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鞠通宣清导浊汤的作用功效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 。
【配方组成】猪苓五钱茯苓五钱寒水石六钱晚蚕沙四钱皂荚子三钱去皮
【用法】水五杯,煮成两杯,分二次服,以大便通快为度 。
【作用与功效】化浊宣清,利湿清热 。
【主治】神昏窍阻,少腹硬满,大便不下 。
【方解】本证因湿浊久郁下焦,气机受阻,清气不升,浊阴不降,下行传导失职所致 。故用寒水石利湿清热,蚕沙、皂荚子宣清化浊,猪苓、茯苓甘淡渗湿利水 。
【验案精选】
1.湿温发热许某某,30岁,1997年6月23日初诊 。患者2月前下乡淋雨感湿 。翌日全身困倦,不欲饮食,发热,体温在38℃左右波动,肌内注射青霉素钠、复方奎宁,服中药银翘散、藿朴夏苓汤等,未效 。刻诊:体温38.2℃,微恶寒,四肢乏力,口涎胶黏,不欲食,面色萎黄,大便不畅,小便短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为湿温,证属湿浊内蕴胃肠 。治宜清热化湿,升清降浊 。方用宣清导浊汤加味:蚕沙12g,泽兰12g,茯苓20g,猪苓15g,皂荚子10g,佩兰10g,青蒿12g,薏苡仁30g(炒),寒水石30g 。每日1剂,水煎服 。6月26日二诊:2剂热退,二便通调 。上方去泽兰,继服2剂,诸症消失 。[李鳌才.宣清导浊汤临证验案举隅.山西中医,1999,15(1):47] 。
2.水肿(肾炎)余某某,女,40岁,1997年2月12日初诊 。无明显诱因头面、下肢浮肿1个月,伴脘腹饱满,不欲饮食,小便短少 。查血常规白
【吴鞠通宣清导浊汤的作用功效】细胞10.8×10'/L,血沉30mm/h,尿常规:蛋白(++++),镜检白细胞6~9个/Hp, 肾功能BUN 10.0mmol/L 。西医诊断为肾炎 。曾静脉滴注青霉素钠、氨苄青霉素,口服泼尼松;服中药五皮饮、平胃散等未效 。刻诊:面部、下肢水肿,面色晦暗,食欲不振,下腹饱满,大便少,小便短涩,舌苔厚腻微黄,脉沉弦 。诊为水肿,证属湿浊浸渍下焦 。治宜宣化湿浊,方用宣清导浊汤加味:蚕沙15g,茯苓20g,皂荚子15g,寒水石30g,猪苓15g,泽兰12g,莲叶10g 。每日1剂,水煎服 。2月15日二诊:患者自诉药进1剂后,便下胶黏臭粪约300ml,水肿减半 。服药3剂,除饮食欠佳外,余症俱除 。继用参苓白术散巩固治疗半月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8.0×109/L,尿常规蛋白消除,白细胞偶见,肾功能正常,疾病痊愈 。[李鳌才.宣清导浊汤临证验案举隅.山西中医,1999,15(1):47] 。
3.臌胀陈某某,男,12岁,1997年3月20日初诊 。半月前因暴食后出现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畅 。胃肠钡餐造影未见异常,查血常规白细胞13.0×10'/L 。静脉滴注庆大霉素、合霉素及口服土霉素、四环素、中药保和丸、枳实导滞汤、大承气汤等未见好转 。现症:腹部胀满,坚硬压痛,面色苍白,面部轻度浮肿,形体消瘦,不欲饮食,二便不畅,舌质淡红、舌中苔白滑且腻,两尺脉沉弦而滑 。诊断为臌胀,证属肠道气滞湿阻 。治宜升清降浊 。方用宣清导浊汤加减:皂荚子10g,寒水石30g,茯苓20g,猪苓15g,蚕沙12g,薏苡仁20g,荜拨10g 。每日1剂,水煎服 。3月23日二诊:连服2剂,泻下黏稠便约1000ml,腹胀减半 。继服2剂,又泻2次,余症悉除 。后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巩固善后 。[李鳌才.宣清导浊汤临证验案举隅.山西中医,1999,15(1):47] 。
4.黄疸(急性黄疸型肝炎)王某,男,72岁,离休干部,1984年9月就诊 。2月前,无明显诱因而见恶寒发热,全身乏力,腹胀胁痛,恶心呕吐 。曾用药不详 。次日便见身目俱黄,小便黄褐似酱油色 。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住院治疗2个月,诸症减轻,惟黄疸指数持续在20个单位不降,故求治于余 。症见身目仍微黄,头晕重,胸闷泛恶,腹胀满胁痛,大便不下,尿黄短赤 。诊断为黄疸 。此乃湿遏热郁,熏蒸肝胆,蕴结大肠,治以清利肝胆湿热,佐以通腑泻热 。方用茵陈、栀子、柴胡、大黄之类,服药3剂复诊,诸症未见起色,然药下便通,药停如故 。余慎虑腹胀大便不下一证,当属湿热与气交阻,气机郁滞,加之患者年逾七旬,真阴亏耗,又受湿热病邪更伤阴液,大肠传导失司所致,非同肠腑燥结之苦寒攻下之法所能解除 。故另立治则宣通气机,清化湿热退黄,佐以润肠通便 。方选吴鞠通宣清导浊汤合茵陈蒿汤去大黄加滋阴润肠之品,取猪苓15g,茯苓15g,寒水石20g,晚蚕沙12g,皂荚子9g,茵陈30g,栀子12g,蒲公英30g,玄参30g,生首乌30g,玉竹20g,炒莱菔子30g,3剂服后复诊,大便畅,腹胀减,纳食较前馨香,舌苔转薄 。此方共服15剂,自觉诸症悉除,身目黄染皆退,复查肝功各项指标均属正常 。年余随访,黄疸病未复发 。[赵富春,马秀琴.运用吴鞠通方治疗顽症三则.河南中医,1992,12(1):28] 。
【临证提要】宣清导浊汤具有清利湿热,通便导浊之功效,用于少腹硬满,大便不下 。今用于湿温发热、水肿、臌胀、黄疸 。

    推荐阅读