颜色较浅
2.药理研究
利用小鼠毛细管凝血实验 , 对姜各种炮制品的凝血作用进行比较 。结果:生姜、干姜水煎液及醚提液无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的倾向;炮姜、姜炭水煎液及醚提液和混悬液均呈现较好的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的作用 , 而姜炭的凝血作用优于炮姜也优于本身的醚提物 。
【生姜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贮藏与保管】置阴凉潮湿处 , 或埋人湿沙中 , 防冻 。姜皮置通风干燥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