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鞠通断下渗湿汤的作用功效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 。
【配方组成】樗皮根一两,炒黑生茅术一钱生黄柏一钱地榆二钱五分,炒黑楂肉三钱,炒黑金银花一钱五分,炒黑赤苓三钱猪苓一钱五分
【用法】水八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 。
【作用与功效】燥湿清热止痢 。
【主治】肛中气坠,腹中不痛 。
【方解】本证属于脾虚湿热所致,故用樗根皮清热燥湿、收涩止泻,地榆凉血止血,山楂散瘀消滞,茅术、黄柏、猪苓、茯苓清利湿热,银花清热败毒 。诸味炒黑使用,可加强收涩之功 。
【验案精选】
1.带下张某,女,29岁 。1983年7月2日初诊 。新产廿八朝,恶露甫净2日,入房犯禁,湿浊之邪内袭,伤害胞宫,累及肝肾,带脉受戕,先是白带连绵,半月后血分亦伤,冲任不固,以致赤带又见,证延经月,带量有
增无已,或白多于赤,或赤多于白,质稠黏,甚则成块而下 。自脐下至曲骨之分,以及少腹两侧灼痛已四日,阴内亦似火灼,且痒 。此湿热入血,蓄结成脓之象 。无怪其所下率为气味奇臭,质稠浊似脓之物 。询得口干而苦,小溲赤涩不爽,大便干 。幸胃纳不减,脉象稍数,舌边尖俱红而黯、苔黄腻而厚,且罩灰 。证属赤白带下,由湿郁化火,灼伤奇经使然 。姑为清湿热,凉营血,解毒消结 。仿吴氏断下渗湿汤合四妙加味 。处方:樗根皮20g,地榆炭、丹皮参、怀牛膝各10g,赤猪苓各12g,茅术6g,炒黄柏10g,败酱草12g,金银花15g,薏苡仁、马齿苋各30g煎汤代水 。3剂 。另:苦参、蛇床子各15g,白矾6g.5剂,煎汤坐浴 。5日复诊:阴痒已止,带下渐减,赤色转淡,臭秽之气已不若前甚,脐腹、阴内灼痛均有减轻 。湿火渐敛,血热亦减 。前方去丹皮,3剂 。另龙胆泻肝丸15g,每午前服5g 。8日三诊:赤带全无,白带亦减十之八,臭气若失,脐腹、阴内之痛已愈,但觉微热而已 。询得他无所苦,再以标本兼顾 。处方:太子参15g,茅白术各9g,淮山药、樗根皮各15g,炒黄柏9g,地榆10g,赤猪苓各10g,制香附10g,薏苡仁20g 。3剂后痊愈 。续予三诊方3剂,以巩固疗效 。[王少华,王淑善.断下渗湿汤治疗带下的经验体会.江苏中医杂志,1987,(8):12-15] 。
2.久痢患者严某某,男,34岁,饮食业职工,1963年6月21日就诊 。宿患胃痛疾 。去年七月间,因天热恣食冰棒,初觉脘腹不舒,继则大便下血,一日数次 。后大便逐渐稀黏,转成赤白痢 。虽然下痢,但饮食、睡眠均好,精神亦佳,而且下痢之后,胃痛宿疾竟告消失,自认为热火下泄,因此不以为意 。迁延至今年5月间,因每日下痢次数逐渐增加,精神亦感疲乏,始行就医 。初由西医治疗,数天未见v减,后改就中医诊治,服药数剂亦无见效 。初就诊时,诉述下痢一日十余次,其色赤白相兼,质稠黏 。腹中觉热,不痛,而有里急后重感 。肢体酸楚,纳食尚佳,小便时赤 。诊脉滑数,舌质红苔厚微黄 。当时诊断为湿热久蕴,下迫为痢 。治拟清热利湿解毒导滞 。初用芩芍汤、白头翁汤等加减治疗数剂不效 。.....治宜苦涩断下、通导兼升举之法,与断下渗湿汤加味 。处方:樗根皮(炒黑)30g,山楂炭9g,猪苓9g,地榆炭、银花炭、赤苓各4.5g,莪术、黄柏、葛根、大黄各3g,苦参子30粒(去壳分吞) 。上药速服3剂,每日1剂,大便正常,肛门灼坠、肢体酸楚均除,但中脘微有不适 。虑苦寒太过,胃气受碍,故第四日去苦参子、大黄、葛根,加淮山药、扁豆 。第五日用参苓白术散加樗根皮、山楂炭,续服3剂而安 。[王铿藩,庄希贵.加味断下渗汤治愈久痢一例.福建中医药,1964,(3):12] 。
【临床应用与医案】
带下症总有效率95.2% 。药用:樗根皮30g,生苍术、生黄柏各9g,山楂炭、赤苓各12g,猪苓、银花炭、地榆炭各6g 。[张惠和.加味断下渗湿汤治疗带下症232例.陕西中医,1990,11(9):407] 。
【吴鞠通断下渗湿汤的作用功效】【临证提要】本方具有清热、燥湿、渗利、化瘀之功,用治湿热入血之血痢 。今用于湿热带下,常加人牛膝、丹皮、败酱草、赤芍等 。治黄带、白带时,本方去地榆、楂肉,加土茯苓、薏苡仁、六一散;兼有脾虚见证者,加党参、黄芪、山药、白术;若带下日久,加牡蛎、龙骨、乌贼骨、白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